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实施创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实施创新
二、新一轮规划修编重大 问题的思考
规划修编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国办[2005]32号文件
1.
2.
3. 4. 5. 6.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问题 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问题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问题
1、 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3)按土地环境承载能力和已开发利用程度设定
以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布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促进资源环境和谐统一 以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时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6、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目标
耕地过快减少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土地利用布局得到合理调整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土地整理复垦得到全面推进 土地退化与污染的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土地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得到不断完善
用地集约度
2)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大城市战略
自我增殖及生长 效益高、成本高 大城市病、贫困化
自我增殖及生长难 效益低、成本低 城市群,特别是“星系”式的城市群,“以大带小”
小城镇战略
个人想法
3)布局及土地配置
布局
存在同心圆、扇形、多核心等理论
从伸展轴的组合关系、用地聚散状况、平面几何形状三要素看:
从五个方面考虑保护耕地(1)
①
粮食安全(95% 自给)-----资源基础
耕地理论需求:18.37亿(2004),18.24亿(2010),18.5亿(2030) 国内供给:急需时: 4万车皮粮/天(占铁路运力的90%) 国际供给:缺米、多面
②
经济和社会安全------最大的弹性就业岗位
⑤
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剂------用途刚性而非价格 制约
用地方式转变 抑制建设用地的过度需求 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
2、 促进节约和集约用地
1)各类、各业用地均衡协调
合理规模
建设用地 10-30%? 林地 40-80% ? 耕地 10- 40%?
建设用地均衡比例
4、新一轮规划修编的方针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
贯彻国策为优先目标 社会经济的主要载体、用地矛盾的主要方面
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
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
实现科学发展,最终解决用地矛盾的根本途径
5、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以统筹安排各类土地规模保障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主 要 内 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体系
二、新一轮规划修编重大问题的思考
三、各类用地规模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四、各类用地布局的规划方法和手段
五、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优化用地布局
六、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 概念和体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本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精准的技术科学,更是深奥的决
国际惯例:建设用地面积 <30%? 英国6%;韩国 6%,计划 11%;荷兰 15%; 香港22%;上海27%;我国 31.76万平方公里,3% 实际比例与区域面积有关
2)土地利用的合理密度
决定建筑密度的关键因素----交通
目前:老城区过密;平均容积率<2,但交通运转组织困难 新城区贪大求洋;平均容积率<2,过疏; 开发区铺张浪费,平均容积率0.5~1, 过早高密度----城市更新困难,地产经济无法良性循环
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先东后西,先城后乡
摒弃区域产业雷同,过度竞争
区域分工及产业协作
产业梯度转移
顺应产业调整和转移,还是阻止
协调发展是建立在非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形成区域分工及 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
2)土地资源禀赋不同区域的差异利用政策
土地多、耕地多-----宽松 土地多、耕地少-----少占耕地 土地少、耕地多-----退耕、休耕 土地少、耕地少-----少用
2.
落实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
3.
部署国土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改善生态环境和宜居家园的基础性措施
对经济运行的资源总体消耗量长期控制
4.
调控资源总量,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体系
1)五级规划体系
全国、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
2)各级规划作用和重点
全国规划和省级规划-----规模控制 用地规模总量控制 用地规模的区域分配和分区管制 地市级和县级规划-----空间布局 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各类用地的结构、比例安排 乡镇级规划-----用途管制 地块用途管制 法定图则和规则
策科学,准确地说是一门以决策为导向,以技术为基 础的空间统筹学。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各类土地规模、比例和空间 布局的工具,是落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构想的用地预
安排,是社会各方在土地统筹和用地诉求之间相互博
弈的最终产物。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
统筹各类用地,促进经济合理发展
1.
发展用地的构想和预安排 用途管制制度在数量和空间上的体现
第一大产业 农村的社会保障 建设用地缓慢释放------避免同时代建筑的雷同,同步折旧 建设空间预留
③
建设用地战略储备-----后备资源
从五个方面考虑保护耕地 (2)
④
宜居环境基础----具生态功能田园城乡格局
雨林 〉疏林 〉湿地〉水田 〉草地 〉旱地 〉未利 用 〉建设地 基本农田进城、休耕、优化布局
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的用地合理搭配
3)土地的合理、优化的布局
各类土地的分布及格局 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集约用地的重要方式
3、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1)城乡容量不足;20%(60’s)~55%(2020) 八亿人口在农村----常量? 大城市 〉中城市 〉小城镇 〉乡村 70-100 90-120 100-140 120-180平方米/人
集中形(单中心式----大饼式) :块状、带状、指状 组群形(多中心式----组团式):双城、带状组合、散点星状
几何形态
单核点状、带状、多核组合团状、星状、轴向发散状 等图形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公众拥戴
4、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1)经济发展区域的土地配置…..要有利于:
非均衡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