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运动起源与发
请看图例:
0.05m
18m
排
0.20m
0.15m
0.15m
球
运
动
边线0.05m
中线
进攻线
的
比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5m
9m
赛
场
地
端线0.05m
前场区
后场区
发球区短线 3m 9m
0.20m
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
2、球网和网柱的基本规格
球网的规格:球网为深色,网长9.5米,宽为1米,
网孔10cm×10cm,网上沿缝有5厘米宽的双层白帆
排球传入亚洲较早,1905年排球传入我国。1913 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即把排球列入竞赛项目。六十年代以前,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尼亚、民主德 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排球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亚 洲地区开展六人制排球之后,特别是中国首创的快球打法 得到迅速传播后,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击球犯规》
持 球:没有将球击出,造成接住或抛出。
连 击: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
及其身体不同部位.
四次击球:一个队连续触球四次。
借助击球:队员在比赛场地以内借助同伴或 物体的支持进行击球。
判断持球原则
➢ 防止错判 (易受干扰的因素) -- 身体姿势, 击球部位 -- 击球动作 -- 击球声音 -- 击球方向
发球时第一、二裁判员的分工
第一裁判员鸣哨发球:
发球 8秒钟内将球发出;
将球抛起,单手臂击球; 发球方队员位置正确. 发球时双方赛上队员必须站在各自场 区内。 击球或起跳时脚在发球区 内; 第二裁判员: 观察接发球队的位置正确与否。
《发球时犯规》
发球次序错误, 击球时球未抛起, 发球队员脚踏出发球区, 8秒犯规, 双方场上队员脚踏出场区。
50米~1米的中线延长线上。
请看图例:
网长9.5m 标志杆长1.8m
网孔10×10cm
0.8m
0.5~1m
网高
成年男子2.43m 成年女子2.24m 少男2.24m~2.35m 少女2.00m~2.15m
网宽1m
标志带宽0.5cm长1m
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
3、球的基本规格
球的圆周为65cm~67cm 球的质量为260克~280克 球的气压为0.3kg/cm2~0.325kg/cm2
布。
标志带: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标志带,应分别设
在球网两端并垂直于边线和中心线的交接处。其宽度应计
算在场内上空。
标志杆:长1.80米,直径10毫米。在一端80厘米长
度上,每10厘米应涂红白相间的颜色,其余部分为白色,
分别装在球网两端的异侧面上。
网
柱:高2.55米,两网柱应垂直固定在两条边线以外0.
➢ 判断原则 -- 双方一致, 前后一致 -- 不同技术, 合理尺度 -- 不同水平, 恰当尺度
连击的判断
连击概念 --- 一个队员连续击球两次 --- 球连续触及身体不同部位
特殊情况 ( 允许连续触球 ) --- 第一次击球 --- 同一击球动作
《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界外球, 球触标志杆或从过网区以外进入对方, 球整体从网下穿过进入对区, 发球掩护犯规, 球触及本方队员, 球触及障碍物。
《发球掩护犯规》
个人或集体 挥动手臂;跳跃;密集站位
目 的: 线。
阻挡对方观察 (1)发球队员; (2)球的飞行路
《比赛中的击球》
三次击球过网(拦网触球不算计); 身体任何部位均可以击球; 击出的球可以飞向任何方向; 允许越出本方无障碍区以外将球击回; 允许将球从对方无障碍区经非过网区击回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977年,国际排联对规则又进行了修改。将标志杆内移 20厘米;拦网触手后还可击球三次。这两条规则有利于防 守,对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排球传入法国、意大利、苏联、捷 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由于当时“六人制”,“位置轮 转”等项规则已被确定,故欧洲排球运动逐渐普及起来。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与此同时,巴西、美国、阿根廷、秘鲁等队的技术也迅 速提高,形成强大的美洲势力。
近年来,非洲的排球技术水平也有不少提高, 其中突尼斯和埃及队进步显著。现在,排球运动已进入 欧、亚、美三大洲鼎立的时代。
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赛有:世界排球锦标赛、奥 运会排球赛、世界杯排球赛,均为每四年举办一次。
水平提高较快,六十年代即变成一支能与欧洲强队相抗 衡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远东台风”,从1962年到 1967年,连夺三次世界性比赛的冠军。六十年代末日本 男排又跻身于世界先进地位。接着,朝鲜女排和南朝鲜 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赛第三名的成绩。1981年,中国女 排崛起,以全胜的战绩夺得第三届世界杯赛冠军。1982 年,中国女排又赢得了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桂 冠,取得了参加1984年奥运会的当然资格,誉满世界排 坛。 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运动看成娱乐性的游 戏项目,运动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和亚洲。到七十年代 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惊人的弹跳力,高打重扣结 合亚洲打法,刮起一阵“加勒比旋风”。
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
1、场地的基本规格
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四周至少有3 米的无障碍区。从地面垂直向上至少有7米的无障碍空 间。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室外场地为了便于排 水,每米可有5毫米的坡地。
比赛场地所有界线均为5厘米宽,且包括在相应区 域内的面积内。界线应是与地面不同的颜色,并不得用 任何坚硬物体人为场地界线。
排球运动起源与发展
台山一中 李刚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二、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 三、排球运动比赛规则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城基 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创造了一项球类游戏:人们分站在 网球场球网的两侧,用篮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击球的次 数不限。这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 美国斯普林费尔体育专科学校举行的。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 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须相等。球重255-346克,橡胶球胆, 外壳用皮革和帆布缝制而成,球的圆周为63、5-68、8厘米; 发球者必须一足踩在端线上,有两次发球机会等等。1912年, 规定双方上场的队员必须轮转位置。1917年,规定每队上场 队员为六人。1922年,规则已趋完备,规定每方必须在三次 以内将球击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