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历史街区特色的传承与延续_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

对历史街区特色的传承与延续_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

城市建筑 | 主题专栏 |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FEATURE-THEME对历史街区特色的传承与延续——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The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Blocks——Planning for Qilou Town in Wuzhou■ 蒋伯宁 林 宇 ■ Jiang Boning Lin Yu作者单位: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 530011)收稿日期:2007-04-27[摘 要] 本文以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复兴进程中,传承与延续历史街区特色的设计方法和应对策略,进而为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规划,挖掘重现和提升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全球化 地域特色 梧州骑楼城[Abstract] This paper, with an example of the planning for Qilou town in Wuzhou, discussed the desig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blocks in the process of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t off ered an eff ective way to reproduce and enhance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Historical blocks, Globalization, Regional, Qilou town in Wuzhou在现代语境中,全球化这个字眼俯拾即是,建筑领域中全球化现象集中而典型的表现就是建筑文化的国际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趋同。

随着民族文化的觉醒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世界文化与地域文化既矛盾又联系,它们的交织与冲突使当今世界建筑景观变得日益错综复杂。

“全球化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最大影响就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以及建筑设计领域内国际建筑师的参与,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特色,在城市空间尺度和形态上模仿大城市。

全球化话语淡化了中国建筑和东方文化的主体意识,由此引发城市空间和形态的趋同... ...”。

面对全球化的影响,尤其在新兴的旧城改造进程中,本土建筑师更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文化处境和发展方向。

因此,保护并发展城市与建筑的地域特色,已然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国建筑师面前的一项既艰辛又迫切的任务。

一、城市的历史街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每座城市都在思考旧城历史街区的传承和延续问题。

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就是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获得成功的案例,这使石库门这个昔日的老住区再次成为上海商业活动的新亮点。

随后,全国其他城市竞相效仿,试图在保护与更新旧城的同时实现土地增值,然而某些决策者通常忽略这样的事实——用来打造“新天地”的往往不是普通的建筑,也不是环境质量低下的民居,而是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连、个性鲜明且有城市名片效应的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维系着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在全球化的强势语境中,历史街区保护模式的趋同,使其地域性变得模糊。

然而,每座城市的空间都有自身的特质,历史街区作为文化的载体,折射空间形态变迁的同时也反映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历史街区中珍贵的文化遗存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

因此,一方面改造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改造则无发展,也不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设计师不能抛弃文化和传统,否则我们将丧失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旧城改造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难以回避的问题。

城市面貌日趋千篇一律,文化的趋同性也在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老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特色空间和民族文化特质。

由此可见,传统的旧城改造并不等同于旧城复兴,城市唯有充分展现自身鲜明的个性,才能由表及里地重获生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旧城复兴。

分析以往的案例我们发现,旧城复兴多以地域特色论成败,而特色重现既可传承和延续城市独特的文脉,又可赋予旧城蓬勃1 改造前的街景、建筑外观、建筑细部的生命力。

下面我们以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为例,具体探讨在旧城复兴改造中,传承和延续历史街区特色的方法和体会。

二、梧州市骑楼城规划设计项目的解读1.项目背景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商贸古城、拥有2 100多年历史的商贸古城,其老城区即现在的河东区,广泛分布着具有历史意义、本土特色的骑楼建筑。

街街相连、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成为梧州昔日繁荣的标志(图1)。

然而骑楼历史街区对于梧州的意义不仅在于建筑风格本身,更是融合了梧州独特的地理因素和深厚的城市文化,成为记载梧州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书卷。

随着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作为广西东大门的梧州市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并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梧州的历史街区和骑楼由于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功能的需求,导致这些街区交通混杂、居住质量下降。

骑楼城规划设计是一项涉及经济建设、旧城改造、防洪排涝、旅游发展、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项目。

因而,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骑楼建筑和骑楼街区、保持地域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重现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获得旧城复兴。

2.规划理念梧州骑楼城的核心是“骑楼”和“城”,即梧州由骑楼组成的城市街区,对此主题的强化构成了本规划的设计理念。

骑楼城的核心保护区是现存骑楼最为集中的地段——西起小南路,东以中山路为界,南临西江路,北背南环路,用地面积14.5hm2,总建筑面积43.9万m2。

该项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居住就业、经济发展、改善交通、防洪救灾、政治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复杂问题;需要处理好旧城复兴与骑楼利用、历史街区风貌与现代城市形象等诸多矛盾。

规划通过对现状问题和矛盾的梳理,形成总体规划设计的理念,保证梧州骑楼城历史街区的发展沿正确的方向推进。

经济发展是保护梧州骑楼的物质基础,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梧州骑楼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梧州当时经济、技术和文化状态的真实记录。

因此,正确认识梧州骑楼的经济价值,寻找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是本规划首要解决的问题。

梧州骑楼城的再次规划建设,彻底改善河东区的人居环境和商业环境,提升旅游价值,激发旧城复兴,从而大幅度提高地价、房价,使建筑升值的同时,取得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改善人居环境是梧州市骑楼城规划的主要目标。

改善人居环境与保护骑楼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追溯骑楼形成的历史,其产生原因是为了在窄而深的地块中,最大限度地沿街布置商业建筑,获取最高的房地产价值。

由于建筑联排建造,采光、通风效果不佳;加之洪水连年光顾,建筑阴暗、潮湿,缺乏现代生活设施,居住环境恶劣。

因此,将梧州骑楼城建成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提高居住质量、改善商业条件,均是本规划的主要目标。

传承并延续骑楼历史街区原有形态是激发梧州2 规划总平面图3 功能分析图4 街区建筑空间形态图5 街区建筑空间形态图城市建筑 | 主题专栏 |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FEATURE-THEME旧城活力的重要保证。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是一种形态、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的保护。

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地方,需要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承与延续,并以此获得激发城市潜能、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源泉。

梧州历来是商埠城市,市民经商意识较强,而梧州骑楼底层的小商铺是现代大商场的重要补充。

通过整合,商铺以经营土特产、风味小吃、旅游纪念品、杂货为主,这样既可以满足居民日常需要,又可为旧城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更新方式——除大规模开发以外的,由房主按照规划要求自行改造。

梧州骑楼城不同于上海“新天地”,传承并延续城市商居混合的原有形态,才是梧州市骑楼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保持和发展灵活方便的交通路径,是维持骑楼城格局的基本保障。

街道的格局是城市的骨架,要保持骑楼城的格局,就要基本保存原有的路网和街道。

现存的道路网源于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属于较为成熟的路网结构。

骑楼城道路宽度与两旁建筑的高度比均在4∶3~1∶1之间,这样就可以形成舒适的步行空间——骑楼街。

客观地说,步行街的形成也是与当时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而今天的骑楼街已从步行街逐渐演变为人、车共行的道路系统,这种共行系统又有其独特之处——行人是在骑楼内行走,安全得到最好的保证。

街道除交通功能外,也构成城市内部的交往空间,富有文化内涵。

因此,为维持空间原有肌理,规划以保留骑楼街较密的道路系统作为设计基础。

三、保护与利用规划本次规划是梧州河东旧城分区规划和整体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规划范围东起石鼓路,北往云盖路、阜民路,北转东正路、东中路、建设路、北环路至龙母庙,西南至桂江、西江常年水位线所围合的区域,总用地面积1km2。

1.规划原则和目标本次规划设计的原则,以突出旅游价值的恢复性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市场运作和商业开发、重点保护传统建筑、风貌,集中体现梧州文化内涵、强调传统生活和经营理念。

根据对城区现状的分析,从旅游和生活环境角度出发,划定保护街区等级,拆除区内破坏传统景观的建筑物,理顺街巷体系,逐步进行功能更新。

设计采取恢复性保护策略,保留旧城肌理、原有建筑符号、空间尺度,修复有价值的建筑,再现古城特有气息。

同时进行交通限制,开辟步行街区以满足旅游业和传统商业发展的需要。

规划采用“一轴、二带、两大功能区”的结构布局,其中,一轴即步行街轴线,二带即沿街城市商业带和沿江绿化带,两大功能区分别是城南商业、办公、娱乐区和城北商业、居住混和区(图2~图5)。

2.骑楼城建筑设计设计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骑楼建筑有机地布置在街道和街区中,主要原则是:规划区周边主干道和步行街两侧采用仿欧式或混和式;街区内部可按某一地区的精品骑楼进行设计组合,以形成街区特色;原有装饰较少且无特殊价值的沿街建筑,原则上应增加装饰;不连续的骑楼街道应增加骑楼;重要建筑物周边街道、街区的骑楼风格应协调;尽可能恢复街道、街区内原有的老字号门面;建设梧州骑楼博物馆,用以全面介绍国内外骑楼建筑的历史与特色;继续挖掘梧州当地民居的空间形态、历史符号,将其直接应用于建筑改造中。

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恢复性保护方法:点——对骑楼建筑个体采用保存、保护、更新、重建四种分级保护;线——对城市街景采取分级保护;面——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特征,确定建筑的空间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