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
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
的透明充气垫层:3层乙烯一四氟乙烯聚合
物(ethyhetrafluoroethylene),大量减少了结 构荷载和地基重量。由于结构太轻,将基 础深埋到黏土层以下的沙石层以解决稳定 性问题。整个设计突出了结合自然环境、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利于植物生长的主旨, 系统的能源由太阳能光电板提供。 伊甸工程中建筑与景观的建造存在着 大量的技术问题。陶土材料疏松、不稳固, 因此稳固它们的方法是在表面罩上网织物 和篾编物,并用植物覆盖,而不是使用喷涂 混凝土。这里地下水位高于矿坑的地平 线,所以水可以通过洼槽收集起来抽走或 用作灌溉。原来场地中没有表层土,所以 土壤的加工制造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利用 当地的矿物渣,混合沙和企业抛弃的黏土
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景观 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 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在景观行业发达的一 些国家,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 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 师的试验,它已经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的 和本质的考虑。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 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 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 景观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 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 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
个方面。
1996年威尔士国家植物园的创建计划 开始启动,在联合王国近200年的历史中, 创建第一个国立植物园的渴望鼓舞着每一 个人,筹资2000余万英镑,和联合王国的 千年计划委员会资助的2170万英镑,使这 个众所瞩目的国立植物园于2000年5月 24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植物园隶属于威尔士历史性花园托管 局,坐落在卡马森(Carmarten)郡,拉纳斯内 (Lanarthne)市郊外一处米德尔顿(Middle. ton)庄园中,占地237hm2。威尔士优越的 地理位置和温暖的海洋性气候在植物园的 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米德尔顿广袤的地 域中包含了各种地形和水体,提供了不同 的生境和各种小气候,丰富的野生生物、疏 林和野生草甸。这个美丽古老的景区远离 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保存 了真菌、低等植物和昆虫的多样性。 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以高质量的创新, 保存和延伸了这块土地的生物学遗产,历 史遗迹。雄伟壮美的大温室成为这个植物 世界的里程碑,它是威尔士国家植物园的 标志,温室舒缓的曲面屋顶在周围绿色田 野的簇拥下,犹如辽阔的海面上翻腾的波 浪,与18~19世纪的古塔交相辉映。
botanical garden design
were summarized
below:(1)respecting and its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2)considering
to
the place status and the close ties between the garden
and
the indi—
viduality of aesthetic feeling
to
interest(5)in and
addition
visual
art
characters,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people’S
the environments
enhanc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related
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为代表的全球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深刻触及了设计师的设计
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 来,以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 容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逐渐成为 设计师追寻的方向。
景观的生态性并不是新鲜的概念。无
论在怎样的环境中建造,景观都与自然发 生密切的联系,这就必然涉及到景观与人 类及环境的问题,只是因为今天的环境问 题更为突出,更受到关注,所以生态似乎成 为最时髦的话题之一。 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
or
rebuilding
projects
of botanical garden.By analyzing some newly—built
Botanic
botanic gardens,
such鹅Eden Botanic Garden,National
Garden of Wales,Botanical Garden of Barcelona
中国植物园
威尔士国家植物园的大玻璃温室彻底 更新了2l世纪的玻璃温室,提供了一种可 持续的模式。这个温室是世界上最大的单 跨玻璃温室,容纳了1000多个植物种类, 其中很多是濒临灭绝的品种。另外,温室 中还保存了大量来自全球和地中海气候带 的植物标本。 这个建筑坐落在山中,俯瞰卡马森郡 Tywi山谷,形成了这一面积为237hm2的公 园的景观中心。它倾斜的椭圆形平面形成 了屋顶的环形,尺度大约为99m×55m,像 个玻璃小丘从地面膨胀起来,应和着周围 起伏波动的景观。它覆盖着室内花园所展 示的地中海景观。玻璃屋面把雨水导入建 筑下面的水池,用于灌溉和冲洗厕所;而厕 所排出的废水在进入河道前又可先经过芦 苇河床的处理。建筑物内部环境由计算机 控制,通过屋面玻璃面板的开合来调节热 量供应,以获得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流, 同时用高速风扇鼓风以模拟地中海的狂风 气候。 铝釉面的系统及管钢支撑的结构使用
现代景观设计的理性精神,既包含了
推崇演绎逻辑、讲究概念明晰和数理秩序 的古典理性,也包含了从经验主义发展而 来、建立在现代实用主义基础上的理性主 义成分。在本体论层次上,它以现代科学 精神为指导,强调景观的物质性;在认识论 层次上,它关心经验支持,坚持科学性,反
对不可知论;在方法论层次上,它讲究逻辑
摘要20世纪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景观形式的创新和突破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 世界上新建植物园以及建成植物园的改造项目突出地反映了这一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近年
来世界新建植物园如伊甸园植物园、威尔士国家植物园、西班牙巴塞罗那植物园、法国波尔多
植物园等实例分析,探讨了科学与技术对植物园设计的促进作用、当代景观审美趋向及价值认 同下的植物园设计。总结了当代植物园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主要有:(1)尊重生态的原则; (2)尊重场地,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3)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的发展观;(4)审美价值多元化及审美情趣个性化;(5)除注重视觉艺术特征外,更加注重人在 环境中的感受及参与性;(6)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关键词植物园;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value of
design,the
aesthetic trend of contemporary design.The development trends
as
recognition
botanical garden
and
changes of the contemporary
activities(6)
[作者简介] 胡文芳1970年生,石家庄市植物园科技科科长、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风景园林方 向)硕士。 谭利华1956年生,石家庄市植物园主任、工程师。
李焱波1975年生,石家庄市植物园办公室主任、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
中国植物园
paying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the reproducing of regional view.
科学发展对植物园设计的影响 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奇花异木和具有
特色的园林景观是植物园吸引公众的最基 本的条件,现代园艺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 了植物品种,为植物园活植物的展示奠定 了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等的发展,植 物园的建设与管理也越来越现代化,3s技 术用于园林的设计与改造成为可能。 随着植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按 照植物学较新分支学科设计展示区也是现 代植物园规划设计中的一个新趋势。美国 在半个世纪前即提出民族植物学(Ethnob— otany)这一新的分支学科,它也同样反映在 植物园的规划与设计中。例如,在中国西 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不仅栽植了傣族同 胞日常用的蔬菜、果树、药材,还建立了专 门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展出傣族用的农具、 乐器、编织品、艺术品等,将这些富有文化 内容的展品与植物结合起来,使展示的内 容大为丰富。 1.2高新技术在植物园设计中的运用
Abstract
The new technology invented constantly in the 20th centur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of landscape forms.This fact is exemplified by many s;landscape design;development tI℃nd
1科学与技术在当代植物园设计中
的运用
1.1
20世纪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无疑为景观 形式的创新和突破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 用。现代的声、光、电、机械等,将设计师带 人了可以极自由地加工自然和创造人工景 观的世界。
are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Bordeaux,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ree issues,which bu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dscape and the common
to
the contri—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m
a
comprehensive
design concept(3)displaying
the harmonious devel-
opment between the nature and h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