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1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1


二、通过工会教育和建设职能的发挥,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载体:创建“工人 先锋号”活动
教育
公民道德 法制教育 职业道德 文化素养
技能提升
开展劳动竞 赛 岗位技能培 训 岗位练兵
创新能力提升
引导职工积极 参与合理化建 议、 技术革新、技 术五小” 活动。
总体思路
政治上保证
素质上提高
权益上维护
制度上落实
一、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 (一)强化和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 • 1、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需
要 • 2、非公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党建工作是重点和难点
• (二)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教育 • 1、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 2、加强法制教育 •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 1、加强党工共建,进一步发挥党员职工的先进模范作用。 • 2、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 3、建设新媒体矩阵,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提升产 业工人网络文明素养
• 4、通过典型示范作用促进 “工匠精神”培育
• 谢谢您的聆听!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施宏 江苏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一、新时代的主题依旧是发展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 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 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 (一)各级地方工会 • 1、促进产业职工获得高质量的有偿就业 • 2、做好职工帮扶,使其免于贫困和其它形式的物质剥夺。 • 3、做好好源头参与工作,促进产业职工的“社会融入” • 4、促进产业职工的“社会凝聚”
(二)企业工会:促进职工和企业的融入程度
促进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促进职工职业发展空间的拓展 增加职工全面健康发展的机会 搭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平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
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 (一)中国近五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 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 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 11.7%。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8000多 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李玉赋
(二)我国产业职工队伍面临的问题
• 1、产业工人队伍劳结构性失衡 • (1)劳动力供给类型不均衡 • (2)地域分布不均衡 • (3)年龄衔接不均衡:一些产业中技工人才蓄水不足甚
至出现断层现象 • 2、产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3、产业职工社会获得感、成就感严重不足
第二部分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举措

三、通过维护职能的发挥,促进产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发展
新时期工会维权观的发展
1
2
更强调主动作为
覆盖广 重点明确
3
.
内容精细化程度 越来越高、 群体针对性 越来越强

四、工会要在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 的作用
表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 5、提高产业工人收入 • 6、增加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
三、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
• (一)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教育为产业工人队伍积蓄后备力 量
• (二)加强在岗工人断续教育,提升产业职工队伍整体技 能水平。
四、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 (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材培训基地。 • (二)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
二、加强机制创新,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
• (一)从工匠精神在我国历史传承看提升产业工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 (二)健全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 • 1、增加产业工人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
表和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 • 2、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及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 • 3、创新面向产业工人的工会工作,切实有效地维护产业工人权益 • 4、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鼓励产业工人代
(二)中国产业支柱:制造业面临的新形 势——挑战与机遇并存
• 1、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呈现新特点 • 2、中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 • 3、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逐年加大
(三)中国产业发展新阶段 创造新的
人口红利
重塑发 调整失 重构竞 展理念 衡结构 争优势
三、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现状与当前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存
十九大党的两步走战略安排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 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界限。 • (三)建立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技高者多得) • (四)加大对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扶持力度 • (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 (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府投入 • (六)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部分
• 工会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如何发挥作用
一、工会要找准在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空间
在巨大差距
《新时期产业职工队伍改革方案》中产业职工范围的界定:
• 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 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 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
•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 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 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 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 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