废旧轮胎再生胶粉1、废旧轮胎再生胶粉项目概述废旧轮胎再生胶粉行业现状废旧轮胎再生胶粉的制造工艺是将废旧轮胎通过分解、粉碎将轮胎内部的钢丝、纤维分离出来并研磨成胶粉。
“废橡胶制取胶粉”、“建立废胶、废胎回收处理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已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和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环保产业发展,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十五”规划。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全国橡胶工业信息站等单位还先后召开了关于精细胶粉生产与应用的研讨会。
所有这些表明,一个以废旧轮胎为主要原料、以粉碎全钢丝子午胎为主攻方向、以生产精细胶粉为龙头的高科技绿色原料工业——胶粉工业已经形成。
废旧轮胎再生胶粉的应用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年橡胶消耗420多万吨,是一个橡胶消耗大国,但又是橡胶资源短缺的国家,有一半以上需要进口。
废旧轮胎再生胶粉可替代部分原料橡胶,节约橡胶资源;既能解决黑色污染,又能弥补我国橡胶资源的不足,而且其用途十分广泛,在化工、轻工、建材、交通等许多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化工、轻工领域废旧轮胎再生精细胶粉可以应用于汽车轮胎生产,不仅作为一种补强剂和填充材料,而且可以使汽车轮胎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废旧轮胎再生精细胶粉还可用于生产自行车胎、橡胶运输带、橡胶鞋底等橡胶制品。
建材领域以胶粉为主要原料的橡胶砖、橡胶地板、胶粉地毯、塑胶跑道、塑胶草坪等在欧美国家已经非常盛行,除了提高路面的舒适与美观性,还能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胶粉还可应用于复合隔音壁、防水卷材及珍珠岩保温砖等屋面材料的生产。
交通领域胶粉改性沥青运用到高速公路、飞机跑道领域,与普通路面相比,可延长使用寿命1~3倍,降低噪音50~70%,提高路面的耐热、耐寒性,增强防滑性,提高了安全系数。
将胶粉、沙子、水泥混合,用模型压制成第三代铁路枕木——橡胶枕木,具有重量轻、抗冲击和耐腐蚀等优点,并能减少火车行驶噪音和震动。
2,什么是再生胶?再生橡胶(reclaimedrubber):以橡胶制品生产中已硫化的边角废料为原料加工成的、有一定可塑度、能重新使用的橡胶。
简称再生胶。
《化工辞典》对再生胶的定义是:废旧的和磨损的橡胶制品以及生产中的废料经过处理再生而得的橡胶。
而硫化胶粉就是硫化过的橡胶制品经过粉碎或碾磨等加工程序,使原橡胶制品成为粉末状的产品。
按所用废胶不同,再生胶分为外胎类、内胎类、胶鞋类等。
再生胶能部分地代替生胶用于橡胶制品,以节约生胶及炭黑也有利于改善加工性能及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
再生过程是废胶在增塑剂(软化剂和活化剂)、氧、热和机械剪切的综合作用下使硫化橡胶的部分分子链和交联点断裂的过程。
软化剂起膨胀和增塑作用,常用的有煤焦油、松焦油、石油系软化剂、裂化渣油。
活化剂能缩短再生时间,减少软化剂用量。
常用的活化剂为芳香族硫醇及其锌盐和芳香族二硫化物。
再生胶生产过程包括粉碎、再生(脱硫)和精炼3个工序。
除这种传统的再生方法,正在开发将废胶冷冻粉碎,制成不同颗粒大小的橡胶粉,直接用作橡胶填料的利用废胶新方法。
我国橡胶资源匮乏,近70%需要进口。
当年,我国发展再生胶的初衷就是为了弥补橡胶资源的不足。
依据我国橡胶资源现状,以3吨再生胶替代1吨天然胶的现实仍将延续。
新中国成立以来,废橡胶利用行业回收利用废橡胶1600多万吨,累计为社会创造产值300多亿元,节约橡胶500多万吨。
应该说,再生胶和硫化胶粉在解决“黑色污染”和发展橡胶工业的循环经济中功不可没。
但近几年,社会上曾流行过“再生胶是夕阳工业,硫化胶粉是朝阳产业”的说法,后来又有“再生胶生产因为存在二次污染,目前已被发达国家淘汰”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并以此为依据说明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仍以再生胶为主是落后的体现,提出国家应该限制再生胶发展。
其实,这些看法和报道并不符合我国废橡胶综合利用的现状。
首先,发达国家并不是因为无法解决二次污染而不生产再生胶。
1991年,国内废橡胶行业赴欧洲考察技术时,德国WMG集团就欧洲再生胶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明确表态:由于欧洲再生胶的价格与生胶相差不多,因而销路很少,所以除少数几家公司外,其余厂家均已停产。
再生胶生产在欧洲的衰退,迫使欧洲废橡胶利用转向燃料焚烧和粉碎加工硫化胶粉生产胶块、胶板。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不生产再生胶,并不是因其污染和技术落后,而是市场和价格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发达国家已经淘汰了生产再生胶的主要原料尼龙斜交胎,转而生产和使用钢丝子午胎。
其次,从再生胶的作用看,再生胶是橡胶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且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以根据橡胶烃和其合成胶成分的恢复含量分别替代部分天然胶和合成胶。
我国目前已可以根据废橡胶的橡胶烃和不同的合成胶成分,分别生产出轮胎再生胶、胶鞋再生胶、杂品再生胶、浅色再生胶、彩色再生胶、无臭味再生胶、乳胶再生胶、丁基再生胶、丁腈再生胶和三元乙丙再生胶等,用于替代不同类型的橡胶满足橡胶工业的需要。
此外,硫化胶粉添加在轮胎中,可产生空气通道的作用,减少轮胎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在鞋底中添加硫化胶粉,可以改善鞋底的曲挠性。
试验证明,不加硫化胶粉的鞋底经2万次曲挠就会断裂,而加了硫化胶粉的鞋底经4万次曲挠也不会断裂。
硫化胶粉应用在公路铺设中,与沥青混合可以改变沥青性能,对沥青路面进行改性,避免路面产生软化流淌和严寒龟裂及降低噪音等良好效果,而不加硫化胶粉改性的一般沥青路面,夏天高温易软化流淌,冬季严寒易龟裂。
发达国家应用硫化胶粉已有几十年,广泛用于运动场、游戏场、地铁、机场、屋顶等领域,并与其他材料混合制造各种建筑用胶板等,但其最大的用途还是公路铺设。
但在我国,胶粉的应用局面尚未打开,目前主要的用途仍局限于橡胶制品行业,这种状况亟须改观。
根据国情,再生胶目前仍是我国废橡胶利用的主要途径,占全国废橡胶利用总量的90%;硫化胶粉应用领域仍在开拓中。
随着我国轮胎子午化率快速提高,废斜交胎将会越来越少,必将迫使再生胶生产走向萎缩。
届时,生产成本较低的硫化胶粉将成为废橡胶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3、废旧轮胎再生胶粉市场情况从我国对胶粉的需求来看,到2010年,年需求量预计在35万吨左右。
2005年我国汽车轮胎的产量约为1.3亿条,如果能掺用5%的80目以上精细胶粉,那么至少能消耗胶粉6万吨。
如果国内的所有幼儿园都铺上胶粉类地面材料,其铺设面积大约为800万平方米,将可消耗胶粉4万多吨。
对于亟待开发的橡胶枕木领域,我国有铁路线12万公里,叉道口多如繁星,如果有50%换用橡胶枕木和道口用胶粉铺面板,至少可消化数十万吨胶粉。
市场竞争情况分析以山西省平遥县为中心,包括周边的汾阳市、文水县、祁县,是我国闻名遐尔的废旧轮胎集散加工中心和再生胶生产基地。
建厂于废旧轮胎回收产业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到废旧轮胎回收产业链的规模效应,但面对数量众多的废旧轮胎加工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废旧轮胎再生胶粉项目的基本出路。
市场销售情况分析通过对国内胶粉市场的分析,由于胶粉规格从5目~120目不等,并且适用于不同产品需要。
因此胶粉生产企业必须依托自身生产能力,抓准目标市场。
胶粉的4,橡胶制品的生产工艺1.基本工艺流程伴随现代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橡胶制品种类繁多,但其生产工艺过程,却基本相同。
以一般固体橡胶(生胶)为原料的制品,它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塑炼→混炼→成型→硫化→休整→检验2.原材料准备橡胶制品的主要材料有生胶、配合剂、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
其中生胶为基本材料;配合剂是为了改善橡胶制品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辅助材料;纤维材料(棉、麻、毛及各种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金属材料(钢丝、铜丝)是作为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以增强机械强度、限制制品变型。
在原材料准备过程中,配料必须按照配方称量准确。
为了使生胶和配合剂能相互均匀混合,需要对某些材料进行加工:生胶要在60--70℃烘房内烘软后,再切胶、破胶成小块;块状配合剂如石蜡、硬脂酸、松香等要粉碎;粉状配合剂若含有机械杂质或粗粒时需要筛选除去;液态配合剂(松焦油、古马隆)需要加热、熔化、蒸发水分、过滤杂质;配合剂要进行干燥,不然容易结块、混炼时旧不能分散均匀,硫化时产生气泡,从而影响产品质量;3.塑炼生胶富有弹性,缺乏加工时的必需性能(可塑性),因此不便于加工。
为了提高其可塑性,所以要对生胶进行塑炼;这样,在混炼时配合剂就容易均匀分散在生胶中;同时,在压延、成型过程中也有助于提高胶料的渗透性(渗入纤维织品内)和成型流动性。
将生胶的长链分子降解,形成可塑性的过程叫做塑炼。
生胶塑炼的方法有机械塑炼和热塑炼两种。
机械塑炼是在不太高的温度下,通过塑炼机的机械挤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使长链橡胶分子降解变短,由高弹性状态转变为可塑状态。
热塑炼是向生胶中通入灼热的压缩空气,在热和氧的作用下,使长链分子降解变短,从而获得可塑性。
4.混炼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使用条件、获得各种不同的性能,也为了提高橡胶制品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必须在生胶中加入不同的配合剂。
混炼就是将塑炼后的生胶与配合剂混合、放在炼胶机中,通过机械拌合作用,使配合剂完全、均匀地分散在生胶中的一种过程。
混炼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如果混合不均匀,就不能充分发挥橡胶和配合剂的作用,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混炼后得到的胶料,人们称为混炼胶,它是制造各种橡胶制品的半成品材料,俗称胶料,通常均作为商品出售,购买者可利用胶料直接加工成型、硫化制成所需要的橡胶制品。
根据配方的不同,混炼胶有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不同牌号和品种,提供选择。
5.成型在橡胶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压延机或压出机预先制成形状各式各样、尺寸各不相同的工艺过程,称之为成型。
成型的方法有:压延成型适用于制造简单的片状、板状制品。
它是将混炼胶通过压延机压制成一定形状、一定尺寸的胶片的方法叫压延成型。
有些橡胶制品(如轮胎、胶布、胶管等)所用纺织纤维材料,必须涂上一层薄胶(在纤维上涂胶也叫贴胶或擦胶),涂胶工序一般也在压延机上完成。
纤维材料在压延前需要进行烘干和浸胶,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纤维材料的含水量(以免水分蒸发起泡)和提高纤维材料的温度,以保证压延工艺的质量。
浸胶是挂胶前的必要工序,目的是为了提高纤维材料与胶料的结合性能。
压出成型用于较为复杂的橡胶制品,象轮胎胎面、胶管、金属丝表面覆胶需要用压出成型的方法制造。
它是把具有一定塑性的混炼胶,放入到挤压机的料斗内,在螺杆的挤压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口型(也叫样板)进行连续造型的一种方法。
压出之前,胶料必须进行预热,使胶料柔软、易于挤出,从而得到表面光滑、尺寸准确的橡胶制品。
模压成型也可以用模压方法来制造某些形状复杂(如皮碗、密封圈)的橡胶制品,借助成型的阴、阳模具,将胶料放置在模具中加热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