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1单元认识空气
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2单元研究土壤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
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10.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芝麻、花生、仙人球……
黏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荷花、芦苇、水稻……
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蚕豆、苹果树……
11.表层土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供给植物的养分少多了。

1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13.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4.人们常常用种植绿肥、施农家肥、收集落叶等办法改良土壤。

15.土壤为动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为动植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16.今天的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17.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结论: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18.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喷洒农药、砍伐森林、开窑烧砖、开山毁林。

19.保护土壤的几条建议:植树造林轮作休耕修筑梯田减少使用化肥保护蚯蚓
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
1.自然界中的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式存在。

2.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同样大小的积木块可以用拆分后数积木数量的方法;粉末堆用尺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玩偶用盐或沙子填埋,比较玩偶与盐的总体积。

4.固体在受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和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5.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飘动的烟和流动的沙不是液体,它们是固体。

7.量筒的使用方法: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8.静置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人们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9. 水、油、牛奶、蜂蜜四种液体在筒体积的情况下,质量由重到轻依次是:油<水<牛奶<蜂蜜
水、油、牛奶、蜂蜜四种液体在筒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按流动由快到慢依次是:水<牛奶<油<蜂蜜
10.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体积改变。

11.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用不同孔径的网筛分离
木屑和铁屑用沉浮或磁铁分离
红糖和沙子用水先溶解蒸发分离
12.盐在书中溶解的快慢与温度和搅拌有关。

13.使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的方法有加热、搅拌、加水。

14.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

15.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容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溶解物。

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1.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2.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雨水和积雪融水是地下水的主演来源。

3.井是人们提取地下水的主要装置。

4. 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资源是最经济的方法。

5.既方便雨天人们姓周,又能让雨水极可能地渗透到地下的方案:可以铺设可渗水的小瓷砖,中间有小孔;道路中间稍高,
两侧低一点;铺设新型透水路面材料
6.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0.8﹪,海水约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
7.2﹪。

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除了生物资源外,海洋还隐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海洋被称为人类资源宝库。

7.海洋不同于湖泊的地方:海水是咸水,湖泊大多是淡水;海洋面积很大,湖泊相对较小;海洋资源相对于湖泊更丰富;海洋比湖泊更深。

8.生活中,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拖地、浇花、洗车……
9.水的用途:农田灌溉、河道运输、工业用水、生活清洁、水产养殖等。

10.缺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农田不能灌溉;船不能正常航行;工厂不能生产产品;不能洗衣、做饭、洗车;不能冲厕所、养鱼养虾……
11. 人们想到了各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等。

12.家庭中有哪些节水措施:洗脸刷牙不用流水;用完水关紧水龙头;用大桶收集废水;淘米水用来做卫生;收集洗菜水用来冲厕所、拖地
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
1. 呼吸一次是指人呼出气体,吸入气体一次。

成年人每分钟大约16-20次。

2.用澄清石灰水检测我们呼出的气体,结果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2.鼻腔里有纤毛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加湿作用。

3.咽与鼻腔、口腔、喉相通。

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

4.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与肺,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

5.肺在胸腔内,分左肺和右肺,呼吸时,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

6.人、马匹、大树等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但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8.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

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

9.吸烟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10. 健康人的肺是暗红色,吸烟人的肺是棕黑色。

11.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空气不良时戴口罩、经常开窗透气、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

12.食物的旅行线路: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

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
咽部:吞咽食物
食道:传达食物至胃
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
小肠:完成消化吸收
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
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肝脏:产生胆汁
胆囊:储存胆汁
13.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14.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的长度约为身长的4.5倍。

1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

16. 人体所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
17.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活动。

18. 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