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 详细询问病史、体检 • 明确病灶的位置:正、侧位片,断层或CT片 • 测量段支气管开口至病灶或拟活检部位的距离 • 交代病情、签署同意书 常规检查术前准备,并予静脉补液
X-线监视下肺活检术--弥漫性病变
• 部位:双肺弥漫性病变-右下肺B8、B9和B10 上叶-各段支气管 • 方法(1)纤支镜到达段支气管 (2)活检钳送至亚段支气管 (3)X-线透视 (4)活检钳穿过支气管壁直至病变区 (5)张开活检钳,在呼气末活检钳再推进少 许后钳夹,缓慢退出。 (6)换其它肺段活检,可取5~6块,10块
临床评价
• 确诊: 肺癌、结节病、嗜酸性肉芽肿、淋巴管 性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着症、矽肺、结 核、卡氏肺囊虫感染等某些特殊感染性 疾病 • 诊断依据之一或排除其他疾病: 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
其他
• 机械通气时 通气下经“T”管插入纤支镜操作 镇静下检查 活检时最好暂停机械通气 并发症发生率可能性较高 • 阳性率: 与活检的次数和活检钳的大小有关 活检次数可多达10次以上 可选用鳄鱼齿钳行活检 并发症也会随着增加
无X-线肺活检术--局限性病变
定位: • 胸片、CT确定病变所在的肺段和与病灶的距离 • 支气管异常:明显充血、分泌物涌出、变形、血迹等 方法: • 纤支镜到达肺段支气管或亚段后,插入活检钳 • 按估计的距离掌握活检钳离开镜头的长度 • 如遇阻力,轻加压亦不能推进,且深度已够,估计钳 已到达病灶的边缘 • 如深度不够,可稍退后轻轻旋转并稍加压至不能继续 前进为止 • 此时稍后退,在吸气中张开活检钳,再向前稍推进遇 阻力时钳取组织
并发症
• 出血:发生率约9% 处理:局部滴入1:2000肾上腺素、静 脉止血药、垂体后叶素等。 • 气胸:发生率约3%~5% 处理:一般多能自行吸收 胸穿或闭式引流:如呼吸困难 明显、胸腔积气>30%
临床评价
• 诊断率较高(50%~80%) • 可同时联合其它方法 • 并发症较经胸壁针刺肺活检等闭合肺活检方法 为低 • 肺弥漫性病变和肺周围性病变经各种无创性检 查、肺外活检不能确诊的首选诊断手段之一 • 局限性:病灶太小、特殊部位(如肺尖、纵隔 旁、肺门附近等)等情况,
Outer diameter 2.8㎜ Biopsy channel 1.2㎜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Chiba Univ.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
支气管内窥镜诊断、治疗
• 经支气管肺活检 (TBLB) FB-15C-1 FB-19CR-1 FB-52C-1
etc...
支气管内窥镜诊断பைடு நூலகம்治疗
• 末梢病灶擦磨细胞检查 BC-5C BC-8C CC-3C
etc...
Different Types of Scopes 2
Ultra-thin bronchovideoscope (OLYMPUS BF-XP40)
部位:右下叶或病变较集中的部位 方法: • 纤支镜到达选择好的段支气管 • 将活检钳送入,直至遇到阻力或患者感到微痛 时再将钳后撤1~2cm • 一般从段支气管开口起进入4cm深度即可 • 嘱患者深呼吸,在深吸气末将活检钳张开,缓 慢向前推进1cm左右后钳夹,缓慢退出 • 在不同的段或亚段支气管伸入取材
X-线监视下肺活检术--局限性病变
• 纤支镜病变的段支气管 • X-线透视 • 活检钳循所选择的亚段支气管插入,穿过支气 管壁到达病变区 • 转动体位,多轴透视,或变换透视位置(如从 垂直改为水平) • 活检钳对准病变部位,张开推进少许,在呼气 末钳夹,缓慢退出 • 组织7~8块。
无X-线肺活检术--弥漫性病变
肺活检的同时联合其它方法
• • • • • • 刷检 灌洗 刮匙 针吸 超细支气管镜 导航
注意事项
• 术前准确病灶定位、测定距离,术中注意相应的支气 管有无异常 • 技术熟练、解剖熟悉,对变异情况时作出合理的分析、 判断。 • 弥漫性病变尽量不在右中叶、舌叶活检 • 肺活检一般在一个肺叶进行,避免双侧肺同时活检 • 活检前在叶段支气管滴入1:2000肾上腺素2~3ml可减 少活检出血 • 活检钳钳夹时如患者胸痛明显,应马上松开活检钳退 出,调节深度或变换部位后再活检 • 术后留痰检查对肿瘤、结核能增加阳性率 • 术中同时行支气管粘膜活检可提高结节病等的阳性率。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TBLB
适应证
• 肺部弥漫性病变。
肺周边的肿块、结节和浸润病灶
禁忌证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 • 激烈咳嗽或不能配合检查者。 •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高血压。 • 穿刺范围有较严重的肺大泡。 凝血功能障碍、出血素质者。
术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