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势必会制约原油的深度加工,因此原油脱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目前最简便的脱钙方法就是向原油中加入脱钙剂,而现阶段的脱钙剂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研制新型、高效、廉价的脱钙剂将成为原油脱钙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刘灿刚,樊毅敏,徐振洪,等.原油脱钙技术的进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0,29(2):72-74.[2]Vreugdenhil W,Ma Mao.Calcium Contamination in FCC Catalyst[J].Catalysts Courier,1999,37(10):3-5.[3]张青,张文星,汪燮卿.原油脱钙技术现状与展望[J].石油化工动态,1999,7(3):42-44.[4]朱玉霞,汪燮卿.原料油中的钙分布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15(1):37-41.[5]石伟健.原油脱钙剂脱钙规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赵玉军,殷保华.原油脱钙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化工,2007,36(5):25-28.[7]罗来龙,于曙艳,马忠庭,等.原油萃取脱钙技术的研究及工业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10):49-51.[8]徐振洪,谭丽,于丽,等.原油脱钙剂工业试验[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34(10):46-48.[9]李永存.原油及重油脱钙[J].石油炼制,1990,(8):32-36.[10]吴江英.炼油工业中的脱钙技术[J].世界石油工业,1999,6(7):50-53.[11]于娟,周华,郭淑莲.微生物脱除高钙原油中钙的研究[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7,3(2):49-51.[12]徐岳峰,张佩甫.原油中金属杂志的脱除[J].炼油设计,1994,24(5):27-31.[13]王中亭.用有机磷酸及其盐类从油料中脱除金属[P].中国专利,CN1120575.1996.[14]吴江英,翁惠新.炼油工业中的脱钙剂[J].炼油设计,2000,30(3):57-61.海洋是地球上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在陆栖微生物抗生素、酶抑制剂等生物活性物质上已被大量开发和应用的今天,寻找新种属或特殊性状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生新型药物的难度越来越大。
不同于陆地微生物的海洋微生物,由于其生存环境的艰难苛刻(高盐、高压、缺氧等),为求生存及竟争生存空间,很多海洋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第26卷第4期2012年7月天津化工Tianjin Chemical Industry Vol.26No.4Jul.2012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王霞(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摘要: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特点、分类和研究进展,简单阐述了海洋微生物药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方法,并展望了海洋微生物药物及其资源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1008-1267.2012.04.002中图分类号:Q939.93文章编号:1008-1267(2012)04-0004-03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王霞(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技术方向。
Research advance of marine microorganism drugsWANG Xia(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Qingdao Shandong 266042,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developments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marine microorganism were introduced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was reviewed.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ctive substances in marine microorganism was forecasted in the paper.Key words:marine microorganism ;marine microorganism drugs ;research advance !!!!!!!!!!!!!!!!!!!!!!!!!!!!!!!!!!!!!!!!!!!!!!第26卷第4期中能够代谢产生一些结构独特的化学物质即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1]。
海洋微生物这种独特的代谢途径和遗传背景,使其成为开发新型药物的丰富资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对多种疾病、农业害虫有较好的防效,于是最近几年人们把目光转向更具有药物开发前景的海洋微生物———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
1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特点海洋微生物与陆地微生物有着很大不同。
海洋中营养成分的缺乏,迫使许多海洋微生物与富含营养成分的海洋动植物共生,以获得生存必需的营养,这种现象在海洋微生物中很普遍并具有很高的特异结合选择性。
微生物物种之间争夺宿主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导致很多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生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来争夺有限的营养和进行自我防御,而且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很多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均与陆地微生物有明显不同,这些化合物是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新药药源的重要基础。
这些化学物质的主要作用是防委范潜在天敌的进攻及一些海洋真菌、微生物或藻类在其肌体上附集,以及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等,从而使该物种得以进化生存[2]。
海洋生物体内生物活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为寻找新的天然产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类目前,已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到多种活性物质,包括萜类、甾醇类、生物碱类、甙类、多糖、肽类、核酸、蛋白质、酶类等。
许多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炎、酶及酶的抑制活性、抗寄生虫、抗过敏反应等作用[3~5],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为药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
3海洋微生物药物的研究进展3.1抗菌抗病毒类药物药物的直接来源是从海水、海泥中筛选出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可直接开发成新药或经修饰后成为新药,也可作为新药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如厦门鼓浪屿附近海泥中筛选到的链霉菌亚种S.rutgersensis subsp.Gulangyunensis产生的氨基糖苷8510-1抗生素临床应用表明对绿脓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强抑制活性[6]。
方金瑞等[7]分离到一株嗜碱海洋链霉菌2B产生广谱抗菌素———丁酰杆菌素和抗G+菌的脂溶性物质。
3.2抗肿瘤类药物人们期望从筛选的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得到所需新型抗肿瘤药物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
短短几年便得到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如日本冈见[8]分离到一株黄杆菌属的海洋细菌Uligi nosum代谢产生杂多糖Marinactan,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和抑制动物移植肿瘤并成为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佐剂。
日本海北部3000多m深的海泥中分离到一株海洋细菌Alteromanas Haloplanktis能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的离子载体类代谢产物。
Imamura等[9]从Pelagiobacter variabilis中得到吩嗪抗生素Pelagiomicins A,B和C,在体内外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3.3酶抑制剂类药物有报道在天然和实验室培养株系中陆续发现微囊藻届蓝藻还能产生另一些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结构独特的多肽。
这些活性多肽是通过筛选一些人体内具重要生理作用的酶的抑制剂而得到,现筛出的酶抑制剂有胰蛋白酶抑制剂aeruginosins 98-A,B和micropeptinsA,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浆酶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酪氨酸酶抑制剂,弹性蛋白酶抑制剂microviridinB,C等多种,因此,微囊藻属蓝藻作为寻找新药先导化合物的一种新资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微囊藻属肽类酶抑制剂相对分子质量从600至1700不等,其结构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链状结构,另一类是支链加环结构,除了常见氨基酸残基外,还含有带氨基和(或)按基的非常见氨基化合物micrip iptins A,B及microviridin A。
microviridin A是从自然来源的第一个三环缩肽。
3.4蛋白质及肽类胞杆菌(bacillus spp)是一种革兰阳性菌,菌体内具有芽胞,抗逆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一些种类可分泌产生胞外杆菌肽、大环内酯、环肽、类噬菌体颗粒等十几种抗菌活性物质,抗菌谱广,对很多病原真菌、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些穿胞杆菌还能产生多种酶类和多糖,对其它生物具有促进生长和激发免疫病害作用。
田黎等从东海大陆架、渤海、珠江口、黄岛等地采集海泥、海水中分离培养、纯化王霞: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52012年7月天津化工得到361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芽胞杆菌4株,研究了这些海洋芽胞菌的培养、提取条件与抗菌蛋白的关系及抗菌蛋白的性质,发现海洋芽胞菌的生长适宜范围宽,生长繁殖快,抗逆力强,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抗菌谱广,性状稳定,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来自陆地的芽胞杆菌产生的多肽类,大多对病原细菌具有抑菌作用,仅少数抗真菌,而该实验发现的4株芽胞杆菌对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些抗菌活性物质的纯化和结构测试工作尚在进行之中。
何培育等等也从海泥中发现了海洋芽孢菌B-9987,其胞外代谢产物多肽类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4海洋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技术和方法海洋微生物药物开发首先是采集和筛选海洋微生物及其药物。
海洋微生物的来源主要分为海水、海泥和海砂中的微生物;鲜活鱼虾的组织、消化道中共生微生物;鲨鱼、多毛类生物体表的微生物等。
然后,通过快速有效地方法进行筛选。
筛选的方法多种多样,大都工作量较大,周期较长。
如本实验室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加入抗生素等抑制生长的物质,来分离有活性菌株。
对于筛选到的活性物质必须确定其化学结构和药理功能才能够开发成药物。
由于筛选到天然产物的结构复杂、种类繁多,特别是自动化高通量药物筛选等技术的应用使天然产物数量和活性种类迅速增多,导致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确定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不过随着组合化学技术、微量结构分析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许多化学结构十分复杂的天然产物结构迎刃而解,从而能够确定是通过有机合成还是生物提取进行生产。
最后,初筛菌株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比如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反应器等,对所选菌株优中选优,一方面,放弃那些产量低,结构复杂,不易于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微生物菌株;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所选菌株的药物含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