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开发民间传统游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文:开发民间传统游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开发民间传统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与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

幼儿需要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无处不在的,游戏是学习的最好方法,是他们幸福的源泉,对教师来说,游戏是最佳的教育手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构建一种新的游戏活动形式,以民间传统游戏作为突破口,把它引入幼儿园教育中,开展了系统的民间游戏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

【关键词】民间传统游戏幼儿全面发展
【正文】
一、传统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现代教育价值
中国民间传统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游戏。

它能因随就简、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是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1.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民间游戏大多具有娱乐的功能,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包括自由感、支配感、胜任感等。

比如,在抬花轿、挤豆渣、钻山洞、点兵点将、吹泡泡等民间传统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2.促进幼儿身体各方面机能协调的发展
不少民间游戏都具有健身的功能,特别是体育类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贴人、跳房子等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都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而抓子、拾羊窝、弹杏仁等游戏,不仅能训练小肌肉的灵活性,还能发展幼儿对身体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促进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意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发展方面。

不少民间游戏,如幼儿十分喜欢的捉迷藏游戏等,都容易让他们自觉沉浸于游戏情境之中,并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自我遵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自觉性和自制
力。

民间游戏大多具有重情感交流,重群体合作的特征,因此,可以帮助幼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都有助于幼儿助人、合作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加快其社会化进程。

4.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幼儿在自由玩耍时,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他们不仅由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且还会自主生成新的玩法和规则,这都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的认知和技能,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很多民间传统游戏,如红花红花几月开、木头人(我们在玩木头人时幼儿可以想象各种造型如动物造型猫、狗、大象、老虎等老师逐一摸幼儿,看幼儿是不是木头人,幼儿很勇敢不怕老师摸得痒,都想试着让老师摸,师幼互动,共同发展。

)、网小鱼等,在游戏过程中还伴随着唱儿歌、童谣,这样又能给幼儿的语言能力、创造想象力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充分、合理地将民间传统游戏应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
1.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

当前,不少幼儿园都在根据本园、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园本课程开发。

幼儿园可以考虑加强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把各种民间游戏分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用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来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如嫁新娘、小狗抬花轿等音乐游戏引入教学,我们改编用图标进行教学,音图并茂,幼儿易接受。

2.幼儿园用民间传统游戏来充实幼儿的一日生活,必须改变教师只重视集体活动的观念,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为此,应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材料,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参与游戏。

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拥有宽敞的户外场地,因此适当开辟相对固定的游戏区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自主开展游戏活动。

3.民间游戏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传承性。

实践中我们发现,采取大孩子教小孩子,让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在一起游戏,是一种非常适合民间游戏的组织方法。

三、大胆尝试,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多维改编和创编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的同时,更应考虑如何发扬传统和突破传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促进时代的新文化。

如何构建一种新的游戏活动形式,以民间传统游戏作为突破口,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民间传统游戏进行改革、创新,最大的发挥其教育价值。

1.科学地搜集、改编民间游戏,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性、娱乐性由于幼儿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土习俗在不断发生着演变,这使民间游戏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因此,幼儿园运用民间游戏时,需要对所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如民间游戏“卷白菜”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我们在玩中不断创新,如谁当白菜心,请幼儿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选举出好的幼儿来当白菜心,这样一来,幼儿玩游戏时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

在炒白菜的过程中,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各种佐料如:大料、花椒、盐、糖、醋、酱油、芥末、葱、姜、孜然、胡椒等只要是幼儿喜欢吃的都能发掘出来。

我们在这个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

对搜集到的每一则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可保留游戏的形式及结构,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以及相配的儿歌、童谣中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造,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使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规则、儿歌、童谣上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在日常游戏中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

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

通过这个重新改编的过程,不但可以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而且对更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如游戏:《抬轿子》原游戏方法是:有三个人一起游戏,两个人双手相互交叉(成为一顶轿子)另外一名小朋友坐在上面(乘轿)。

在实际活动中这个游戏并不十分安全,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通过自制教玩具现作以下改编:我们自制了一顶轿子(用红绸扎住四根小竹竿,当一顶轿子)乘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有一人抬轿。

改编后的优点一是安全;二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三是此游戏适合各年龄班
开展。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进行改编,对改编得比较好的形式、内容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全园推广。

2.运用幼儿民间游戏时,应注意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
幼儿园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其中针对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指选择游戏时,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二是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和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三是在同一年龄班中,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以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小班玩时,老师当老鹰,幼儿当小鸡,躲闪的速度慢些,注意幼儿的安全。

中班玩时,幼儿、老师都可以当老鹰,玩的速度可以大些。

大班玩时,可以让幼儿当老鹰,老师或幼儿当鸡妈妈,幼儿分几组玩,速度适度放大,引导幼儿大胆的玩,幼儿玩得很快乐。

因此,需要随时随地地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幼儿的个体水平和特点。

这样,民间游戏才能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3.安全的、合理的运用幼儿民间游戏
在改编运用幼儿民间游戏中,应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注意安全合理的运用民间游戏,以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开发、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时,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园互动启发孩子主动去玩,边玩边改造,使孩子在无尽地快乐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们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良好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