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书简本仅供公众参与用绍兴市镜湖新区兴越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二○○九年十月目 录1 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1.2 项目名称、性质和路线方案1.3 立项情况1.4 主要技术标准1.5建设方案2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2.1 项目工程内容2.2 污染因素分析3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3.1 周边环境概况3.2 周边环境质量现状3.3 主要保护目标4 环境影响分析4.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3 声环境影响分析4.4 水环境影响评价4.5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4.6 洪涝水利及水环境影响分析4.7 风险事故影响分析5 对策措施5.1污染防治措施5.2 环保投资6 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6.1 公路选线合理性分析6.2 环保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7 环评总结论1 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自2001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后,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加城市绿心即镜湖新区的框架已经确立,随着组团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镜湖新区与市区的联系日益频繁,交通流量也日益增加, 根据《绍兴市镜湖新区总体规划》,镜湖新区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45.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8%,主要对外交通为绍齐道路、绍三线、104国道北复线、柯袍线和杭甬运河等。
主干道系统东西向有群贤路和尚在实施阶段的凤林西路西延伸段(云集路),南北向有解放路和绍大线,主要解决镜湖新区与其它组团的联系通道,杭甬客运专线建成后,东西向的交通流量将随着杭甬客运专线的投入运行而与日俱增。
因此,连接东西向的道路建设就变的尤为重要。
而兴越路建设实施后,将完善杭甬快客专线站前广场周边的路网布局,与镜湖新区现有的路网衔接,为整个镜湖新区形成高效、快捷的外围快速路系统,市区与杭甬铁路客运专线绍兴站点之间的交通,将十分便捷。
1.2 项目名称、性质和路线方案项目名称:绍兴市镜湖新区兴越路工程建设单位:绍兴市城北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19300万元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内容及规模:道路东起规划绍大线延伸段,西至绍齐公路,全长1360米,路幅宽32米,为城市次干道,规划时速为40km/h,全路段新建桥梁共2座,全长94米。
并配套建设道路雨水、照明、绿化、交通标志等工程。
1.3 立项情况绍兴市镜湖新区兴越路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绍市发改中心[2009]108号。
1.4 主要技术标准道路用地面积:44667平方米(67亩)(含水面面积);道路全长:1360米;道路面积:43520平方米;道路:城市道路次干道,设计时速40km/h;路面设计年限:15年;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通航等级:为八级航道;桥梁设计荷载:城—A级抗震等级:按0.05g地震峰值加速度设防;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1.5建设方案1.5.1工程交通量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必须加快速度,按城市道路总体规划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才能满足绍兴的交通发展的需要,保证城市交通畅通。
交通量分析预测是采用同类型道路类比交通量进行,类比道路为群贤公路(群贤公路与项目平行,同为东西走向,在道路南侧约700m,路宽30m,目前交通量约8000辆/日,与本项目车辆流向、数量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考虑到道路建成后对区域车流量的分流作用,本项目预测交通量混合车型近期至2013年为7680辆/日(即昼间平均400辆/小时,夜间160辆/小时);中期至2019年为11520辆/日(即昼间平均600辆/小时,夜间240辆/小时);远期至2027年为15360辆/日(即昼间平均800辆/小时,夜间320辆/小时)。
小、中、大车型比为70:25:5,昼夜比为5:1,设计车速40 km/h,环评根据当地交警部门同类道路管理车速分析,一般也控制在50km/h左右。
项目桥梁通航等级按八级设计,基本上通航船只较少。
1.5.2道路工程设计1.5.2.1平面布置工程位于绍兴市镜湖新区,道路走向为东西方向,东起规划绍大线延伸段,西至绍齐公路,全长1360米,道路面积43520平方米,路幅宽32米,全路段桥梁共2座,全长94米。
1.5.2.2纵断面该区域基本是河网纵横交错,桥多,纵坡按桥梁梁底标高5.80米作为控制标高进行拉坡,最低标高按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考虑,即道路侧石边按5.30米以上进行控制。
最大纵坡2.784%,最小纵坡0.2%。
1.5.2.3横断面路面形式为三块板形式,道路宽32米,具体形式为:2.5米(人行道)+4米(非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16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带)+4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
1.5.2.4路面结构车行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4CM AC13C细粒式沥青砼、6CM AC20C中粒式沥青砼、8CM AC25C粗粒式沥青砼,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20CM 厚3%水泥稳定碎石及≥60CM塘渣垫层。
人行道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6CM青石板、4CM1:3干硬性水泥砂浆,10CMC10砼及5CM级配碎石垫层,下土为素土夯实。
桥面铺装为7cm AC20C中粒式沥青砼+8cm钢筋混凝土,考虑桥面防水要求,在两层铺装层之间设置1mm厚防水涂料。
1.5.2.5道路绿化道路绿化不仅美化市容,保护及改善道路环境,起到蔽荫、防尘、防风、净化空气、减少交通噪音和调节小气候的效果。
行道树建议采用法国梧桐、香樟或广玉兰,树冠大叶茂,树干分支点高度应大于3米,株距8-10米。
绿化分隔带内应种植灌木及草本花卉,起到隔离、遮光和行车诱导的作用,灌木高1.2-1.5米,株距2-3米。
1.5.2.6道路照明车道的照度分别为10LX。
路灯为145盏,采用光电程序控制方式,建议采用环保节能性灯具。
1.5.3交叉工程工程沿线基本上是规划道路(尚未建设),本工程与相交道路交叉路口规划采用平交,不设立交桥或地下通道。
1.5.4桥梁工程方案工程需跨越河流,全路段共建桥梁两座,其中1#桥长16米,2#桥长78米,均为简支桥梁。
1.5.5管线规划工程沿线管网建设随道路建设同步进行,本项目各管道接口均接自绍齐公路,具体管线规划情况如下:(1)32米标准断面具体布置如下:南侧:人行道下设置DN200燃气管以及10*de110信息管(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有线等弱电管);非机动车道离侧石0.5米处设置雨水管D400-D800;非机动车道离侧石2.5米处设置污水管;绿化隔离带下设置de80路灯管。
北侧:人行道下设置DN300给水管及10孔10KV电力管;非机动车道离侧石0.5米处设置雨水管D400-D800;绿化隔离带下设置de80路灯管。
(2)过桥管线布置:南侧人行道下布置DN200燃气管、10*DN100信息管;绿化隔离带下布置DN80路灯管。
北侧人行道下布置DN300给水管、10*DN150电力管;绿化隔离带下布置DN80路灯管。
本规划中燃气管过桥时管线单位需根据管道自身特点做好保护措施,且压力不得大于0.4Mpa。
给水:规划在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敷设DN300给水管,与绍齐公路管道连接。
污水:目前绍齐线上已埋设城市排污管网,本工程根据《镜湖新区污水专项规划》在非机动车道下敷设DN1000-DN1200污水管线,并配套建设镜湖泵站,管线单位需根据管道自身特点做好保护措施。
由绍兴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配合道路建设同步建设相应排水设施。
本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敷设污水重力管。
重力管及压力管过河时均采用倒虹管形式,重力倒虹管设置在南侧道路红线外5米,压力倒虹管设置在南侧道路红线外5米。
燃气:规划在本道路南侧人行道下敷设DN200燃气管。
根据燃气集团提供的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建标[2001]24号文件,“当条件许可时,允许在城市桥梁上敷设输送压力不大于0.4MPa的燃气管。
” 燃气管过桥时从桥梁人行道下穿过,管线单位需根据管道自身特点做好保护措施。
信息:规划在本道路南侧人行道下敷设10*de110信息管,与解放大道北延伸段一期现状管道连接。
其中包括移动、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有线等弱电管。
横穿道路或过桥时采用相应数量的DN100钢管。
电力:规划在本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敷设10孔10KV电力管。
横穿道路或过桥时采用相应数量的DN150钢管。
雨水:本道路所处地区河流较多因此本规划只考虑道路雨水排放,两侧地块内雨水自行排放。
雨水管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离侧石0.5米处,管径为D400-D800,雨水就近排入河流。
共设8个出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北侧道路红线外5米。
路灯:规划本道路两侧绿化隔离下敷设de80路灯管(内穿电缆)。
横穿道路或过桥时采用DN80钢管。
1.5.6征地及拆迁(1)征地为实施本项目,需对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征用。
该区域土地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农田(菜田和耕地),一类为其它用地(包括基本建设用地、居住用地、未利用地等)。
(2)拆迁工程选址本着尽量减少拆迁的原则,工程总共涉及拆迁面积30000平方米。
1.5.7原材料用量及土石方量本工程的建设需要使用的原材料水泥、碎石、生石灰、沥青混凝土均由地方企业生产供应,砂石料主要产地是河道产生的河卵石,生石灰、管材、木材均由各地购买,水泥和沥青混凝土来自水泥厂、预制件厂、建材厂,有利于保证施工期间的材料供应,施工场地利用已征用但未开工的建筑用地或拆迁后空地就近解决。
由于项目填方多于挖方,工程土方可以在工程内部平衡,不另外设置弃土、弃渣场,不够部分填方由专业公司提供,建设单位不另外开辟取土场。
2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2.1 项目工程内容本工程由绍兴市城北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东起规划绍大线延伸段,西至绍齐公路,全长1360米,路幅宽32米,为城市次干道,规划时速为40km/h,全路段新建桥梁共2座,全长94米。
并配套建设道路雨水、照明、绿化、交通标志等工程。
2.2 污染因素分析根据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污染因子的识别,影响程度分析和筛选,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
2.2.1污染因子识别2.2.1.1建设期污染因子识别⑴征地和河道占用:造成耕地和水面减少,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⑵拆迁工程:工程建设需拆迁房子,在房子拆迁过程中会产生拆迁噪声,拆迁房子的扬尘,以及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建筑材料等固体废物。
⑶道路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大量土石方开挖,造成堆放地植被破坏、地下文物损坏及水土流失;物料运输路面施工、产生扬尘和沥青烟气,从而影响大气环境;路基处理期间,推土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产生噪声,从而影响环境。
同时还涉及社会经济、地表水、交通运输方式、景观等问题。
⑷桥梁工程:桥墩施工打桩,打桩机产生高级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打桩机钻孔时,搅动底泥,造成局部水体污染;建材材料堆放不当,易流失,从而对水体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