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2017年2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2017年2月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年级二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2017.2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晚年虽寄情佛禅,专写自然的田园诗篇,但在他的▲深处,则有一颗敏感深情、▲的心,他的绘画不能光以▲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A.心灵愁肠百结写生B.心灵悲天悯人写生C.性灵愁肠百结写实D.性灵悲天悯人写实2.下列诗句与“残雪压枝犹有橘”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 鸿雁悲鸣红蓼风B. 蛛网添丝屋角晴C. 田园荒尽尚征苗D. 冻雷惊笋欲抽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新闻,同时启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与“中华古籍资源库”两个客户端,服务于大众阅览与学术研究。

B.“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原本是古人的一种酒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作为一名历史学者,40年的学术生涯,周新国承继了祁龙威等先师在史学上的精研笃道,同时也观照现实,秉持着中国传统儒者士人的经世济用精神。

D.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意见,同时也不能不发挥学习计划在统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B.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5.下列诗词的作者或内容都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3分)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

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

东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

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

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

今不先往,峻必先至。

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

”导然之。

庾亮以为峻脱.径来,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

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

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

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

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

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

闻峻军严声,咸惧来攻。

坦曰:“不然。

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

今天清静,贼必不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

”果如所筹。

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

既至,坦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

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

侃等犹疑,坦固争甚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

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

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杨尹。

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

导等犹未之许。

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

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

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

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

导等亦止。

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

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

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

”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

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

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庾亮以为峻脱.径来脱:失去B. 遂使东门无限.限:险阻C. 遣郭默屯.大业屯:驻守D. 陛下春秋..以长春秋:年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

C.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

D.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

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调歌头李光①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

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

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

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

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

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

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

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

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

10.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

(5分)11.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⑵春冬之时,则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⑶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⑷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⑸人间如梦,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⑺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

(《庄子·养生主》)⑻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

(陶潜《读山海经》)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森林李娟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

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

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

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

然后安静,直到沉静。

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

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

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

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

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

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

我的声音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

回到我面前问我:“妈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

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

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

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

爬起来,一抬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竖一根食指在唇前。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曾渴望有一天能够找到这森林的精灵。

但是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仍然还得这样平凡地生活——当我们站在河边的沼泽上,遥望横亘在眼前的蓝绿色森林蜿蜒到天边。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火种。

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

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

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

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

我们筋疲力尽。

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

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

妈妈……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

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

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

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

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

妈妈……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

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

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

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笃、笃、笃”的叩门声。

妈妈,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

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鸟远去。

13.森林带给刚进入其中的两个人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②③④段的内容概括。

(6分)14.请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15.文章开头和结尾(第①段和第⑧段)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4分)16.请探究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忽然想到(其二)鲁迅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

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

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

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