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医学发展的哲学思考姓名魏婷婷学号******院系042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论文纳米医学发展的哲学思考魏婷婷169572 公共卫生学院摘要纳米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医疗上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引发了伦理上的一系列思考和探索。
本文在深入探讨纳米医学的诸多哲学和伦理问题的基础上,对纳米医学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纳米医学;哲学;伦理纳米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给医学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催生了纳米医学(nanomedicine)这一全新的学科。
纳米医学是运用纳米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医学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它是基于纳米结构的材料和器件、分子医学及分子机器系统的不断发展、相互重叠的更强大的分子技术。
因此,科学家、临床医学家,制药、仪器设备制造企业等以及投资家和国家政府部门都认识到了纳米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可能带来的突破性发展。
了解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对于更好地了解纳米医学发展现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之间建立密不可分关系,在这些多元交叉的关系中衍生出一系列的技术和手段,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包括纳米诊断技术、纳米药物、纳米机器人及纳米安全性评价等。
1.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发展1.1 纳米诊断纳米诊断技术将会使医学诊断学发生重大变革,对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其内容包括纳米流-纳米阵列、分子诊断纳米颗粒、分子诊断量子点、磁性纳米颗粒、纳米生物传感器等,分别应用在分子生物标记物检测、体内示踪治疗细胞、单分子检测、及时诊断、诊疗一体化等方面。
例如,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新型荧光纳米粒子,该种粒子具有pH超灵敏性,却在血液中循环不可见,只有当其接触到肿瘤的微环境或新生血管时才会发光。
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肿瘤,采用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后来同时监测。
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2014年出版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我国科学家已经将功能化超顺磁性颗粒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于提高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实现全自动化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2纳米药物纳米药物是以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等纳米微粒作为载体系统,与药效分子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制成的药物,或者直接以纳米粒化的药物或载体(不载带传统药物分子)制成的药物。
区别于传统药物的纳米药物技术具有其他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质和优势。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与一般材料所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基于纳米材料设计的新型药物载体能够实现不同于传统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还能够在给药的同时达到诊断的目的,随时监测疾病的发展,实现诊疗一体化。
纳米载体的开发直接关系药物能否实现临床应用。
纳米技术进一步改善药物功效的研究有望全面推动整个医药工业的腾飞,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3纳米机器人纳米机器人通常是指按照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设计制造的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也称分子机器人,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某些情况下,能进行纳米尺度微加工或操作的自动化装置也称之为纳米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多个团队也开展了生物纳米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对分子马达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并开展了马达蛋白方面的研究工作。
具有代表性团队如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课题组,通过采用不同无机发电方式驱动的核酸分子马达,并利用核酸分子马达构建出一系列具有新型功能纳米系统。
目前正准备与相关医院合作,将具有输运和定位功能的核酸纳米机器应用于脑肿瘤治疗中。
2.纳米医学的社会困惑和哲学初探2.1纳米医学导致医患关系的根本改变纳米医学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的根本改变。
利用纳米器件能进行基因诊断,能及早发现癌细胞,能为药物在体内输送提供新的方式和路线,引发诊断学和治疗学的革命。
使用经纳米科技加工的表面和器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基因测试和基因表达检测效率。
将包裹有纳米粒子的智能药物注入到血液中,输送到病灶细胞,为药物传输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极大地增强了药物治疗的效力。
纳米管可以吸取药物分子,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缓慢释放,使可控药剂成为现实。
随着探测纳米世界的新的分析工具的发展,使我们表征细胞的化学和力学特性以及测量单个分子的特性趋于可能[1]。
因此,研究纳米科技在生命医学上的应用,可以在纳米尺度上了解生命大分子的精细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从而获取生命信息。
通过对纳米结构进行控制,还可以制备出与生物兼容的高性能材料,从而带来新一代的医疗修复术和植入物。
只有芯片大小的包含纳米级检测和处理组件的家用诊断器件,将大量进入家庭,从而使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2纳米医学带来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困惑纳米医学可能带来对人和人类未来的困惑。
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生命的操纵似乎将变得无所不能,生命自然属性的可修改性日益彰显,薛定谔曾写过一本《生命是什么》,告诉人们生命与物理、化学之间的关系,而纳米医学的发展将带给人们对生命更多的惊异和对生命是什么的深度困惑。
2.2.1医学物质能被从本质上改变使我们对传统医学的相关定义产生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微观水平可以进一步从纳米级发展到皮米级,纳米探针操纵原子是基于隧道电流,而在利用原子内意义粒子间规律的基础上,是否将使改变原子和原子核成为可能?事实上,在吸收或放射射线的核反应中,改变核子数和改变原子核都已成为现实,现在,我们可以用纳米技术移动原子,而科学的初步发现告诉我们原子本身的属性也是可以改变的,结合原子可以改变、可改变的原子又可被移动,物质的本性将可以由人随心所欲的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预见,我们在对物质的操纵上将可以改变原子和近距离移动原子来改变物质,任何物质都可能被制造出来。
这对于医学的意义是,病毒可能变成维生素,且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来设定它变成哪种维生素或者哪几种维生素的组合。
2.2.2 物质的本质性改变加上深入至微观物质的远程操纵将彻底颠覆医学的传统意义基于信息技术的远程控制已经使我们可以摆脱距离的限制,通过远程操纵我们可以在任何距离远程改变物质。
“由单分子成像和分子手术的单分子操纵可见,对纳米世界的观察和改造可以通过各种单分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来实现,纳米世界与直观的宏观世界还是横着一条鸿沟,但倘若将单分子技术结合计算机的虚拟形式技术,就可以跨越这道鸿沟,将纳米世界转换为三维的直观图像,通过数字手套等工具将分子手术中的AFM探针与样品作用力的控制反馈到类似游戏机控制杆的数字手套上,手指上可感觉到这个放大了的力并进行操纵”[2]。
而且,VR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将沟通纳米世界与宏观世界,有可能普及纳米操纵技术,从仅有少数学者掌握的专门技巧改变为规范的大众都能学会的操纵。
2001年9月机器人“宙斯”在墨西哥对病人进行手术,随后在法国接受纽约医生的指令,成功实施远程手术,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由机器人操作的远程外科手术[3]。
可以预知,被誉为“21世纪的外科手术”的分子手术,将可以远程进行。
这样,在基于纳米技术的物质改变与智能、自动、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下,医生只要操纵机器或键盘就能完成病毒清理甚至转变成别的物质的工作。
站在社会科学角度,在探讨纳米医学带来的以上困惑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更多的看到纳米医学给我们带来的哲学启示和若干新的认识。
同时,和其他新兴生命技术一样,纳米医学的发展也将对生命伦理构成新的更为尖锐的伦理挑战,包括纳米医学使生命延长带来的伦理反思,纳米医学对基因进行修改带来的伦理反思,纳米技术设计人和制造人带来的伦理反思等。
3.纳米医学引发的诸多伦理思考从试管婴儿到克隆人,从器官制造到干细胞移植,新兴生命技术的发展已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若干伦理冲击,而纳米医学由于其可以对人和生命进行更本质性的改变,将使这些伦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深入和更具有挑战性,如纳米医学技术可以使生命延长,但人类允许个体生命的无限延长吗?当纳米医学可以修改基因、改善生命质量、设计和制造完美的人时,人还是人吗?人对完美生命的追求是否会造成人类的第二次进化?在可以修改生命的本技术面前,生命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将何以体现?纳米医学可能引发的诸多伦理问题包括:纳米医学使生命延长带来的伦理反思,纳米医学对基因进行修改带来的伦理反思,纳米技术设计人和制造人带来的伦理反思等。
3.1纳米医学使生命延长带来的伦理反思纳米医学带来的医学革命使人类看到了生命无限延长的曙光,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交叉,使医学诊断、治疗和保健更加自动、快捷,如纳米传感器,只需将人的血液滴在用纳米材料做成的传感器上,就可以通过电流变化判断血液中的癌细胞的种类和浓度;利用纳米颗粒追踪病毒和检验药物对病毒的作用,可类似示踪原子来反应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状况。
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将使临床实验室达到更高水平的统一。
同时,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现代疾病谱中的很多疑难杂症如癌症、“三高”疾病等都得到解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癌症研究所NCI最近提出《癌症纳米技术计划》,将纳米技术,癌症研究和分子生物医学结合,并将通过其院内外计划及纳米标准实验室等三方面来进行跨领域的工作,制定了2015年消除癌症死亡的奋斗目标,2002年11月18日,湖南大学肿瘤研究中心首次将成熟的纳米技术运用道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验中,进行早期诊断[4]。
所有这些为人类生命的延长提供了更多现实可行的新方法。
可以预见,随着纳米生物医学的发展,人类将能在新的分子尺度上揭示人体的奥秘,并更加自由地操纵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生物分子。
本文认为,一方面,从人类长远利益考虑,一代人的生命延长应该不以牺牲下一代人的基本生存利益为底线;另一方面,从生命个体的利益考虑,生命延长应该遵循生命伦理的自主原则,充分尊重个体生命自身的生死意愿,在尽量保证生命质量的基础上延长生命,毕竟,生命的整体价值不是由生命长度来决定的,不可否认,医疗技术的飞跃将有效改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但这种改善和延长本身在一定历史时期必然有它的限度,且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矛盾性,而这种制约和矛盾本身也许正是解决生命伦理诸多问题的内在动力之一。
3.2 纳米医学对基因进行修改带来的伦理反思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因治疗已作为一种全新的生物疗法蓬勃兴起。
纳米医学给基因治疗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
从伦理角度,纳米医学对基因进行修改,用于治疗目的、治病救人,尚可看作是一种新的医疗方法,不至引起太大争议,但与意识有关的治疗尤其是精神疾病和智力疾病的治疗常常也会引发伦理上的争议。
杨焕明教授所说的:“人类的所有基因都是有用的,这是基因多样性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