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研究解析

海绵城市研究解析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里看海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人们首先声讨的是城市排水系统。
传 统 城 市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传 统 城 市
维克多•雨果在《悲惨 世界》中的名句“下 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现在被人们拿来指责 “没良心”的排水系
统。
人们认为,一定是因为 排水管管道老化,排水标准 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我 们的城市才一次次经受内涝 的威胁。我们应当建设更好
1 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与绿
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解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 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办发【2015】75号)
2 中央对海绵城市的要求
时间
2016年7月29日至31日中国海绵城市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积水灾害。这是因为暴雨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土壤中,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质景观、建筑屋面

等大量非渗透性表面的扩大,以及对河湖等自然水体的

填埋、河道大量采取硬质化处理等,城市原有的生态系

统受到了极大的扰动。

城市化之前,降雨时因为土壤的涵水缓冲作用,
大量的雨水并不会迅速汇入地下水系,河流的水位不容
今年入汛以来,多轮强降雨让南方多个城市重启“看海模式”。为打破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 缺水困局,我国正着力推进
建设,力争让城市内70%的降雨,
就地得到消纳和利用。
6月28日上午8时,重庆綦江区綦河城区河段水位达 到221.90米,超警戒水位1.40米。9时25分,水位已达 到保证水位222.50米。根据重庆市水文局初步预计,綦 河水位将上涨至225.5米,超过保证水位3米。
易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城市开发之后,裸露的土壤面
积大大减少,因为雨水无法渗入土壤而形成的在城市地
表流动的水流,被称之为“雨水径流”。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危害
传 统 城 市
河流水文遭受冲击
因为地下排水管道的快速输送,降雨时河流的水 位很容易在大量雨水径流汇入后突然升高,这严重改 变了河流的自然水文。
2016年3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的通知。
2015年7月10日住建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制定了包括“水生态、
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六个方面的考核指标。
2015年10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70%的降雨就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要求城市建设和 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不污染环境,不破坏 生态,更要提升生态质量。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排水管理的角度,要求顺应自然, 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上,最大限度 地实现降雨的积存、渗透、净化,并充分 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要求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要求城市能够与 雨洪和谐共存,具有“弹性适应”环境保 护与自然灾害的能力。
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 标要求。
2015年中央城市工等生态系统对雨水
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在,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如宫殿般的日本下水道
到2008年,日本东京都对下水道管线是按照降雨 强度最高达到50毫米来设计的,但往往一些暴雨或台 风天气的降雨量什至会超过100毫米。不过值得一提 的是,近年来,虽然东京遇到不少这样的天气,但是 还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我们都知道在森林、农田等自然环境中不会形成
6月24日,重庆发布暴雨洪灾三级预警 主城四处 “看海”。江北大石坝红原路中段积水严重,部 分车辆被淹。
7月6日,受持续特大暴雨影响,武汉市汉口武胜路与京汉大道交汇处、解放大道 航空路、新华路、武广、中山公园等处积水严重。中山公园水漫金山,整个公园成为一 个大湖,紧邻公园的新华路足球场成了一个圆形的蓄水池。
2014年11月国家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eco-sponge city)。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提出海绵城市概念,并引起广泛的讨论,开启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
2 中央对海绵城市的要求
3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本质和特性
城镇化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 即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水分特性是:-吸水、持水、 释水。力学特性是:压缩、回弹、恢复
“快排”
蒸发(腾)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80% 排放

下渗

降雨
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
下渗减排
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 、生物滞留设施等
蒸发(腾)
集蓄利用 蓄水池、雨水罐、湿
塘、雨水湿地等
城市发展 “渗、滞、蓄、 净、用、排“
<40% 排放
5 海绵城市建设
透水铺装
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 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的城市排水系统,“尽快把 水排出去”。这个“共识” 是正确的吗?
把目光完全盯着建设城 市排水系统,未必是最有 “良心”的选择。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下水管道
传 统 城 市
我国下水道
我国的下水道主要学习了前苏联排水的经验,排 水管口径小,不易应对骤增的大流量雨水。然而,如 果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把目光完全盯着排水系统 的建设,反而有可能为城市环境带来更多糟糕的问题。
严重的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常会经过处理严格排放, 而雨水径流因为在流动过程中接触点状分布的污染源 (如城市污水固定排放口)造成“点源污染”,接触 非点状分布的污染源(如屋面建筑材料、建筑工地、 路面垃圾等)造成“面源污染”。
4 海绵城市的发展
从“尽快把水排出去”到“尽量把水留下来”
降雨
传统城市
(1)透水铺装对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潜在风险较大时,可采用半透水。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 板。 (3)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600mm, 并应设置排水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