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代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但在绘画上却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且是个绘画风尚骤转期。
和宋代的“写实”相比,无代的绘画呈现出强烈的“写意”性。
对后世绘画影响甚大。
元代绘画之所以在宋的基础上出现这样的转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元代所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逼迫着一部分民族意识强烈的知识分子选择了“亲近自然,隐迹山林”的生活,生活境遇的改变导致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并最终导致了绘画风尚的转型。
关键词:风尚骤转期写意民族歧视气韵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114-01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作为描写对象的绘画形式,它孕育于秦汉,萌芽于魏晋,独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达到高峰。
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期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元代是继宋代之后我国山水画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但和宋代的“写实”相比,元代的绘画呈现出强烈的“写意”性,因此,在绘画史上,元代是个风尚骤转期。
在元代,中国画的写意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特别是元四家的创作更是将这样的一种画风推到了极致。
直接影响了明清两朝的山水画创作。
甚至直到今天,他们所确立的技法特征和审美典范依然是当代画家追幕学习的对象。
元代绘画之所以呈现出强烈的“写意”特征,与元代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元是我国北方蒙古族政权。
1234年灭与南宋对峙的金。
1271年采汉制建元。
1279年灭了抵抗了五十年的南宋,统一全国。
公元1368年,明军大将徐达攻入大都,元朝灭亡。
元代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但它对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因为元是个少数民族政权,因此为了维护其统治,在民族政策上,元代实行的是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元世祖时,把居住在当时中国境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包括原来蒙古各部的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域以至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民族人民。
元统治者把色目人列为第二等,是因为要提高回回上层分子的地位,使他们成为蒙古贵族统治的助手。
把汉族分为汉人和南人,则是为了要分化汉族人民,削弱他们的反抗力。
在这样的一种民族高压政策下汉族知识分子蒙受着巨大的屈辱,元代画家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大一部分民族意识强烈的画家选择了“亲近自然,隐迹山林”的生活。
以元四家为例:
黄公望,当过小的书吏,后因别人犯罪连累而入狱,出狱后做了全真教的道士。
王蒙,当过小官,明初,累罪入狱,死于狱中。
倪瓒、吴镇,是名副其实的隐者,尘世之外的人。
从中可以看出在元代,归隐的文人画家成了创作的主流,因此两宋时期在画院中表现的十分突出的绘画职业化的倾向有了明显的改变。
绘画的商品性也有所减弱。
专业画家的创作明显萧条下来。
用以表达士大夫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文人画取代了院体画的地位而占据画坛的主流。
于是,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自然就成为了元代画家追求的审美特征。
其中元四家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的山水画苍茫简远,气势雄秀。
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设色多用淡赭,称“浅绎”。
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其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
此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一带的山水
景色。
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的水墨山水画创作有很大影响。
吴镇的山水画,师法巨然,间学马远、夏圭的斧劈皴和刮铁皴,善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术郁茂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
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避世幽居,寄情山水的隐士生活。
其代表作《渔父图》描绘江南湖山景色,气象苍茫。
又以秀劲潇洒的草书题写“渔夫辞”,从而达致诗书画相得益彰的妙境。
倪瓒的山水画,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技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则兼师法李成。
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一经清远萧疏,自谓“意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轻而松,干笔多,润笔少,墨色简淡,却厚重温情,无纤细浮薄之感。
能以淡墨简笔,有神的笼罩住整个画面,识者谓之“天真幽淡,似嫩实苍”这种“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
倪瓒的《六君子图》笔墨简淡疏秀,意境冷落空旷。
作“阔远”式构图,“一水两岸”,上下分明,树林顾盼,远山逶迤,气脉通达,体貌新颖。
元四家中唯一“以繁取胜”的王蒙得外祖赵盂叛法,更参酌唐宋诸家,以董源、巨然为宗,纵逸多姿,逾越松雪规格,变古创法。
自立门户。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繁茂苍郁,雄伟壮观。
画家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干湿互用,表现了山川浑厚,草木繁茂的江南气象,并从中寄托着画家隐居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其画特征讲究笔法墨色,善用枯笔,以用笔的多变和繁复称著。
构图布局饱满,结构茂密,景色秀丽,有一种苍浑秀逸的风格。
综上所述,根源于元代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技法丰富,功力深厚,个性鲜明,强烈地抒发了闲适无奈、寂寞哀愁或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
是元代民族高压政策下的必然产物。
他们标榜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艺术观与画风对直至今日的后世文人画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