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春文调查报告-万德镇集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2秋一村一农业经济管理

郑春文调查报告-万德镇集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2秋一村一农业经济管理

实习(调查)报告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作业
2016年6 月10日
万德镇集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郑春文 12秋一村一农业经济管理学号:1253004455012
集镇是联结城市和镇村的桥梁,是农村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坚持城镇统筹发展,加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镇镇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集镇,集镇的规模和经营状况直观地反映着镇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针对万德镇集镇建设滞后,经济落后的现状,为促进我镇集镇建设进程,就我镇集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走访群众,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形式,与干部群众广泛交流了意见,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万德镇位于武定县境北部,北与己衣镇接壤,西邻东坡傣族乡,西北隔金沙江与元谋县姜驿乡相望,东南与发窝乡相连。

全镇总面积241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9公里。

,辖8个村民委员会149个村民小组。

全镇8个村委会全部通公路。

全镇总人口15748万,共有11种民族,耕地面积20657亩。

有乡镇企业506个,从业人员965人。

初中、小学在校班数40个,在校学生15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有1个卫生院,7个卫生室,共有村医14人。

有文化站1个。

广播电视覆盖均达100%。

二、万德集镇优势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力度,生态建设快速推进,进一步巩固我乡生态工作成果,巩固退耕还林、育林补播、补播树种车桑子、补植云南松,巩固退耕还林核桃补植补造,增加核桃种植1000亩,四旁植树8.1万株,全民义务植树7.4万株,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率。

加大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和普及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业效益。

以特色养殖为突破口,大力提倡新品种改良和规模养殖,协调农村信用社和扶贫办,以优先贷款的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农户扩大特色养殖,使畜牧、畜禽业健康发展,特色养殖收
入达1910万元。

“万德阉母鸡”等特色农畜产品走向市场,起到了农民增收的效果。

2、浓厚的民族文化优势。

全镇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二月八”、“三月十三”、“花山节”、“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斗牛、赛马、斗鸡、扑克、斗羊、民歌对唱、民族跌脚舞等活动。

组织刺绣、服饰、美术、书法、木雕、石雕、摄影等展览比赛。

各重大节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活动观众18670人次。

争取到农民体育健身路径1套,使我乡的农民体育健身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电子阅览室上网者达2868人次,图书阅览室2986人次,文化娱乐室、文物展览室、非遗展览室、实物展览室共接纳观光者3788人次,各阅览室、各展览室、各种活动场地实行全部免费开放,正常接待远近观众。

“那德洪墓”,“观音寺”列入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禁赌碑”、“大照壁”、观音寺内“石刻”、“木雕”已列入武定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德乡被评为“石雕之乡”。

3、特殊的集镇街天。

万德镇每周3个赶集日,星期二是马德平村委会街天,星期六是团碑村委会街天,星期天是万德镇街天。

发展空间比较大,只要政府加以引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就可以增加更多的货物流通。

4、党委政府信心和决心优势。

我镇领导班子年轻团结,思想解放,战斗力强,以“吃螃蟹”的精神提出集镇建设的战略目标,信心十足,下定决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打造富美和谐万德,这为我镇集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加快和规范万德集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加快推进集镇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镇统筹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富民强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抉择。

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镇集镇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倾力打造一个小而精的集镇。

(一)切实把集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
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创新观念理念,发展第三产业。

我镇是农业大镇,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森林资源,要谋求经济新发展,就必须寻求发展的新路子,随着集镇建设的推进,第三产业将成为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

集镇建成后,必定会有大量的流动人口,结合我镇的民俗风情和优美和谐的乡村环境,可以打造具有乡土风情的休闲度假农庄,发展乡村旅游。

例如可以利用万德水库的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入驻企业做大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四)加强集镇建设体制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集镇管理必须跟上快速集镇化的进程。

当前,我县大部分集镇建设处于无人抓,无钱建,无力管的“三无”状态,镇镇政府执法主体不明晰,执法力度不够强,集镇管理放任自流。

随着集镇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流物流的迅速集中,以市场管理和环境管理为代表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进一步深化集镇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强化公共服务和危机管理,提高集镇综合运行效益;加强集镇管理队伍建设,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饮水、污染物排放及治理、垃圾处理、居住区道路、消防、卫生、社会治安等工作;完善环保机制,做好街道绿化、保洁等工作,使集镇向“净、绿、亮、畅、美”发展;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居民素质,使集镇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不断提升我镇集镇建设的管理水平。

(五)强化集镇建设组织领导。

集镇建设是一个牵涉面广的项目,要使工作有人做,善于做,能做好,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首先,党委政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只有领导在思想上解放了,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才可能带领群众创新理念,共谋发展。

其次,必须加强领导管理机制,形成一把手抓全局,党政领导抓项目,干部职工抓实事的工作格局。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做到每一个项目有专人负责,每一项工作有专人去做,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建集镇的良好氛围。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对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给水排水和电力、亮化、绿地、广场和环卫设施统筹考虑。

采取多种开发模式,建设一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建筑。

进一步扩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

建设文体广场,不断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气息,提高了集镇品位和档次。

(七)实施有利于促进人口集中居住的户籍管理制度。

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以居住地为条件划分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以从事职业为标准划分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改变原先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划分方法。

对于在镇区落户的居民,在就业、医疗、上学、入托、迁徙等方面,应享受与城镇非农业人口同等的待遇,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转业、退伍安置、优抚等配套制度改革,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实际问题。

对示范镇、重点镇实行按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实行城乡户口登记一体化管理,为农民迁入小城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