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习题与答案(2013-3-6)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践》习题与答案(2013-3-6)

项目一物联网体系架构设计练习题一、单选题1.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B、日本C、美国D、德国2.(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B、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3.(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B、2008C、2009D、20104.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5.智慧地球是( )提出来的。

DA、德国B、日本C、法国D、美国6.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历(A)。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7.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A、IBMB、微软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8.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4层,传输层在(C)。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9.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D)。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会话层10. 感知层在(A)。

A、第一层B、第二层C、第三层D、第四层11. 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A、三层B、四层C、八横四纵D、五层12. 物联网的(D)是核心。

A、感知层B、传输层C、数据层D、应用层1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

A、EPC编码体系B、EPC解码体系C、射频识别技术D、EPC信息网络系统14.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15.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

(A)A感知层B网络层C业务层D应用层二、判断题1.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对)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M-M终端。

(对)3.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错)4.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

(√)5.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

(√)6.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

(√)7.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8.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9.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10.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

(√)三、简答题1. 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哪三层?简述每层内容。

答:(1)感知层感知层有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

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智能光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信息。

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介入广域承载网络。

它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

(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

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医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2.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构建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原则。

答: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3.设计物联网体系结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设计物联网体系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多样性原则。

物联网体系结构必须根据物联网的服务类型、节点的不同,分别设计多种类型的体系结构,不能也没有必要建立起唯一的标准体系结构。

(2)时空性原则。

物联网尚在发展之中,其体系结构应能满足在时间、空间和能源方面的需求。

(3)互联性原则。

物联网体系结构需要平滑地与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如果试图另行设计一套互联通信协议及其描述语言,那将是不现实的。

(4)扩展性原则。

对于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架构,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通信基础设施,保护已投资利益。

(5)安全性原则。

物物互联之后,物联网的安全性将比计算机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要,因此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应能够防御大范围的网络攻击。

(6)健壮性原则。

物联网体系结构应具备相当好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项目二物联网开发环境的构建实践题1.KeilC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2.IAR 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3.Java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4.Android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注:以上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与使用请参考本书提供的资源。

项目三传感器与检测的实现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D)。

A、敏感元件B、转换元件C、变换电路D、电阻电路2.力敏传感器接受(A)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3.声敏传感器接受(B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4.位移传感器接受(D)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5.光敏传感器接受(C)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6.哪个不是物理传感器(B)。

A、视觉传感器B、嗅觉传感器C、听觉传感器D、触觉传感器7.机器人中的皮肤采用的是(D)。

A、气体传感器B、味觉传感器C、光电传感器D、温度传感器二、简答题1. 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

答:简单地说,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快,其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一般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层电路产量。

转换电路完成被测量参数至电量的基本转换输入到测控电路中,进行放大,运算,处理等进一步转换,以获得被测值或进行过程控制。

2. 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标准可分为哪几种?答:传感器按照其输出信号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1) 模拟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模拟电信号。

(2) 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包括直接和间接转换)。

(3) 膺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信号量转换成频率信号或短周期信号的输出(包括直接或间接转换)。

(4) 开关传感器:当一个被测量的信号达到某个特定的阈值时,传感器相应地输出一个设定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

3.何为传感器静态特性?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对静态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所具有的相互关系。

因为这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和时间无关,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可用一个不含时间变量的代数方程,或以输入量作横坐标,把与其对应的输出量作纵坐标而画出的特性曲线来描述。

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参数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漂移等。

4.检测技术按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哪几类?答:1.按测量过程的特点分类(1)直接测量法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某一支路电流、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等,都属于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既简单又迅速,缺点是测量精度不高。

①偏差法。

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称为偏差测量。

在测量时,插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决定被测量的数值。

这种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测量结果精度较低。

②零位法。

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平衡时,用已知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称零位测量。

在测量时,已知的标准量直接与被测量相比较,已知量应连续可调,指零仪表指零时,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相等。

③微差法。

微差法测量是综合了偏差法测量与零位法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

它将被测量与已知的标准量相比较,取得差值后,再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

应用这种方法测量时,不需要调整标准量,而只需测量两者的差值。

微差法测量的优点是反应快,而且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2)间接测量法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的测量手续较多,花费时间较长,一般用于直接测量不方便或者缺乏直接测量手段的场合。

(3)组合测量法组合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精密测量方法。

被测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将这样的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组合测量操作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多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

项目四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与实践一、单选题1.物联网有四个关键性的技术,下列哪项技术被认为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B)A、传感器技术B、电子标签技术C、智能技术D、纳米技术2. (A)是物联网中最为关键的技术。

A、RFID标签B、阅读器C、天线D、加速器3.RFID卡(C)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4.射频识别卡同其他几类识别卡最大的区别在于(B)A、功耗B、非接触C、抗干扰D、保密性5.物联网技术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什么方式进行信息传输的呢?(A)A、电场和磁场B、同轴电缆C、双绞线D、声波6.作为射频识别系统最主要的两个部件:阅读器和应答器,二者之间的通信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A)A、串行数据通信B、半双工系统C、全双工系统D、时序系统7.RFID卡的读取方式(C)。

A、CCD或光束扫描B、电磁转换C、无线通信D、电擦除、写入8.RFID卡(A)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9.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B)。

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10.(A)标签工作频率是30-300kHz。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