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时间:2012-05-08 10:29:01 来源:都匀市新闻中心作者:都匀市老年大学熊恒辉编辑:lm一、对“敬畏”的理解在2012年2月下半月《党建文汇》里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谈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求领导干部要“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
敬畏法律,就是要懂得职位无论多高,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敬畏组织,就是要懂得自己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不要老觉得组织“亏欠”自己,牢骚满腹不思进取;敬畏人民,就是要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做的一切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敬畏舆论,就是要懂得有职有权,就要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于律己。
中组织部李源潮部长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以及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谈到敬畏。
李部长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网上对李源潮同志的“三个敬畏”有很多解说,最具代表性的理解我以为是以下这种说法。
先说敬畏历史。
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要求干部做人、做事要努力争取“千载留芳”,更不能“遗臭万年”。
有了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就不会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去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不会去干“发祖宗财,断子孙路”的“一锤子买卖”,也不会去干“崽卖爷田不心痛”的蠢事,而是放眼长远,科学发展,干一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
古人说“政声人去后”,意思是说看一个官员是否有所建树、是否清正廉洁,往往并不看他在任时有多少“花架子”、“假把式”,人们对他有多少溢美之辞。
因为,这有可能是假象。
重要的是要在他下台之后甚至他“百年”之后,盖棺论定,客观评价。
再说敬畏百姓。
敬畏百姓就是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我们当干部,到底是恭恭敬敬当公仆,还是作威作福当“老爷”?干工作到底是为人民干的,还是给领导看的?手中的权力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还是上头某个“恩人”赏赐的?吃的饭、住的房、穿的衣、坐的车到底是人民给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些干部搞颠倒了这些关系,以“精英”自诩,以“上智”自居,视百姓为“下愚”,说话口气很大,但说的多是空话、大话、假话;办事“魄力”很大,但办的多是虚事、“面子事”、劳民伤财的事。
对百姓所需、所急、所难之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哄则哄,能骗则骗,就是不下真功夫。
久而久之,小事拖成大事,好办的事拖成难办的事,矛盾激化,酿成事端,他们又把自己应负的责任上推下卸,或怨上头政策不力,或怨下头“不明真相群众”不理解。
他们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天,百姓是地,没有老百姓,干部什么都不是。
最后说说敬畏人生。
人一生其实很短,掐头去尾,真正能干事的时间就那么三四十年,能干到百岁的能有几人?古人有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之说,摒弃其悲观厌世的消极意思,赋予其积极意义,我们的干部确实应该抓紧“一秋”的短暂时间,多做事,做好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的千古名句。
对这些名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历史含义,我们今天姑且不论,但其中所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是不朽的。
李源潮同志和俞正声同志关于“敬畏”的论述,让我对“敬畏”这个词想了很多,并对“敬畏”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开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敬畏”一词的意思是尊敬佩服而又有些畏惧。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中国从来不缺乏敬畏,从古至今,中国人信神、信命、信祖先、信圣人、信金钱、信风水……,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文字、敬畏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是敬畏。
《论语·季氏》中孔子也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那么,今天我们敬畏了什么?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骗子横行等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敬畏缺失,我认为不无道理。
在某些时候,我们是佩服有余,尊敬不够、敬畏不足,有的人甚至根本什么都不必敬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更是可悲。
李源潮和俞正声同志的“敬畏”论是站在极高的层面讲的,针对的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当然,放到我等普通干部身上,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而我要讲的,是我自己个人的感受,是针对我们最基层的干部、朋友谈体会,谈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民众的一个个体,在工作生活中怎样看待和对待敬畏,因为只有懂得敬畏,才能摧生动力、规范言行、懂得取舍、融洽左右、构建和谐、产生活力、取得效益。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
敬畏就是“怕”,就是要学会怕一些东西,怕规则、怕纪律、怕人言,懂得怕了,就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懂得怕了,其身自不必违规违纪,所言必中规中矩,所行亦适可而止,即便偶有违规,也不至于超出大的原则,超越政策红线、超出做人底线。
二、为什么要敬畏我讲的敬畏,讲的怕,并不是要求大家凡事都要谨小慎为,我只想说做人要有一定的做人底线。
应该坚持的原则就要毫不留情地坚持,应该大胆决策的工作就要果断拍板,应该批评的要站在与人为善的层面坚决指出,我是站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讲敬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敬畏一些东西,是要我们不违反原则、不超越红线,保持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保持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本色。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不懂得敬畏的。
网上盛传的广东一个乡镇的领导酒后驾车被查,他扬言他是什么什么,结果被修理。
他就是没有敬畏他的职业、身份,自以为他的职业、身份讲出来后会哧倒一批人,结果适得其反,他的上级怎么能够容忍他如此霸道?不处理他,对上交不了差、对下讲不出话。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知敬畏的家伙,自己被处理不说,还给党的声誉和公务员的声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还有一个例子,河北大学校园的一个浑小子,开车撞人了,还口出狂言称他爸是李刚。
这小子也是一个不知敬畏的家伙,他不知道敬畏他的父亲,不知道敬畏他父亲的职业和身份,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对法律和规则的藐视,以及对父亲权势的自信。
结果害得他老爸到处扑火,连连道歉。
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某些东西也是缺乏敬畏的。
比如,对纪律我们缺乏敬畏,导致我们上班迟到早退;对效率我们缺乏敬畏,结果导致我们执行率偏低;对职业缺乏敬畏,结果导致工作拖拖拉拉等等。
要想纠正这些毛病,做到“搞好工作争创一流,作好表率争当先锋,广结善缘朋友特多”的工作与人缘口碑俱佳,我们还是要学会敬畏点什么。
三、敬畏点什么我个人才疏学浅,除刚才讲的李源潮同志和俞正声同志的“敬畏”外,我个人理解,我们这些多少拿着国家俸禄的小吏,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想当好一个表率,要想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就是要有点敬畏,方方面面的敬畏。
敬畏职业。
职业,即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不以此为生,难以精于此道。
因此,必须怀着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来工作,敬业、勤业、创业,强化职业道德,端正职业态度,把职业作为自己喜爱的艺术来看待。
有新华社记者作过一次调查,曾经观察某地的公务员上班情况,八点半上班时间,到了九点半还有人员陆陆续续,边吃边说说笑笑的上班,丝毫没有紧张和因为迟到的焦急。
与此同时,不时有媒体报道一些部门人员上班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一天就如此打发。
这些现象的产生,反映了对职业责任的漠视和轻待。
敬畏职业,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职业道德。
守时,敬业。
其次,体现在对职业的深重理解上。
一个公务人员,要理解职业的根本是最便捷的服务于需要服务的人员,给他们提供最大的便利。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动则脾气冲天。
使办事的人跑上十次八次才能办成,浪费精力,效率低下。
而这,体现的不是服务的精神,而是一种官老爷权力炫耀的心理,是对职业的不敬畏、不尊重,缺乏对职业敬畏的观念,缺乏服务的精神,给办事的民众造成最大的效率损失,更有甚者,藐视公民合法权益、滥用职业权力,弱化、恶化了政府形象。
如果我们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认真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清楚地明白我是以此为生,做不好就是我的能力或态度的问题;再往深层次想一想,找个工作不容易,找份职业相当难,做不好事情,愧对单位、愧对同事、愧对纳税人不说,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丢掉眼前的工作,由此派生出对职业的敬畏,我们就会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创新地设法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会自然而然提高。
对职业心存敬畏,不只是为了对领导有个交代,也不只是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而是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怀着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去面对每天所从事的或琐碎或单纯,或简单重复或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
只有心怀敬畏,才会在工作中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激情和勇气,才会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才会全力以赴,勇于担当责任。
职业是求生的手段,责任是一种良心的驱使。
当我们害怕我们做不好职业的时候,我们就会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完成每一道程序,认真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就会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的行为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矩,就是要让我们围着规矩转,不违规、不出轨。
纪律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八点上班九点到,时间长了,单位就松松跨跨,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个人无思进取,单位缺乏行政效能。
有些人政策规定不能搞,偏偏个人强出头,时间长了,单位变成了不讲原则的单位,个人变成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天王老子,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缺乏对纪律、对原则的敬畏,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搞,这样,上级担心影响自己连累自己,下级担心跟着上当跟着吃亏。
所以,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亦或是自己,要对纪律、对原则有点敬畏,上班前要想一想我会不会迟到,下班前要想一想会不会早退;做事前要想一想会不会违规,拍板前要想一想有没有后患。
对纪律心存敬畏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有句古话讲:“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就心底坦荡快活地生活。
我想,只要我们恪尽职守,遵守作息时间、遵守工作纪律,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起色。
当我们害怕违反纪律、违反原则的时候,我们就会设法管住自己的大脑、管住自己的手脚,规规纪纪做人做事。
敬畏时间。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时间可能在无所事事中白白流逝。
2008年汶川地震,不管你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不论是家财万贯的大款,还是不名一文的小卒,都在瞬间化为尘埃,所以说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脆弱的,时间在那一刹那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