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


•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若干时段。比如 按照太阳的出没,分为日出、日中、日入。日出也称为旦、 早、朝、晨;日入称为夕、暮、晚、昏,也称为日夕。古 时候人们每日两餐,早饭在日出以后,称为“食时”;晚 饭在日入以前,称为“哺时”(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保持这 一日两餐的习惯和传统)。日入以后先是“黄昏”,然后 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即半夜)。接着是 “鸡鸣”,也称为“昧旦”或“昧爽”,就是天将明的时 候。鸡鸣以后是“平旦”,也称为“平明”,是指清晨天 刚亮的时候。
二、十二地支计时法
•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 二个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 二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 又以十二生肖作代。具体划分如下: 时是十一到一点, 又以十二生肖作代。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 二点为正点; 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 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时是五点到七点, 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 正点; 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 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时是十一点到一点, 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 正点; 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 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 以十点为正点。比如,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 点,以十点为正点。比如,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 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 午时是从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 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午时是从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 也叫“日中” 古书上常有“点卯”的记载,点卯就是在卯时( 也叫“日中”。古书上常有“点卯”的记载,点卯就是在卯时(即现 在的五点到七点)上班报到。 在的五点到七点)上班报到。
• 二是“漏”。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 二是“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 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 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 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 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 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 为计时。原一昼夜分 刻 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 又先后改为96, 又先后改为 ,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 刻;就 , 刻 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 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 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 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个“ 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个“分”不是 现时的分钟,而是“ 在两刻之间, 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 来刻,所以叫做“ 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 叫做“ 秒字由“ 合成,禾指麦禾, 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 秒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 秒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 说明,叫做“ 忽然”一词,秒指极短时间, 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秒指极短时间,忽 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一、特定称谓计时法
• 古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时段。比如春季就分为 孟春、仲春、季春。孟春就是初春或早春,仲春就是春天 中间的一段时间,季春就是暮春或晚春。夏秋冬三个季节 同样如此。 •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 朔、弦、望。晦就是月终;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 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 十五。
四、时、刻、字、秒、忽计时
•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 一个时辰分作八刻, 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 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 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 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 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罪大恶极之犯,应该“ 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 都不得做” 以示严惩。 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 刻以下为“ 关于“ 仍然使用, 下午三点十个字” 其意即“ 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 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 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 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 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 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关于“ 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关于“字”, 下面还将讲到。 下面还将讲到。 •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 以下的分法不详, 律历志》 时间单位,秒以下为“ 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 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 只说:“‘秒 如芒这样细; 如最细的蜘蛛丝” 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 大时” 小时” 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 “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 淡忘, 小时”则沿用至今。 淡忘,而“小时”则沿用至今。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
• 一是“日晷(Gui第三声)”。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 一是“日晷( 第三声) 第三声 器叫做“日晷” 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 器叫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 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 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是以 太阳移动, 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 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日晷 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 在北京故宫里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这就是流传至今的 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 五更” 如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五更” “五更”,如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五更”即 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 此。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 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 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就用 子夜”作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全夜为五个更, “子夜”作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全夜为五个更, 第三更便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第三更便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古人说时 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 黑夜说“ 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 因此又有“晨钟暮鼓”之说。 或“鼓”,因此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 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 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 几点钟” 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 “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 晚又说是几鼓天。(沙溪历史上有更楼桥, 。(沙溪历史上有更楼桥 晚又说是几鼓天。(沙溪历史上有更楼桥,现在还有唯一 的更楼遗址,都可以为此作旁证。) 的更楼遗址,都可以为此作旁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