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资料
甲级
乙级 丙级
4.1.2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桩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8.1.3 桩基础的设计步骤与内容 1.选择桩型、施工工艺、断面、桩端持力层、承 台埋深。 2.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3.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 4.确定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5.桩顶作用效应验算,认为柱底水平剪力作用于 承台顶面。 6.桩基沉降计算。按长期效应组合柱底效应进行 桩基沉降计算。 7.桩身结构设计计算。 8.承台设计计算。
d z 2 dz
2
1 z S E p A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
0
N z dz
2.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变形性态有关, 并各自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量是不相同的。
3. 单桩的破坏模式
4. 桩侧负摩阻力
√桩数很多的密集群桩打桩时,使桩周土中产生很大
的超空隙水压力,打桩停止后桩周土的再固结作用引起 下沉。
Ap ——桩身的横截面面积,m2;
fy′——纵向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Ag------桩身内全部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mm2。
8.4.2 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
测试方法(慢速维持荷载法)
加载应分级: 每级荷载约为预估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的 1/5-1/8。 测读沉降时间: 每级加荷后的第一小时内,按2、5、15、 30、45、60min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 次,直至稳定为止,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沉降稳定的标准: 对砂性土为30min内不超过0.lmm,对粘性 土为lh内不超过0.lmm。
5、技术较复杂,需要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施 工及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1 概述
承台 侧阻
桩
软土 层
端阻
将荷载传递到下部好土层,承载力高
4.1 概述
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8.1.2 桩基础的设计原则
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桩基需进行如下计算和验算: 1. 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 2. 应根据建筑桩基的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 桩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按规定进行 变形计算. 3. 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 等级,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 桩基设计原则:大多数桩基的首要问题是在于控制 沉降量。因此桩基设计应按变形控制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建筑桩基安全等级
设计等级 1. 2. 3. 4. 建筑物类型 重要的建筑 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 m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体建筑物 20层以上框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物 5.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及坡地、岸边建筑 6.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的 建筑
(2)钻孔灌注桩
(3)挖孔桩
五、按桩的设置效应分类
桩基的质量检测
8.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一、 竖向荷载下单桩的工作性能 1. 桩的荷载传递
1 桩的荷载传递
1 z up
dNz dz
1 z up
Nz dz E p Ap
dNz dz
dz
z
E p Ap up
2.终止加载的条件
终止试验: 待某一级沉降稳定后,施加下一级。循此 加载观测,直至桩达到破坏状态。 破坏状态标准:所相应施加的荷载即为破坏荷载 (1)桩的沉降量突然增大,总沉降量大于40mm, 且本级荷载下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下沉降量的5 倍以上。 (2) 本级荷载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下沉降 量的2倍,且24h桩的沉降未趋稳定。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 质量时。
桩基础
桩基工程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天然 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或地基的承载力不
能满足设计的要求时,往往采用桩基础 。
第一节 概 述
深基础与浅基础区别:
1、由深层较好的土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重 以外,还有深基础周壁的摩阻力共同承 受上部荷重。深基础承载力较高。 2、需要用特殊方法进行施工。 3、造价较高。4、工期较长。
五、按桩的施工方法分类: 1、预制桩。
a.沉桩方法: 1)锤击法(打入); 2)振动法(砂土地基或钢桩),但不适合一般粘土地基; 3)静力压桩法(均质软土地基),适用于可塑、软塑状的粘 性土地基,不适合砂土及其他较坚硬的土层。
第二节桩的类型
桩的预制 1) 桩的制作 加工场预制或在现场预制。 方法:间隔法和离心法;叠浇层数: 4层;下层构件 强度达30R28后方可浇筑上层混凝土。 2) 桩的运输和堆放 *强度要求: 吊装时-----达70 运输时-----达100
返回
8.2 桩基础的类型
根据桩基础的承台位置、使用功能、承载性状、 施工方法、桩身材料和设置效应等可以将桩分为 各种类型。 一、按承台位置分类
2. 桩基的分类
二、按使用功能分类 竖向抗压桩、 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 复合受荷桩
三、 按桩的承载性状分 摩擦型桩: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 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 端承型桩:桩顶荷载全部 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 桩
摩擦桩 端承桩
桩
摩擦桩 (1)摩擦型桩
端承摩擦桩
端承桩 (2)端承型桩 摩擦端承桩
(3)嵌岩桩
四、 按施工工艺分
预制桩
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桩径选择上比 较灵活 ,桩长 不太受限。
桩
钻(冲)孔灌注桩 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 挖孔灌注桩
能防止颈缩与提高承 载力,但造价较高。
桩身质量容易得到保证,施 工设备简单;无挤土作用, 场区内各桩可同时施工。但 施工中必须注意安全。
桩侧负摩阻力示意图 (a)受负摩阻力桩;(b)桩身截面位移; (c)桩侧摩阻力分布;(d)桩身轴力分布
8.4 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
8.4.1 根据桩身材料强度确定
对于钢筋混凝土桩:
R ( c f c Ap f y A g )
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桩的稳定系数,考虑土的侧向作用,一般取=1.0; fc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
*合理的吊点位置 ——起吊时构件正,负弯矩基本相等(内力最小)
第二节桩基础的类型
沉桩方法 ——有锤击法、振动法、 静力压桩法 1)锤击沉桩 (1)桩锤 a 落锤 适用于——粘土或含砂石较多的 地基土; b 蒸汽锤——单动气锤、双动气锤 适用于——打各种桩
2. 灌注桩
灌注桩的施工 (1)沉管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