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探索过程;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又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说明: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更替,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据此,他们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认为正是这一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所有,由社会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和分配。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表现为:资本主义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必然导致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
这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被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①生产力的社会化,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大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自由竞争阶段,以独资经济为主要形式;在垄断阶段,以股份制经济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页—第832页。
为主要形式;在“二战”以后,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和明显的社会化的特点。
它不仅表现为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新发展,而且表现为国家所有制经济和“利害攸关者经济”的兴起,还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实际上是以股份制经济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股份制经济是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它可以为不同的经济制度服务,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资本家私人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一种形式;国家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是国家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
以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资本主义毕竟发生了重大变化。
股份制经济,虽然仍然是私有制经济,但它毕竟不同于传统的私有制经济。
相对于传统的独资形式的私有制经济而言,股份制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可以通过发行股票集中小资本为大资本,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二是它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可以相对独立地运用股份资本开展经济活动。
股份制经济的这些特点,说明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私人资本已经具有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资本占有形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私人财产的一种形式上的扬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一种否定,反映了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发展趋势。
早在19世纪后半期,当股份制经济刚刚兴起的时候,马克思就预见到,这是“通向另一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度点”。
①股份制经济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表现。
“二战”后,资本主义股份制经济出现的持股法人化和股权分散化的特点,以及职工股份所有制的出现,在股份制经济为主体形式的基础上,当代资本主义还出现了国家所有制经济,合作制经济以及“利害攸关者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这无不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正逐渐滋生起社会主义因素,反映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
(2)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活动,对其起调节作用的,除了“看不见的手”之外,又增加了一只“看得见的手”。
资本主义各国已经形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包括计划指导、法制规范、政策调节和行政干预等内容。
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手段的市场调节向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转变,实行的是有政府干预和调控的市场经济。
有的西方学者把这种市场经济称为“社会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相对于传统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这一重大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消除了资本主义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无序化,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生产的“有政府状态”和经济运行的“有序化”。
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计划向行将到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投降,”①无政府状态正在向有政府状态转变,这种转变自然是一种质变。
其次,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直把整个社会生产的有计划调节看作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就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让位于按照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
”①而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已经开始让位于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节和国家对经济的强有力的调控。
这说明,在国家对经济运行调控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是一种质变,它摒弃了资本主义原有的东西,具有了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特点或因素。
(3)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由于出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更由于国家干预经济和工人阶级的长期不懈的斗争,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
在继续实行按资分配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加强了国家的税收调节,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甚至实行利润分享制度等,从而呈现出了某些兼顾“公平”的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收入分配的现实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出现了收入分配兼顾“公平”的情况;在贫富两极分化依然存在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出现了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阶级剥削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现象。
正如我国学者周弘所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按资本分配为主的历史阶段中,也夹杂有按劳动和需求进行社会再分配的因素。
这种社会再分配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表现为受法律约束的强制性社会保险和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发放的各类福利补贴。
”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分配制度的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化。
在一定意义上,分配关系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从分配角度考察,已经更加明显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长。
通过以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的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论: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没有改变。
由于资本主义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压迫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其它国家的侵略扩张依然存在。
这仍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诸多社会问题和国际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所在。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说明,当今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生了部分质变,即在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非根本性质、非基本矛盾已有所改变;在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出现了局部的改变;在资本主义社会内,一些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因素或社会主义因素在生成并发展;“社会主义入口”的特征日益增多。
资本主义的部分质变,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还说明,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发展可以有多种途径,知识工人将成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不存在暴力革命的形势,但却存在通过资本主义自身的调整和变革,克服资本主义坏的方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从量变到质变,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
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仍然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体,但已不是传统的产业工人,而是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化技术的知识工人。
正如旅居美国的中国自然科学家李靖炎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社会主义问题之我见》的文章中所说,知识工人,“这个目前在工人阶级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是正在日益发展中,迟早有一天会变为工人阶级的主体的阶层,这个在目前阶级的自觉性还极低,但是迟早会觉醒起来的阶层,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惟一能在将来开创新的社会以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力量。
”①3.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
第一,社会主义理论,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的出现,就像东方地平线上的曙光①转引自吴江著《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页。
照亮了人们的心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如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已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不仅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而且广大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人士也把它当作消灭剥削制度及各种不合理现象的惟一选择。
即使在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光芒依然明亮。
即使在西方学者中,承认这一点的人也不少。
例如,美国事业研究所研究员詹姆斯·格拉斯曼在他的文章《卡尔·马克思无形的手》中说道:“在柏林墙被推倒9年之后,卡尔·马克思成了人们打趣、讽刺和表达怀旧情绪的对象。
”然而,事实是:“他们思想的影响如此之深,以至我们竟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他的同事乔治·赖斯曼说,马克思理论仍然是“20世纪自由主义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纲领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著作,被学子们反复研读,被专家学者,包括一些西方学术权威所引证。
《资本论》名列人类社会出版、发行、流传最广的著作之前茅。
1999年下半年,英国广播公司举行了整整一个月的网上投票,评选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另一家媒体,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伟人,第一名是爱因斯坦,并列第二的是卡尔·马克思和印度的圣雄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