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第03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3,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3期)
Total No .303
收稿日期:2011—11—19
作者简介:王亮(1981—),女,辽宁沈阳人。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探讨视频作为辅助工具在英语专业听力课上的应用模式
王
亮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在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中,许多教师苦于教学材料的枯燥和失真性,于是在课堂中把视频作为辅助工具加以应用。
视频集声音和影像于一体,提供真实的语料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听力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视频是很多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使用视频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后探求了视频在英语听力中的应用模式和框架。
本文旨在为视频作为辅助工具在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并试为将来的听力教学设计一个标准实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受益匪浅。
关键词:听力教学;视频;英语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3—0118—02
一、视频作为英语专业听力课辅助工具的原因
听力材料包含真实性和非真实性两种。
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对于听力理解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语言学家们认为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地反映社会和学术等背景的语言环境来实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的听力能力得以发展。
真实性听力材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文化之旅。
只要老师能充分地利用好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学生就相当于获得了与这种语言的文化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合理地应用所学的语言。
一个主要的获得真实性听力材料的媒介就是视频。
视频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主张使用视频的原因还在于它使英语学习者更快地融入到听力环境,通过高质量的可视的真实性的材料来实现一系列的教学目的。
无论学生的语言水平如何,如果把可视的信息加入到音频的信息中就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并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
同时,视频会使学习者领悟到更多语言之外的内容,可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信息的储存保留并无形中减轻了学习负担。
二、视频应用模式的探讨
(一)静音观看
在听前这一阶段,学习者需根据听力内容和情境调整自己,做出反应或者激活原有储存在大脑的相关信息。
听前阶段的重要目标就是使听力内容情景化,并使大脑主动提供帮助理解这种情境的信息。
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图示激活”,目的就是要辅助对听力材料和信息意义的理解。
但当听者和说话人的图示内容不相符合时,错误的理解就随之产生。
视频的应用会帮助淡化这一问题,因为听者可从视频画面中更准确地了解到所涉及的背景和人物,进而对听力内容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静音观看就好比是真正开始听力前的一项热身活动。
它可以使学生们在观看过程中将通常潜意识的行为转换成有意识的行为,也可使他们更容易捕捉可能错过的一些关键线索。
因此,学生们在听力任务前就开始思考了。
下文针对本阶段设计了教学框架。
第一步:准备活动。
静音观看之前,教师可讲解一些视频中出现的不同场景。
这一阶段不鼓励学生提问。
这一步骤为“图示激活”做准备。
第二步:无
声视频。
播放影像但不加声音。
第三步:讨论。
学生可集思广益,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对于电
8
11
影和电视剧:1、场景是什么?2、人物关系是怎样的?
3、剧情会怎样发展?
4、涉及的特定的文化场景是怎样的?B)对于新闻和纪录片:(可以鼓励学生用语义图,即semantic mapping)1、此场景所要集中表现的是什么?2、此场景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3、此场景将涉及的词汇是什么?将学生分组后让他们对比答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的图示结构将会被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也会帮助他们理解这段视频。
(二)观看中
阻碍学生听力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们并没有掌握有效的听力策略来应对不同的听力任务。
学生们在听力的时候总是试图听出每一个单词,倾向于应用“自下而上”的听力方式,而视频的特点能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应用“自上而下”听力方式的环境。
学生们通过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结合影像的来龙去脉,更容易得出内容概要。
除此之外,一个好的视频有助于泛听的学习,因为泛听是一种只需理解大意,无需特别注意词汇的听力练习,这也正好符合了“自上而下”这一方法。
下文遵循这一方法设计了此阶段的教学框架。
第一遍观看:观看之后,教师让学生们对获得的信息与静音观看后对内容做出预测进行比较。
可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们所用策略,以引起他们对“自上而下”这一方法的意识。
第二遍观看: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地暂停视频,目的是:1.加以讲解,帮助学生明确地理解主题发展;2.使学生将新旧知识很好地结合;3.组织学生讨论或预测情节将如何变化。
(三)观看后
观看后的活动是用来鼓励和激发学生使用视频中所学知识,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和其他同主题的知识源相结合,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结合使用。
但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不能只满足于听懂主旨和大意,而应该更好地吸收具体的语言点。
因为精听的能力对于听力的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精听是学生吸收二语信息的重要途径。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将主题扩展,借此训练学生们读、说、写的相关技能。
视频听力是一项“积极的活动”,但也是一项“激发积极性的”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后”活动把学生引入精学的阶段。
下文根据此观点设计了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框架。
1.听写。
以句子或段落为单位听写。
教师可挑选一些含有重要词汇和句型的句子进行听写。
把所选视频播放一到两遍。
目的是为了强化“自下而上”这一方法;2.讨论与评价。
可针对视频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与评价来强化学生们的元认知策略;3.视频总结。
当视频内容为新闻时,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学生在听懂后,要巩固新学的知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可以在此活动中得到有效的结合。
此活动可通过小组形式进行;4.改写结局。
这是一个扩展活动,可采用笔头或口头的形式,可以激活所学,也可强化计划、控制、评估等元认知策略;5.辩论。
当学生们对视频的理解有分歧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在课下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此活动也可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
视频在这三个阶段中的使用体现了教学中听前、听中和听后的顺序安排。
遵循这一顺序,不但有效指导学生听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更合理地应用听力技能和策略。
三、评价听力教学中视频应用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在应试和实用性之间寻找平衡。
而学生越来越重视后者,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手中的课本内容并不能适用实际。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获得真实的预料信息和对文化的理解影响着有效的交流。
而这两点对于那些将要成为英语教师、翻译或口译人员的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从实用性考虑,视频使用的前景是乐观的,因为视频可以为他们提供真实的预料信息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至于视频使用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因为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使得教学失去了灵活性。
这样一来,视频只能用来作为辅助性材料了,除此之外,视频会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考虑到上述的原因,教师应在使用视频前考虑:如何在视频与听力教材之间保持平衡?如何选择满足学生需要的视频影像?尽管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本人相信只要在合理的计划下恰当地使用视频,可以将死板的课堂变得生动多彩。
[参考文献]
[1]Allan,M.(1986)Teaching English with Video[M].London: Longman.
[2]Gruba,P.(2004)Understanding digitized second language videotext.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17/1:51-82.[3]Hedge,T.(2000)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Chapter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Vandergrift,L.(1999)Facilitat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Acquiring successful Strategies.ELF Journal53:168-76.
[5]杨卫芳.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