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运营模式研究上述六种人群,基本囊括了公租房保障的辐射范围,笔者指出,“住有所居”是从社会上全体成员来讲的,那种需要住房却得不到住房的人,都属于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都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住房。
此外,在试运行公租房保障制度的开始阶段,要将那些潜在的所需人群都充分考虑进来,使用发展眼光来正确对待公租房在未来的发展情况。
虽然现在让每一个人都能轻易获得住房还没有实现,但是,现存很难处理的问题,并不是说就不必处理了,当主要矛盾得到缓解的时候,次要矛盾肯定会明显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奠定今后处理次要矛盾的基础。
从上面所讲的几种住房所需者之中,可以明显看出,需求住房的程度以及方式是不一样的,也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所以,在处理相关矛盾的时候,要明确先后顺序。
基于此,我们可以做后续的深入分析,以此来明确公租房保障的前后顺序。
如图6-1所示:第一批保障对象:本市低收入者,应该选成首批公租房的获益人,不论是国家,还是城市,都是保障制度最基本的任务,这也是公租房的发展起源之处。
第二批保障对象:进城务工者、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新就业人员,这群人有很多相同的特征,经济基础都比较弱小,都为居住城市做了或多或少的奉献,所以公租房在发展期间内,应该将这部分稻城是保障的对象,并且在确保第一种人群住房所需的之后,应该及时处理。
第三批保障对象:建设城市的工作人员和另外一些有长时间居住所需的人员。
分析这些人的特征可知,从为他们提供的主要保障方面来看,重点是扩充房源,经济上的补偿应该不是重点。
这是公租房保障制度中形式最高级以及阶段最高层次的,也就是能够保障所有人员都有住的地方,而且还能够安定下来,方便快捷。
在分配公租房的时候,要分清主次,此外,在公租房租金的缴纳基准方面,也要分成很多个级别。
首先,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住不起房子的这类人群,主要采取社保方式来提供相应的补助,大大减少他们居住所需的本钱,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其次,缺房或者因为另外一些经济原因导致居住困难的这类人群,主要采取扩充房源的方式,或者是有效管理已有房源这种方式来满足他们的住房所需,不提供租金上的补贴,有时候还应该收取部分公租房占用费,以此来填补为基础保障对象提供公租房的补助而支付的一些费用,从而减轻国家的负担[63]。
二、公租房管理机构成立特定的公租房管理组织,将新加坡的那种管理组织引进我国,并用到我国的政府管理中,成立专业性比较强的常见公租房管理组织,即公租房管理局[64],这个组织的主要职责有下面这些:1、登记并归档全部房源,比如房子的型号、面积大小、位置等,还要对他们进行顺序编号;2、分类和归档住房客户的所有信息,比如名字、性别、家庭人口、经济情况、租住时间等;3、维修、翻新公租房以及收取房租。
三、政府职能政府职能与参与度应该根据公租房发展阶段来进行相应的协调,所以,本文将从几个阶段来展开阐述。
从第二章阐述的国外公租房营运方式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在刚开始营运公租房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政府的干预方式[65],在公租房的管理工作、分配工作、维修保护以及补贴等方面都有政府直接参加。
这种在公租房构建最初的时候体现出来的职能就是政府的职能所在。
唯有政府的主导、调节控制以及指引,才可以在以前的住房供应方式中找出新的模式,成功推广公租房。
调节控制能力较弱的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这样运行的,而在我国的调节控制能力极强的情形下,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发达国家政府的参与情况是大不一样的,我国应该怎么进行,都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初期1、我国在最开始建设公租房的时候,缺口非常大,继续填补,所以,还是完全照搬新加坡那样的建设模式,资金全部由政府来供应,这样财政方面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所以,我国应该采取政府自行建设、企业筹措建设、开发商筹措建设,把当前已有的房源进行统计、归纳整理以及充分使用的方式,调集所有相关力量来一起建设公租房,扩展房源,用最少的时间来处理现在面临的住房困境。
2、我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大,市场的情况更是非常的复杂,所以,在最开始运营公租房的时候,应该由政府来进行管理,统一管理全部已经登记在册的公租房,在政府的指引下,形成一套完善的,能够被承认的管理方式和惯例,奠定今后政府退出管理的基础。
(二)发展期政府在形成公租房市场最开始的时候,做好各个方面的计划并实施干预,这样就能够形成功能齐全的公租房运营系统,然后就顺利进入其发展时期。
这个发展期时间比较长,政府还能够在这期间把一些模式已定的业务交给某些企业来进行经营销售,比如公租房的维护、管理等可以交给某个物业公司,由它来进行管理;由开发商自己来独立完成公租房的补充和重新构建,获取的利益也归开发商,不过其具体的管理和调配还是由公租房管理局进行。
在这期间,政府就只是需要重点关注其营运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环节,比如发放补贴等。
另外,还要构建健全的法律来保障公租房正常运营,保证政府在退出其营运之后,通过初期对公租房市场在形成过程中的全面规划与干预,一套完整的公租房运营体系就基本形成了,接下来便进入了公租房的发展期。
公租房的发展期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时期,期间政府可以将一些已形成既定模式的业务交由社会中的企业来经营,比如公租房的营运系统不受影响,还能够继续往下发展。
(三)政府职能回归期构建完善的公租房营运系统以后,政府的作用也就完成了。
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是不是就可以正式退出该系统了吗?我国法制还不是很完善,这样的国家,政府不再参与,还是有很多问题会出现。
所以,对于某些常见事务,公租房管理局可以交给专门的商业组织来营运,政府就充当一个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和审查这些商业组织。
因此,政府职能回归期指的就是其某些机构职能的回归,从全面参与的职能回归到监管职能。
四、个人、家庭经济情况评级针对国内个人以及家庭等收入方面,选择比较权威的统计机构来深入调查,并对其进行评估,划分等级。
选择家庭为单位,计算家庭中所有成员的人均收入情况、负担情况等,以此作为辅助指标。
对于某个人进行评定级别之后,其个人信息中就包含了这个评级信息,会直接输入其身份证和社保等系统中,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共同享用。
这个信息能够成为个人租住公租房的折扣基准。
因为每一个家庭或者个人的实际竞技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经常发生改变,所以已经评定过的家庭或个人,多年后要重新进行审核,重新评定等级。
为了弱化审核流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量,可以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来定。
针对工作比较稳定,经济来源相对可靠的人群,重新审核的时间可以选择久一点;针对自由工作者、经济收入不稳定等,重新审核的时间可以选择短一点。
此外,可以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将经济情况审核项目加入其中,以达到简化审核流程的目的。
缴纳公租房租金的凭据可以依据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评级来确定,这个评级还和租客的利益有密切关系,正确评级能够确保公租房营运比较公平公正,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之处。
五、租金公租房能不能正常经营下去,和租金以及缴纳形式有莫大关联,同时还和租客自身利益有很大关联,用以确定租金,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租金标准本文提倡的租金标准是差异化基准,以此作为基准,根据居住人群的具体经济实力来设定相应的租金。
由于国内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物价也不一样,所以,制定租金标准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公租房的租金标准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成本租金,也就是依据构建公租房用去的具体成本,在固定年份内均摊下去,以此来明确租金。
其次是运营、管理成本,也就是确保公租房可以长期经营下去所需要给出的成本。
累加这两部分成本,并将资金成本和合适的利润考虑进来米酒形成了公租房的基准租金标准。
最后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相应的调整租金。
基准租金标准=成本租金+运营、管理修缮成本+资金成本±调整值(二)租金缴纳方式在房客租赁房子的时候,折扣标准是依据其实际经济状况评级的,并给予基准租金标准,给予一定的折扣价,租客的等级越高,享受的折扣也就越大。
社会上全部成员都能够居住公租房,因为每一个人的经济情况不一样,所以居住的次序和支付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此种方法,非常适合像中国这种人口流动量大的国家,并且使用折扣这种方式,能够处理国内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一些补贴差异问题。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管他要去什么地方,只要来到某个城市,先去公租房管理局登记相关信息,并进行注册,由公租房管理局为其寻找合适的房源,然后依据租客的实际经济情况评估等级,上缴自己应该缴纳的租金即可。
也准许收入比较高的人住进公租房之中,但其必须缴纳更高的租金(最高可与市场租金水平持平),其与公租房租金的差值可以用到政府补贴低收入者之中,缓解国家的压力。
不过一旦出现房源紧张的情况下,收入较低的人应该有优先租赁权。
如图6-2所示:六、补贴方式公租房的补贴方式可以选择“英国+新加坡”方式。
因为国内的公租房房源形式有很多样式,所以建议选择这种补贴方式。
第一,租客享受的折扣比率,所有的资金都是由政府提供的;第二,因为公租房的性质,致使公租房管理局经常出现政策性亏损,所以必须要有国家补贴才能够确保它正常的营运;第三,社会上的一些民间散户和开发商,因为他们供应了公租房,所以可以获取公租房创造的利益,不仅仅能够享受租金利益,还应该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差价利益,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受到一丝的损害;第四,某些在集体拥有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小产权房,经营主体可以是集体,获得的租金由集体和国家共享,并由公租房管理局来一同管理,国家还要为这些人提供一定的补贴,但是不能直接给予一定的好处。
如图6-3所示:七、信息公示李克强副总理提出保障性住房必须坚持“公平分配,有效供应”的原则。
要保证坚持这项原则,首先要重视该原则下的基础即操作环节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
政府公信力的大小会直接受到运行程序严密性,执行环节的规范性,以及操作手法的透明性,制度建设的完备性的影响。
为保证做到“公平分配,有效供应”的原则,防止腐败的产生,同时为方便群众的监督和有效信息的获取,公租房管理局应当公示出房源的出租情况、出租时间、租用期限以及租房人的折扣等级。
八、社区物业管理公租房的后期物业管理中,为了保证物业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提供社会化与专业化的物业管理。
为保证社区的和谐发展,必须积极合理的处理小区承租人、公租房持有机构、物业管理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具体的任何事物上,这也是其重要的保证基础。
要促进这方面的发展,我们可以从英国公租房的相关物业管理模式中吸取经验,委托物业公司必须具备有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对小区的各项物业的管理监督方面要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来实施管理,另外在每个小区内,单独建立一个物理管理处,这样可以方便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更好的了解小区的需求,协同努力,以便后期工作的改进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