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病毒总论

微生物学病毒总论

血压、心肌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现 发现与病毒有关。 病毒学成为医学及生物科学关注的热点。
第23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General Properties of Viruses
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 病毒体(Virion)
–具有典型形态结构和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病毒颗粒
• 病毒的大小
–体积微小,以纳米(nm)作为测量单位, –电镜观察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 缺陷病毒: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 某一基因位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增殖, 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 毒称为缺陷病毒。
• 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 殖的病毒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
定义: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 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 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发生于:不同病毒间 同种、同型病毒间 同株病毒的自身干扰 死病毒与活病毒间 缺损病毒与完整病毒间
第四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 一、病毒的变异现象 –抗原性变异 –毒力变异
• 二、病毒变异的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第三节 病毒遗传与变异
病毒的基因组 仅含一种核酸,DNA/RNA,但具多样性 基因组很小,多种基因互相重叠; 转录和翻译在细胞内进行,故含有内含子
A、大肠杆菌噬菌体 ( 65 ×95nm )
B、腺病毒 (70nm )
衣原体 390nm A
B
C、乙脑病毒
C
( 40nm )
D体 450nm
葡萄球菌 (1000nm)
牛痘病毒 300×250nm
F
F、流感病毒
E D
( 100nm )
E、烟草花叶病毒
病毒体的形态
据病毒结构分类
• 裸露病毒
包膜病毒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1. 病毒核酸
• 化学成分为DNA或RNA • 具有多样性 • 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和变异 • 功能
–决定病毒的特性 –病毒复制 –具有感染性
2. 病毒蛋白质 • 由病毒基因组编码,具有病毒的特异性
结构蛋白:
主要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具有良
第二篇
病毒学
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张帆
病毒的发现
1892年,伊凡诺夫斯基 (俄国)发现引发烟草花 叶病的是一种能够通过细 菌滤器的病原体。
1898年,贝叶林克(荷兰) 得出结论:病原是一种比 细菌还小的“有传染性的 活的流质”,取名叫 “Virus”。
荷兰微生物学家马 丁乌斯·贝叶林克
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就是典型的条件致 死性突变株。ts是生产疫苗的理想毒株,如温 度敏感株—Polio virus ts mutant。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成熟与释放
别忘了!
1 吸附
病毒表面的配体与一
定种类的细胞表面相 意义:与病毒的
应受体结合
组织亲嗜性有

2 穿入
胞 饮
融 合
转 位
3 脱壳 :溶酶体酶参与下病毒脱去蛋白质外壳 4 生物合成:释放核酸,完成以下过程
–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蛋白合成 类型
ds DNA ss DNA ds RNA (+)ss RNA (-)ss RNA 逆转录病毒
4.生物合成
通过病毒基因组的指令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与 核酸的复制。
此阶段无完整病毒可见,也不能用血清学 检测出病毒的抗原,称为隐蔽期。
脊灰炎病毒 3-4h; 流感病毒 7-8h;
腺病毒16-17h。
DNA病毒复制的主要步骤
正链RNA病毒复制的主要步骤
负链RNA病毒复制的主要步骤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周期
逆转录病毒的复制周期
5.组装、成熟和释放
装配与成熟: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衣壳组 装成核衣壳,产生完整的病毒体的过程称为 装配与成熟。 释放:指成熟的病毒体从感染细胞内转移 到细胞外的过程。
破胞释放
出芽释放
复制周期 replication cycle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
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 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 要的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 或者虽合成部 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 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 顿挫感染。
病毒(virus)
• 非细胞型的微生物 • 特点
– 体积微小 – 结构简单 – 只含一种类型核酸(RNA或DNA) – 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 增殖方式:复制 –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病毒在医学微生物中的重要地位
• 在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约占75%。 • 传染性强、流行广泛,缺乏有效药物 • 感染类型多样(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 有些所致疾病严重,病死率高或有后遗症 • 不断发现新病毒 •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传染性的疾病(如糖尿病、高
腺病毒的电镜照片
* 螺旋对称型
正粘病毒 副粘病毒 弹状病毒
*复合对称
噬菌体 痘类病毒
(二)辅助结构:包膜
• 包膜病毒
• 刺突
• 化学组成
– 脂类和糖
• 功能:
– 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刺突
– 辅助病毒感染
– 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是病毒鉴定、分型的依据之一
– 与致病性和免疫性密切相关
– 对脂溶剂敏感(乙醚灭活实验鉴别病毒有无包膜)
多种多样
• 球形 • 砖形 • 杆状 • 子弹状 • 蝌蚪形
蝌蚪状 弹状
砖形
球形病毒
球状 蝌蚪状
子弹形
杆状 砖块状
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核衣壳
包膜
核心
衣壳
蛋白质 多糖
脂类
核酸
小量非结构蛋白
壳粒
螺旋对称 复合对称
20面体 立体对称
球状病毒
* 20面体对称型
20个面 30个棱 12个顶
正二十面体
变异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与重配 基因整合 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突变
病毒的变异现象 1.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减毒活疫苗(脊
灰) 2. 缺陷型干扰突变株(DIM) 3. 耐药性变异 4. 宿主范围变异
有医学意义的突变株
1、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指在某种条件下能够增 殖、而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能增殖的病毒株。
好的抗原性 功能
包膜 基质蛋白 糖蛋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
非结构蛋白:不参与病毒体构成
核酸
包括病毒编码的酶类和抑制宿主细胞生 物合成的蛋白等
广泛用作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
3. 脂类和糖
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
一、复制周期 • 增殖条件:易感活细胞内 • 增殖方式:自我复制 • 复制周期 (10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