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
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章程,是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鉴于此,本人结合在工作实践中的观察与思考,就制度建设的现状、成因及相关对策作一分析。
一、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
制度建设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规范性、强制性和长期性、根本性的特征。
当前,企业制度建设的现状总体是向好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体系比较健全,各类制度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各个层次。
二是制度规定的执行和落实比较到位,企业逐步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理事,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人们制度意识、规范意识、执行力、落实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各级组织对制度建设的目标要求更加重视、更加明确,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责任定性更加准确,追究更加到位。
四是随着企业发展和具体管理的需要,相关制度的出台更加及时,其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企业制度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及不良倾向。
主要表现在:
(一)一些制度设计“牛栏关猫,大而化之”。
制度在制定时,缺乏认真的调查研究。
“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或是“提纲挈领、言简意赅”。
笼统、模糊的提出要求,造成设计的“畸形”和适用的“鸡肋”。
(二)组织制度学习“流于形式,不求甚解”。
热衷于“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
对涉及个人工资待遇、职级晋升、住房医疗等利益制度文件关注得多、研究得透。
对涉及岗位职责、岗位标准、作业流程、责任目标等有关制度学不进去、深不下来。
有时在工作中需要找政策和制度作依据时,才“临时抱佛脚”。
(三)部分单位及员工落实制度“时紧时松,差异明显”。
主要表现为对制度的落实不一,有的执行的好、有的执行的差;有时抓得紧、有时抓得松。
(四)一些干部执行制度“双重标准,失信于人”。
个别干部在执行制度上还表现出要求别人是一个标准,对自己却是另一个标准。
特别是在牵扯到跟本单位和小团体利益攸关的问题时,在执行和落实制度上,打擦边球、打折扣、钻空子,有的甚至顶风而上、铤而走险、明知故犯。
(五)落实制度责任追究“下不为例,好人主义”。
发生问题进行责任追究时,搞“潜规则”,当“和事佬”,最终责任追究往往以“下不为例”、“法不责众”,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企业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具体细节的难操作性。
部分制度过于笼统、过于原则、过于弹性,在实际执行中让人不好把握,特别是在涉及责任追究、人员奖惩等问题上,更是束缚了手脚,影响了效率。
(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
企业管理千头万绪,管理细节错综复杂。
一些单位或员工在抓各类制度落实时往往出现顾此失彼、彼此矛盾,存在盲区、存有漏洞。
(三)思想认识的波动性。
上级要求紧或有关制度刚出台时,思想认识就高,执行落实就好;一旦领导要求不紧或强调的少的时候,就重视不起来,落实不下去。
问题严重、矛盾突出时,对一些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就迅速提升,落实执行就表现得很坚决;问题处于隐性状态、矛盾尚不突出、生产经营相对较顺利时,对制度的严格落实就不太重视。
思想情绪好时,对制度认识就高、落实也有力;思想情绪差时,对制度认识就降低,落实也不得力。
(四)不正当利益的诱惑性。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受吃点儿、喝点儿、占点儿、拿点儿成不了大碍的错误思想倾向的影响,一些员工不能严格按制度履职,违反制度“赚外快”、“捞好处”“搞内幕”的行为时有发生。
(五)违规违纪的低成本性。
一是当前有不少违反制度的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导致一些员工心存侥幸,更加胆大妄为、无所顾忌。
二是对违规案件处罚较轻,一些违规的员工所受到的处罚代价远远小于违规实际所得,造成部分人员权衡利弊、铤而走险。
(六)执纪觉悟的差异性。
人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导致在执行制度上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也有不同正确认识执纪觉悟的差异性,因势利导,对执行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执行差的要加大教育监管力度,对屡整屡犯的,在处罚上一定不能心慈手软。
(七)传统文化的负面性。
中国人重亲情、讲感情、重仁慈、讲和谐,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根源之所在。
但是,毋容置疑,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性。
即在情与理、情与法、情与公平公正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冲突。
落实一项制度、处理一件事情、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关系、特别的感情在里面,往往表现的就很坚决、很顺畅、很到位。
反之,往往出现当事者的摇摆、犹豫,以及难以定论和正确对待。
这也是一些制度规定不能一以贯之得到落实或有些时候落实不好的成因之一。
三、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制度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和复杂任务。
需要我们把更多精力、更多资源、更多功夫和更大力气放在研究思考制度制订、强化制度教育、狠抓制度落实、严格责任追究上来。
(一)“正本清源”,抓好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制度建设要规范。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要本着实用、管用、好用、可用原则,贴近实际,优化流程,把制度建设贯彻于企业管理全过程。
系统梳理现有制度规定,缺失的及时建立补充,过时的尽快修订完善,前瞻的系统思考研究,努力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是制度建设要求实。
要坚持把维护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作为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实践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制定的各项制度符合客观实际,要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不唯书、不唯上、不折腾。
(二)“虚功实做”,抓好制度学习教育。
坚持制度教育与安全教育、思想教育、业务教育等相融合,根据员工所在部门、岗位的不同,确定各自学习教育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寓制度教育与实际工作之中,以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作风养成、职业道德,不做“无用功”,不走“冤枉路”,避免“两张皮”,确保“两不误”。
同时坚持制度教育长效机制,不能风风火火一阵风,而要建立长期规划,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新闻板报、视频影院、远程课堂等载体,采取考试评比、技术比武、老师带徒、现场实践等措施,拓展载体,明确任务,严格奖惩,确保实效。
使广大员工熟悉制度内容、领悟制度实质、敬畏制度规定、敬畏道德操守,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的能力。
(三)“从我开始”,强化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制度能否得到执行,关键在领导干部。
强化对领导干部执行制度的监督制约、激励奖惩。
督促领导干部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规则心、心正不办特殊事,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
在实际工作中把制度当作最高原则,“从我开始”,拒绝“变通”,抵制“例外”,堵塞“走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既律好自己、管好亲属、当好班长,也严好他人、管好下属、带好队伍,始终以人格魅力、坦荡胸怀和阳光行为修身律己、处世做人、当好表率。
(四)“雷厉风行”,对违反制度行为要严格责任追究。
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规定,形成事件分析、责任追究、处理通报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刚性制度、刚性考核、刚性落实、刚性问责。
责任追究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平均分配,出了事也决不能“各打五十大板”了事,要坚决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分析处理,该经济处罚的经济处罚,该调离岗位的调离岗位,该降职免职的降职免职,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杀鸡吓猴、以儆效尤,切实起到警示教育和以史为鉴的作用,切实提升企业制度管理水平。
同时处理的执纪到位要及时跟进、按时执行,不留后遗症,防止日后的扯皮和推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