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新城区路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008)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铁岭项目部目录一、..............................................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3二、...................................... 施工组织及施工总体平面布置5三、.................................................... 保证工期措施11四、.......................................... 质量保证措施和雨季施工12五、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措施18六、防治质量通病及特殊问题处理措施24附表1、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铁岭项目部2008 年度工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1)铁岭市新城区位于铁岭旧城区南10 公里,凡河北侧,京哈铁路西侧,占地面积5 平方公里,共包括9 条路,三横五纵、环路一条,自北向南为长江路、澜沧江路、金沙江路,自西向东为衡山路、嵩山路、庐山路、泰山路、千山路,环路为昆仑山路。
(2)、机动车道道路结构机动车道:3cmSBS 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I 型)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型)5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型)喷洒透层沥青(0.9升/m2)18cm 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6%)20cm 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4%)30cm 级配砂砾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非机动车道: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 型)5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型)喷洒透层沥青(0.9升/m2)20cm 水泥稳定砂砾(厂拌、水泥5%)20cm 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人行道:6 cm 防滑彩砖3cm 水泥砂浆(M7.5)20cm 水泥稳定砂砾(厂拌、水泥5%)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3)、边石:共分四种①车行道边石:采用18X 25 x 100cm花岗岩边石,边石外露20cm②设施带与人行道之间:采用10x 15x50cm花岗石条石(JQ-1510型);③人行道边石:设置在人行道外缘,采用10X 10x 50cm花岗岩条石(JQ-1010G型);④树池边石:采用10x 20x 145cm花岗岩条石(MG-SC型)。
排水工程:设计采用污、雨水分流制;重力流排放。
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橡胶密封圈接口。
(二)、编制依据1 、根据相关道路、排水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编制。
《铁岭市新城区路网工程―― 道路工程》《铁岭市新城区路网工程―― 排水工程》2、对现场实地勘察。
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092-96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6、《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及其它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施工组织及施工总体平面布置(一)、施工总体组织根据本工程特点,我公司对该工程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成立施工队伍,选派优秀的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领导班子,项目经理对整个工程的实施负全责,合理安排、科学管理,以全优的质量及最快的速度打造精品工程。
项目部下设工程部、工程技术部、预算部、材料设备部、财务部及综合办公室。
工程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图审查、技术质量管理、施工测量放线、试验检测控制工作、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工程统计、施工报表、计量支付及档案资料归档等合同管理及生产协调等项工作。
预算部负责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与工程竣工决算。
材料设备部负责原材料供给、机械设备的相互协调管理工作。
财务部负责成本分析及发放工资等工作。
综合办公室负责文件收发、文字打印及后勤服务等工作。
(二)、总体平面布置在现场设置项目经理部及监理工程师办公室、会议室,占地面积共400平米;民工生活区占地500 平米,铺架临时水电,解决生活用水、用电。
(三)、平面布置图:(见后附图)施工现场布局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是否便于施工,而且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本施工总平面的布局设计以下列为基准原则:(1)与现场的地物地貌相结合,做到布局合理,便于施工及使用。
2)各项临时工程设施尽可能与永久工程相结合,减少投资和节约用地3)临时工程不损害邻近的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地基与基础等。
、施工方案(一)、施工测量根据测量规范,每隔150 米布置一个水准点,用以控制道路结构高程,并按工程设计要求和图纸位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平面控制点及水准控制点应保证不影响施工,而且要牢固,在设置水准点的同时要做好道路中心桩的测定,高程测量要分层进行,并且由专人复核已测好的各施工用高程点。
严格执行“一放二复”制度,按《施工测量规范》有关条款执行,保证测量放样的精度,并对原始资料妥善保管。
(二)、路床施工(1)在测量人员复核路拱、高程、边线均符合图纸要求且在含水量适合的情况进行下碾压。
(2)保证路基的稳定,碾压的回弹模量值和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或使监理工程师满意。
(3)当路床土干燥时,须酌量洒水,在水分渗透后,不粘轮时开始碾压(4)路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5)当路床土壤含水量过大时,应进行特殊处理,如碾压中出现翻浆现象,可以采用透水性良好的土壤、砂砾,掺拌石灰等措施,并征得监理同意且报请业主代表批准。
(6)碾压路床时,应自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采用10-15T压路机进行碾压,一般碾压每次重叠后轴宽度1/2,碾压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约碾压5-8遍至表面无显著轮迹,无起皮现象为止。
(7)碾压工序完成后,自检路床土壤碾压密实度及测量路床纵断、横断高程、坡度合格,报请监理抽检,检查合格监理签字后,方可摊铺级配砂砾基层(三)、级配砂砾层施工A、级配砂砾施工流程图:B、级配砂砾施工方法砂砾级配范围路床碾压合格后,进行级配砂砾层施工,经实验室确定级配砂砾配合比选定混合料后,准备下承层,下承层表面要求平整、坚实。
下承层上的低洼和坑洞,仔细填补和压实,验收合格后,每15-20m 设一中线桩,并在两侧边缘外0.3-0.5m 设指示桩。
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明基层或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根据其宽度和厚度,确定所需集料数量和堆放距离,将级配砂砾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卸成两行,避免二次倒运。
用平地机及其它合适的机具将混合料均匀摊铺,严禁粗细粒料堆集现象的发生。
设一个3 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应填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整型,用平地机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型,然后用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最终的整平和整型。
在整型过程中,禁止任何车辆通行;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进行碾压,整型后的基层,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进行碾压。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 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符合质量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碾压6-8 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采用1.5-1.7Km/h ,以后用2.0-2.5Km/h.级配砂砾经摊铺整型后碾压时,应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在稍大于或等于最佳含水量的范围内。
碾压用12 吨以上的压路机或等功效的压路机。
应先轻后重,碾压至密实度96灿上,20cm厚度一次碾压成型。
注意事项:(1)禁止纵向接缝,横向接缝应做处理,采用搭接拌合,搭接长度在5 米以上。
(2)表面平整,边线平齐,无坑洼、松散、软弹现象。
(3)施工中接茬平整、稳定。
(4)级配砂砾未铺封层前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面不受破坏。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基层为厂拌水泥剂量为5%的水泥稳定碎石,要求路面上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8% 7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不低于3.5MPa。
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可比试验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但最多不超过0.5%~1.0%。
当基层的压实厚度超过20cm寸应分两层摊铺,先摊铺的一层经过整型和压实,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将先摊铺的一层表面拉毛后再继续摊铺上层。
整个摊铺作业采用两台摊铺机进行,一前一后同步进行。
注意事项:(1)水泥稳定砂砾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是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时间。
(2)水泥稳定砂砾的下承层级配砂砾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高程、宽度、横坡度,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3)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松铺厚度应等于压实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4)碾压过程中,当出现“弹簧” 、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如果遇雨立即停止铺筑,并把已铺筑好的部分尽快碾压密实,覆盖严密、防止水浸泡。
(五)、洒透层沥青(1)对准备浇洒透层沥青的基层或下承层表面应清除干净。
浇洒粘层沥青前,应将所有的松散材料、废屑和其他不适合的材料清除干净(2)在喷洒沥青材料时,所有构筑物和建筑物加以保护,以防溅污。
(3)采用汽车式沥青洒布机进行洒油,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4)在潮湿的路面基层上或即将下雨时,不应喷洒透层沥青,风力过大或气温连续3小时低于15C时,不应进行喷洒。
(六)、沥青混凝土摊铺a)沥青砼施工流程图:B)沥青砼施工方法(1)沥青砼基层及面层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采用ABG422型。
在摊铺中、下层时采用双侧挂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面层的摊铺采用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平衡梁摊铺厚度控制方式,来控制路面的平整度及横坡。
人工摊铺限于机械达不到或无法摊铺的地方。
沥青混合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至工地,运输车辆应覆盖,运至摊铺地点,温度不低于130°C,运输中应尽量避免刹车,以减少混合粒料离析。
(2)沥青砼及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虚厚按设计厚度乘以压实系数1.15-1.20 。
摊铺前应根据施工要求调整和选择摊铺机的结构参数,铺筑上层时应对下层进行清扫,沥青混凝土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120-150°C,摊铺温度控制在110-165 0C之间,碾压温度在110-1400C之间,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00C。
(3)纵向接茬采用冷接茬施工,半幅施工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好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的混合料铲走,然后进行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