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1-27T16:15:11.780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许丽华
[导读] 由于多种因素,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差异特别大,分层教学显得重要。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中学许丽华
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给农村中学学生及英语教师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继去年省教育厅实行的规范办学行为实施以来,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和教师更是“雪上加霜”:原来一个班一周外加早、晚自习要上十二至十四节课,一个单元也要至少三周才能结束,就这样的速度,还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跟不上,课后教师还要抽时间帮他们补课;而现在一个班一周只有四节英语课,并且没有早、晚自习,并且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必须在三周内完成。

面对这种状况,怎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原来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呢?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用分层教学来解决时间短、任务重的矛盾。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效果还不错,不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学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

A层为优等生,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对英语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在设计任务时着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技能与技巧。

B层为中等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但接受能力较差,基础不扎实,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

C层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障碍,考试成绩差。

对该层次的学生,则应注意适当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能够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出色,让他们在“Good”,“OK”,“Well done”的表扬声中树立信心。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落实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学习目标时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不能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第三,不可以要求学生只听留在识记、了解层面上。

对于A层的优生,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全部教材内容,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常规问题。

对B层学生要求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掌握基本语法,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

而对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以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为主,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会话,单词听写只要求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由于多种因素,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差异特别大,分层教学显得重要。

但课堂教学分层不是复式教学,他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内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背好每一节课,制定出与 A、B、C层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并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分类指导。

既要体现授课的层次型,又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四、作业及辅导分层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

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特别是C层学生,不用因为难以完成作业而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

这样的分层作业,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自足学习过程中主动冲关,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张扬。

五、任务后分层评价
每个教学活动完成的同时都要有一个结果,因此针对每一层任务,我们还必须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行分层评价的办法,对A、B、C学生区别对待,绝不让B、C层学生难堪,充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也使 A层学生和 B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使C层次的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和上进心。

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值得倡导的,是行之有效的,它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风。

缩小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