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中国十大集装箱港口竞争力分析2010年中国集装箱港口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回暖影响,中国航运市场加速发展。
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亿标准箱(TEU),预计2010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亿标准箱(TEU),同比增长%。
就沿海港口看,2010年前三季度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9689万标准(TEU)。
其中上海港以2160万标准箱(TEU)占据第一的位置,深圳港和青岛港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
到2010年8月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1906 7万TEU 超越新加坡港的1901 1万TEU份,上海港在总量上以万TEU超越新加坡港的万TEU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口,预计201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700万标准箱(TEU)。
从布局上看,我国初步形成了围绕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物的专业化、高效运输系统。
而从规划上讲,中国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等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在中国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际,中国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在此时,对中国港口进行排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于2006年8月首次发布的《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是由中国国际海运网和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共同调研完成。
因为区分的指标相似,港口竞争力排行与港口吞吐量排行榜排名基本一致。
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的目标在于使港口、航运和物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自我完善 ,在竞争的市场中制定有效的投资、融资、创新和发展战略。
综合港口竞争力是指港口企业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投资、营运、国际化、财务和改变企业自身状况的能力和机会。
通过港口综合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港口经过近 30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万公里海岸线已形成竞争特色,即效益型、国际化、民营化、进取性、创新型、政府型、潜力型和保守性港口的形成。
港口综合竞争力的评比从 5个方面进行分析,即: (1)投资趋势 (2)吞吐量(3)港口作业能力 (4)港口财务状况 (5)港口自然条件五个层次所包含的指标分别为:外商直接投资、港口投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航线、港口装卸率、港口桥吊、港口泊位、港口靠泊艘次、港口总资产、港口总利润、港口吃水和港口区位优势。
在此基础上,评出的中国十大综合竞争力港口分别是:最具国际化竞争力的港口--------上海港上海港名列第一名。
在十三项指标中,上海港十一项指标排名第一,一项排名第二,唯一劣势是上海港的区位指标。
上海港一直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与上海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建立紧密地联系。
临港工业的互动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外资、外贸、外商和国际航线都是上海港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上海港正在快速向成熟的国际性港口迈进。
最具效益竞争力的港口----------深圳港深圳港名列第二。
在十三项指标中,深圳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一,两项指标排名第二,六项指标排名第三,竞争力最不占优势是深圳港的货物吞吐量,但是这一劣势却被深圳港强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所弥补。
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型港口,深圳港近几年的发展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和香港为依托,逐步将深圳港建设成为效益型港口,在单箱成本、单吊成本、单箱收费、效率和利润形成核心竞争力。
最具创新竞争力的港口----------青岛港青岛港名列第三。
十三项指标中,青岛港三项指标排名第二,三项指标排名第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三项指标排名第五,综合和个别竞争能力都很突出。
青岛港人依靠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其电子化优势,利用山东省作为强大经济腹地,为青岛港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和信息化集青岛港于一身。
研发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青岛港竞争优势所在。
最具民营化竞争力的港口-------宁波港宁波港名列第四。
十三项指标中宁波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四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一项指标排名第五,四项指标排名第六。
宁波港难以生活在上海港这个巨人的影子里,顽强地开展集装箱生产。
该港利用自身优势,冲破各种阻力,借助民营资本,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部分。
宁波港积极调整战略目标,与舟山港强强联手,建设“宁波——舟山”一体化工程。
民营经济所具有的信息灵、转向快、效率高的特点在宁波港体现的淋漓尽致。
最具进取型竞争力的港口-------广州港广州港名列第五。
十三项指标中,广州港两项指标排名第二,两项指标排名第三,三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名,两项指标排名第五,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倒数三位。
尽管珠三角第一的位置被深圳港取代,广州港处于上挤下压得的位置,但该港并没有畏葸不前。
航线数和船舶靠泊艘次的优势弥补了港口其他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广州港港口的投资额相对较少,保持货物吞吐量的竞争优势使其差异化的结果。
最具政府支持型竞争力港口------天津港天津港名列第六。
十三项指标中,天津港仅有一项指标排名进前三,两项指标排名第四名,分别有三项指标排名第六和第七名,两项指标排在后两位。
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为其发展增添了活力;地处京津塘发达经济区的门户港口,为其源源不断的进出港货物提供了强大的货源。
充沛的人力资源,尤其是来自中南海的人力资源,使其竞争力保持昂扬的态势,使周边的港口难以与其匹敌。
台海型港口------------------厦门港厦门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项指标的排名当中,厦门港有五项指标排名第七名,和最终排名比较靠近,除此之外,厦门港有三项指标进入前五名,两项指标排名第六、两项指标排名第八名名、一项指标排名最后。
厦门港与宝岛台湾关系密切,是大陆和台湾岛开展三通的必经之地,特定时期,经济让位于政治,政治又促进经济增长。
厦门港的发展是台湾海峡两岸经济的晴雨表。
最具有保守性的港口----------大连港大连港名列第八,综合十三项指标中,大连港仅有两项指标进入前两位,其他主要指标排名靠后。
尽管大连港在2003-2006年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进行投资,但积重难返。
观念的落后和行为的保守是大连港的显着特点。
大连市在过去曾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从“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连“又到现在的“海上大连”。
大连市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大连港无所适从。
政策的不稳定性是大连港发展的硬伤,非理性和非科学化规划大连港建设是大连港的软肋。
风靡一时的东北亚航运中心似乎已偃旗息鼓。
保守和迷茫是大连港落伍的重要原因。
爆发式增长----------------连云港港连云港港排名第九。
连云港港口总资产名列最后,而港口的利润额却排名第七。
连云港在氧化铝、铝锭出口、胶合板、煤炭、焦炭、进口和粮食等产品的装卸拥有绝对优势。
最具竞争力潜力港口--------营口港营口港名列第十。
营口港由名不见经传的河口小港转向临海港口,从95到2006上半年,每年保持高速发展,发展速度高于辽宁省和全国平均速度。
无论从港口产权结构,区位优势和竞争战略,营口港潜力很大,竞争实力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之间竞争力排名也有所变化。
最新一届“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出炉,宁波-舟山港实现“大跨越”,首次荣登排行榜榜首;上海港以分之差名列第二;青岛港位居第三。
天津港、广州港、深圳港、大连港和连云港港依次排名其后。
1.宁波—舟山港200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增加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达%。
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标准箱大关。
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成为我国又一个千万标箱级的世界性大港。
舟山港以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为依托,拥有世界罕见的建港优势,是我国内地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深水岸线最丰富的地区。
宁波港开通了我国首条30万吨全天候人工深水航道。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外贸增长放缓给港口生产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宁波-舟山港通过建立卫星港、无水港等方式拓宽吞吐量腹地,并与相邻港口加强合作弱化系统性风险。
随着宁波—舟山港不断的壮大、银行授信额度的增加、资本市场的进入,资金渠道的丰富,将为宁波—舟山港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
2.上海港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货物吞吐量增长3%。
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二。
集装箱“电子标签”引发“运输革命”,进一步巩固了上海港世界大港的竞争地位。
重点发展本港核心产业,凭借本港优势辐射长三角地区附近港口、推进长江战略,控制长江黄金水道的货源腹地,提高集装箱市场的占有率,稳步走向世界完善了上海港的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内部挖潜,提高效益、资本运作、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建水路、公路、铁路一体化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快了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
3.青岛港2008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
总投资45亿元的“青岛前湾招商局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项目和“三国五方”合资10亿美元建设的前湾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助推青岛港建设区域性集装箱航运中心,预示着码头建设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码头经营主体多元化序幕。
“以人为本”夯实了青岛港科学发展的根基,不断规范港口管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1>2”的青岛港模式。
深化管理节能减排、科技节能减排、操作节能减排、信息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008年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4.天津港2008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增加1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达19%,实现增加值45亿元。
抢运南方冰雪所需煤炭和安全、高速、高效地完成了北京奥运所需各种建设器材让天津港享誉海内外。
2008年上半年铁矿石潮水般涌入天津港考验着天津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顺利保障了钢厂所需进口铁矿石的储运。
高附加值的滨海新区产业带显现的良好货物稳定性使天津港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生产相对稳定。
拓展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的功能,搭建物流网络平台,提供集资源配置、资讯科技、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代理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逐步发展第四方物流。
开发建设120平方公里临港产业区,积极探索船舶产业基金、船籍特别登记制度、汽车落地保税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方案,为滨海新区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广州港200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货物吞吐量增长%。
向干线集装箱港转变,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
南沙港保税区的成功获批将助推广州港箱量的中转。
牵手珠三角东西两翼的生产基地,灵活多变的驳船运输,节约了成本,拉开珠江三角洲小船供给大船、小港喂给大港的时代。
注重旗下业务整合、重组,加强管理,进行技术攻关,提高港口作业效率;把快捷、绿色作为港口建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