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的战斗已经在惊心动魄中结束了,回忆起备考的这一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轻松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复试经历了。
之所以有轻松的复试,完全得益于我正确的联系导师的方法。
根据学校设置的不同,有的学校报导师,有的报导师组,到复试再决定导师。
有的同学误认为报导师组的就不用联系导师了,听天由命,并且有的学校在招生目录上也确实不列出导师的名单,但是不提前联系导师而去参加复试是一种很大的冒险。
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主动联系导师,不管是报考导师的还是导师组的。
我将联系导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1)联系导师的时间。
报导师的和报导师组的是不同的,报导师的应该在报名前就联系,要弄清楚有没有内定的或者保送的,报导师组的可以在复试前联系就好了。
而且应该在充分了解导师的情况下去联系,要以导师喜欢的方式去联系他。
(2)见导师的地点,最好能在医师办公室,门诊的人比较多,等到快下班时也可以去,最好能在与导师已经有过交流的情况下见面,这样就不会太紧张,最好能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下去见面,这样不会太冒昧。
(3)联系导师的方式。
最常见的就是打电话了,可以从网上查到导师的工作电话,最好不要冒昧地去打私人电话,和导师见面是最好的联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备,争取给导师留一个很好的印象,一个充分的准备包括穿着、谈吐、态度、对老师性格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等,最好能做一个简历,把自己的一般情况和获奖情况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放在一起,尽量把简历作的美观(彩色简历),凸显出你的个人特点,也许因为有了你的这份简历,导师就不会太在意你自我介绍时的紧张了。
发电子邮件也是常用的方式,很多人担心他们不会看,但是如果别的方式都没法实行,这两种方式或许能起到作用,我就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上我的导师的,本打算上网能找到他的电话,可找了几天却一无所获,最后快绝望时发现了他的电子邮件,当我把我的电子简历发过去不到半个小时,导师就给我回信了,这封信成了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4)联系的内容,很多人不知道联系导师时该说些什么,其实很简单,联系他的目的就是让他去了解你,并且喜欢上你,所以应该在通话是言简意赅的介绍自己,突出重点和个性,抓住他的心,如果是见面,那就准备一份前面所说的简历,简单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自己,我在发给导师发的邮件里面我介绍了自己的一般情况还有我写过的文章,并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
另外最好准备一份英文简历,以备需要。
在与导师谈话时应注意与导师谈话的方式,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太恰当的表达可能会带来歧异,影响导师对你的看法,并且如果没有对导师充分的了解,就不要说话太随便,比如,有很多同学都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有多少人报考了自己导师,在询问这个问题时要特别注意,有的人这么问:老师,今年有没有人报你的研究生啊?有的导师会误认为你询问的目的是在探视他的水平,他的名气怎么样,有没有人想读他的研究生,我当时是这么问的:“今年有挺多同学报您的研究生吧,我在他们当中有多少优势啊?”导师当时就很爽快的回答说:“就你自己”。
(5)注意对导师的尊重。
从气质、衣着、谈吐方面要注意,要和导师的习惯一致,尽量和他所在的医院保持同样的风格,我在复试前已经把西装革履准备好了,在第一次见面以后,我发现中山二院的医生平时上班很少穿正装,而且我的导师穿着更是随便,所以我在和他以后的见面和面试过程中一直穿的很随便,保持了与导师的统一。
(6)联系导师不能太过频繁,但也不能联系过一次后就感觉万事大吉,应该每过一段时间就主动联系一下。
每次联系的内容不要重复太多,争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帮助他了解你的新内容,相反,如果没有什么话题就不要盲目打电话联系。
我第一联系导师是做自我介绍,第二次是介绍我的科研论文,最后一次是和他约见面时间,几乎没有重复过话题。
在每次打电话前最好先短信联系一下,看导师是否方便接电话。
(7)送礼的问题,见导师时最好送点特产或水果,不要太贵重了,要尽量多带一些。
如果没有特产那送水果是很好的选择,争取多送一些,不仅仅送给导师本人,还要给他的同事或学生,让他有一种成功感。
上面的经历是我本人在联系导师时的方法,仅仅是个人看法,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导师可能会碰到不一样的情况,但有一些是肯定的:对导师了解的越多,胜算就越大,多一分小心,你就多了一个成功的砝码!希望我的这些文字能对后来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1.托熟人打听导师人品,最好由知情人推荐人品学术兼优的。
另外还有打听导师招收情况(几个人?),内部有无人报考等。
2.上网查阅导师相关文献,知道其研究方向及近期研究成果。
3.报名。
4.给导师去电话,提出当面拜访要求。
5.当面拜访(路远者也可省略,但一定想方设法让导师对你的情况有所了解)。
6.电话拜年。
7.初试。
8.成绩出来后,电话咨询导师。
9.复试资格审查时,顺便拜访导师。
10.复试。
11.复试后不要着急走,等所有人复试完后,再和导师面谈。
12.复试1-2日后,与导师确认结果。
我就是这样操作的,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结果,现已收到公费录取通知。
当然也有运气成分,这是无法控制的部分。
我觉得这是必须的步骤,其它的因人而异,当然尽可能和导师多接触是必要的,但要有个度。
看到不少战友询问如何寻找导师联系方式及如何沟通交流,特开此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何联系导师1.查阅导师两年内发表的文章,以英文为好,有时候文章上的通讯邮箱未必是导师常用邮箱,可以多检索几篇以作对比。
邮件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信息量大。
比如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邮件联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直观性,留给导师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
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
但是,邮件联系依然是初始阶段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
2.检索导师的办公室电话,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寻导师的相关信息。
既然办公电话是公开的,那么考生在导师办公时间就可以拨打。
电话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
比如通过与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电话联系的最大缺点是信息量少。
显然,导师不可能与你长时间通话,另外考生的紧张会进一步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
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与导师通电话,高度紧张,从而不知所云。
3.利用导师开会、作报告之际,积极提问,留下好印象,私下表达心意,循序渐进。
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
借助它,考生和导师对彼此都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如果导师对考生表示赞许,则无疑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要某考生。
面对面交流的缺点在于成本大,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费、交通费和时间成本等。
有些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距离甚远,因此是一笔不少的花费。
见导师前一定要准备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联系导师的注意事项一、详细了解自己欲报考的导师主要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便正面接触时能找到共同话题,使交流变得流畅,并较快获取导师好感。
切忌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尤其是不懂装懂,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想跟他人空耗。
二、及时掌握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的办公室、住址、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园网、院校招生办公室、相关熟人处获得。
导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乃至学界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闭的,他对你掌握他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太吃惊。
三、在联系时间上要错落有致初试之前可以有少量联系,复试之际应增加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要加强联系。
虽然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预定了某某导师,但是前期接触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体地了解导师。
四、旁敲侧击比单刀直入要好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对学生不甚了解之际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诺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效果不会太好,这绝对不是货物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
五、要说动听的话,但要注意场合和措辞比如在面试时独赞某一导师的直接后果是分数上的不小损失,此外好话不要说得太露骨、太肉麻。
差不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同样是好话,露骨的谄媚和恰到好处的赞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别,而同一件事情同一种措辞也许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区别而摇摆于谄媚和赞美之间。
六、电子邮件是较好的联系方式认真思考后写的信比仓促的交谈更容易收到效果,导师大多会回简短的信,这样容易使交流继续下去。
在这个资讯比较发达的时代里,绝大部分导师都有每天上网检查邮箱的习惯,导师跟自己的研究生也常用电子邮箱沟通联系,导师不会吝啬这种举手之劳的。
七、一般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导师不欢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电话,最好是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
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导师一般都比较忙,二是与不熟悉的人交谈往往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三是彼此不太容易进入主题,四是弄不好将给接下来的接触制造障碍。
八、巧妙利用节日获取好感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寄个电子邮件或发个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
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信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别玩匿名短信,教师节是个特别的日子,往往比其它节日的祝福更切合主题,更有效果。
九、不要过分披露自己为防止先入为主,要注意细节,以免过早披露自己的缺点,也不要太张扬自己的优点,导师不会喜欢一个咄咄逼人的学生。
早期基本上要以释放正面信息为主,注意分寸,后期也要适当解剖自己的缺点,但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大部分信息要依托于学习的主题。
十、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心态,要分清选择导师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要认识到导师固然重要,但学生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顽强不息、勤奋向上才是硬道理。
常见问题解答1、问:现在是假期了,还能不能联系到导师。
答:能够联系到导师,博导们真正休息的时间是很少的。
2、问:导师一般什么时候会回信(我已经给某位导师寄过去好几天,可是还没见回音,到底是他不想要我呢,还是他还没有看。
那我到底要怎么办,是继续发EMAIL等待,还是直接就打电话呢,但说实在,我没有他的个人电话,但打电话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好。
)答:如果导师对你有意思的话,一般会很快回信(1到2天),如果很久没有回信,一般是不太感兴趣,如果你不死心的话,可以继续发email催促下,实在不行,再打电话直接沟通,让他给个准信。
3、问:某些学校的导师根本就没有联系方式,EAMIL就更不用说了。
曾打电话到某学校研究生处,但是那里人却说不主张联系导师,这又怎么办,如果他们不给联系方式的话,似乎就查不到了呀。
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
因为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参考书目,必须要联系到导师才会给提供的啊。
答:导师的联系方式包括email,电话,工作地点的获得还是有点窍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