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漠化分布特征(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贵州省地矿局)一、贵州石漠化分布特征(一)概况贵州省调查区面积159200.27km2,涉及73个县区,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的省,石漠化面积有32476.73km2,占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面积的31%,占贵州省出露碳酸盐岩总面积的21.51%,占贵州省调查区总面积的18.54%。
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为5249.58 km2,中度石漠化面积11895.93 k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5331.22km2(如图7.27)。
石漠化主要沿北盘江、乌江上图7.2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比重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分布。
贵州省各县市石漠化面积及分布如表7.10、贵州省石漠化现状图所示。
在调查的73个县市中,如图7.28所示,石漠化面积大于100 km2的县有61个,石漠化面积大于200 km2的县为5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300km2的县为4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500km 2的县为26个,石漠化面积大于700km 2的县为12个,石漠化面积大于1000km 2的县为5个。
图7.28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积(km 2)个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十位的县依次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806.18 km 2)、六盘水市(1658.86km 2)、大方县(1612.46 km 2)、黔西县(1504.79 km 2)、盘县特区(1072.63 km 2)、独山县(997.32 km 2)、安顺市(907.82 km 2)、兴义市(845.14 km 2)、织金县(769.84 km 2)、长顺县(766.25km 2),其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1941.30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36.77%,石漠化分布面积列前20个县的石漠化面积之和为18338.95 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56.47%。
贵州省石漠化面积占行政区面积的20.40%,高于此水平的县有32个,大于30%的县有14个,大于40%的县有8个,如图7.29所示。
图7.29 贵州省石漠化比重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重(%)石漠化比重居前十位的县市分别是黔西县(58.92%)、安顺市(53.26%)、平坝县(50.58%)、长顺县(49.29%)、大方县(46.04%)、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3.19%)、独山县(41.17%)、晴隆县(40.56%)、修文县(39.69%)和清镇市(36.73%)。
省内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5.96%,高于全区的石漠化发生率。
有33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省平均发生率,占45.20%,其中28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30%,14个县的石漠化发生率大于40%,如图7.30所示。
图7.30 贵州省石漠化发生率与县市个数统计石漠化比重(%)石漠化发生率列前十位的县市依次为黔西县(63.43%)、册亨县(58.43%)、安顺市(56.33%)、平坝县(53.10%)、长顺县(52.14%)、六盘水市(51.86%)、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49.82%)、大方县(49.41%)、望谟县(49.05%)和贞丰县(43.13%)。
(二)石漠化在碳酸盐岩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在各类型碳酸盐岩中的分布及比例不尽相同,如图7.31所示,纯灰岩中的石漠化面积最多为12569.15km 2,占贵州省石漠化的39%;其次是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8582.63km 2,占全省石漠化的26%;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纯白云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分列三、四、五、六位。
贵州省各碳酸盐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如图7.32所示。
纯灰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9.86%、29.47%和29.01%;纯白云岩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为19.37%,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石漠化发生率为15.83%,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石漠化发生率最低为12.92%。
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分布面积如表7.11所示。
图7.32 贵州省各碳酸盐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5101520253035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表7.11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面积一览表 (单位:km 2)从图7.33可以看出,轻度石漠化的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石漠化的比重,重度石漠化的比重最小,并且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的石漠化的比重也不相同。
在重度石漠化中,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纯灰岩的石漠化分别占到石漠化总数的25%和20%,高于重度石漠化的平均比重;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占为12%,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为10%,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最少,分别占8%和7%。
图7.33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面积比重1020304050607080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纯灰岩、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分别占到37%、36%、38%和38%,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而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均只占26%。
各岩性中轻度石漠化的情况是:纯白云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轻度石漠化面积所占比重分别是54%、50%、67%和67%,高于全省的轻度石漠化比重;纯灰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轻度石漠化仅分别占到轻度石漠化总数的43%和37%。
图7.34 贵州省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246810121416纯灰岩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图7.34显示了各碳酸盐岩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的差异。
可以看出:贵州省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4%,其中纯灰岩和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中的重度石漠化分别是6%和7%,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4%,纯白云岩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为2%,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和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中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均为1%。
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0%。
纯灰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夹碎屑岩中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都是11%,纯白云岩为7%,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为4%,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3%。
轻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12%。
其中,纯灰岩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3%,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15%,纯白云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互层中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均为11%,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9%。
(三)石漠化在岩溶地貌中的分布特征贵州省的石漠化在除岩溶断盆地貌外的其他地貌类型中均有分布,其分布比例各不相同,如图7.35所示。
岩溶丘陵中的石漠化面积为8146.01km2,占贵州省石漠化面积的26%;峰林洼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7609.13km2,占23%;峰从洼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6631.30km2,占20%;岩溶山地中的石漠化面积为4705.43km2,占14%;岩溶槽谷、岩溶平原和岩溶峡谷中的石漠化面积分别为2581.09 km2、1622.44 km2和1181.33 km2,分别占8%、5% 和4%。
贵州省各岩溶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如图7.36所示。
峰林洼地、岩溶平原、岩溶峡谷和峰丛洼地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高,分别是41.17%、40.46%、36.60%和34.35%,岩溶丘陵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为22.52%,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中的石漠化发生率较小,分别是17.61%和15.03%。
图7.36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的石漠化发生率51015202530354045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如表7.12所示。
表7.12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一览表 (单位:km 2)图7.37显示了石漠化在各地貌类型中比重的差异。
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6.16%,其中,岩溶峡谷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23.84%,峰丛洼地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23.40%,峰林洼地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9.07%,岩溶平原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18.40%,岩溶山地、岩溶槽谷和岩溶丘陵中的重度石漠化比重较小,分别是11.84%、10.58%和10.27%。
中度石漠化的比重为36.63%,岩溶平原中的中度石漠化比重最大为46.39%,其次是峰林洼地和岩溶峡谷,中度石漠化的比重分别是40.83%和39.64%,峰丛洼地的中度石漠化比重为37.56%,岩溶丘陵的重度石漠化比重为34.98%,岩溶山地的中度石漠化比重为32.72%,岩溶槽谷中的中度石漠化比重最低为26.67%。
图7.37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面积比重10203040506070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轻度石漠化的比重为47.21%,其中,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和岩溶丘陵中的轻度石漠化比重较大,分别为62.75%、55.44%和54.76%;峰林洼地和峰丛洼地的轻度石漠化比重为40.09%和39.04%,岩溶峡谷和岩溶平原的轻度石漠化比重为36.52%和35.21%。
各地貌类型中的石漠化发生率也不相同,如图7.38所示。
贵州省重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4.20%,岩溶峡谷、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和岩溶平原较易发生重度石漠化,他们的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8.72%、8.04%、7.85%和7.45%,岩溶丘陵、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不易发生重度石漠化,其重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2.31%、2.08%和1.59%。
中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9.51%。
岩溶平原、峰林洼地和峰丛洼地较易发生中度石漠化,其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18.77%、16.81%和12.90%;岩溶丘陵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为7.88%,岩溶山地和岩溶槽谷的中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为5.76%和4.01%。
图7.38 贵州省各地貌类型中石漠化发生率2468101214161820岩溶槽谷岩溶山地峰丛洼地峰林洼地岩溶峡谷岩溶平原岩溶丘陵岩溶断盆(%)轻度石漠化的发生率为12.26%。
峰林洼地、岩溶平原、峰丛洼地、岩溶峡谷和岩溶丘陵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16.51%、14.25%、13.41%、13.36%和12.33%;岩溶槽谷和岩溶山地的轻度石漠化发生率分别是9.43%和9.76%。
二、贵州省石漠化演变特征(一)概况贵州省的石漠化演变整体呈加剧态势,但局部地区又有改善。
贵州省八十年代末的石漠化面积为21643.27km 2,到九十年代末达到32476.73km 2,石漠化面积净增10833.46km 2,平均每年以744km 2速度增加(如图8.23所示),增长的速2图8.23 贵州省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末石漠化面积对比率为3.43%,是西南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增长的面积最大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