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大全)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大全)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大全)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B .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情况可知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

A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A 错误;B 、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 正确。

C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C 错误。

D 、氢气+氯气−−−→光照氯化氢,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 a 、b 、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 .原子中 b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C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b 和c 上D .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不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图中c表示质子,故A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b是中子,c是质子,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故B选项错误;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与原子核上,故C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a是电子,c是质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4.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的化学式是O2 B.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答案】C【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2O+O2催化剂CO2+H2O。

A、由图可知,乙的化学式是O2,正确;B、丙物质是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气态物质,正确;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C。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D.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正确,故选项正确;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错误;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A。

6.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月球背面。

月球上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如图是铝、钛、铁三种金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B.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C.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2,表示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内有22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表示原子序数为2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6,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2B.H2O C.H+D.2H【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分子,即H2。

选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

8.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9.以下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的稀有气体元素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答案】C【解析】【详解】A、图①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不是稀有气体元素,故A选项错误;B、图②中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是2,易失去2个电子,故B选项错误;C、图③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1,故是阳离子,故C选项正确;D、图④中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大2 ,故是阳离子,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0.下面是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D选项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石蕊与变为紫色;故答案操作C考点:实验现象及记录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值为 44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3【答案】D【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所以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4g+5g+8g+23g-32g-16g=52g,故A错误;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所以水、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氧气和W是反应物。

由一中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水、二氧化碳是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100%)=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100%)=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12:(27g﹣24g)/1=1:3,故正确,故点睛:此类题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式计算碳、氢、氧元素的质量,和反应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或可燃物的质量比较,来判断可燃物的组成元素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认识完全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催化剂的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D.使用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答案】B【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A.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B. 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C. 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物理性质有可能改变;D. 生成物的质量是由反应物的质量决定的,使用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选B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答案】D【解析】【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