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诉讼中的规范性文件审查问题研究

行政诉讼中的规范性文件审查问题研究

行政诉讼中的规范性文件审查问题研究摘要依法治国是将国家一般运行生活依照法律规范来组织管理,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

新时期的依法治国关键在于行政权力的制约。

权力的使用并不一定是以无法可依的状态导致滥用,也有可能是以一定的规范文件作为依据进行的所谓合法运用。

如果是依照一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权力运用的情况,即便是社会秩序或者公民个体的权利被侵犯,也难以对相应的行政权力进行追责。

因此2015年《行政诉讼法》将行政诉讼中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将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确立为行政诉讼案件中的一项新制度。

行政诉讼不仅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司法追责,也对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做出司法审查建议。

目前行政诉讼中的附带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尚不完善,司法实践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探寻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合理路径,成为新时期行政诉讼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基本概念开始入手,展开对附带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完善附带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Research on the review of normative documents in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AbstractThe rule of law is to organize and manage the country's general operation and life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norms, and to provide basic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The key to the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lies in the restric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use of power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buse in a state that cannot be relied on. It may also be the so-called legitimate use based on certain normative documents. If the power is applied according to certain normative documents, even if the social order or the individual rights of citizens are violated, it is difficult to pursue the corresponding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refore, in 2015,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included the legality of administrative normative documents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nto the scope of judicial review, and established the incidental review of normative documents as a new system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not only pursues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for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s, but also makes judicial review suggestions for corresponding normative documents. At present, the review system of the attached normative documents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is not perfect,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reasonable path of the review system of the normative documents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the new era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normative document review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view system of attached normative document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review system of attached normative documents.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normative documents; judicial review目录一、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概述 (1)(一)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概念、历史沿革 (1)1.规范性文件审查概念 (1)2.历史沿革 (1)(二)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必要性 (1)1.分权制衡理论基础 (1)2. 实现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 (2)3. 司法实践中规范性文件暴露的问题愈来愈多 (2)二、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之现状与困境分析 (2)(一)当前我国行政诉讼中的规范性文件审查之现状 (2)1. 新《行政诉讼法》生效前的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司法实践 (2)2. 新《行政诉讼法》第53条的特征 (3)3.我国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的意义 (4)(二)困境分析 (5)1. 规范性文件审查的主体 (5)2. 权力机关的审查 (5)3. 机关的审查流于形式 (5)三、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完善 (6)(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6)1. 推动完善立法 (6)2. 加快现行规范性文件的清查与修改 (6)(二)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的构建 (6)1. 清晰规范性文件审查的主体 (6)2. 明确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条件 (6)3. 划定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标准 (7)(三)推动公众参与 (7)1. 增强公众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 (7)2. 增强公众监督意识,推动公众参与监督立法全过程 (7)总结 (8)参考文献 (9)论文提要:本文以行政诉讼附规范性文件司法带审查制度作为研究主体内容,从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概念入手,阐述该制度怎样产生,以及在历史上经历的实质性演进。

自该制度正式确立,司法审查成为行政诉讼维护当事人利益的救济渠道。

该制度本身具有其附带从属性的特点决定了该制度虽然提供救济渠道,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尤其是我国本身没有专门的宪法专门法院的情况下,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只能从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

相应的司法审查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力,规范文件的问题仍然最终归于行政机关修正。

因此现行司法审查仍然要不断完善。

本文共8558字。

主要创新观点:行政诉讼附带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历史演进,论述该制度从隐性到新法正式确立的过程。

以此分析新法确立的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特点和相应的问题。

行政诉讼附带规范文件司法审查因其历史所形成的特点决定了,该制度不具有司法的强制效力,司法审查的制度完善仍然要归于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分权制衡,以权力制衡达到最终的目的,只不过现行的建议只能在于呼吁公众的法律权利意识,以社会监督的方式完善司法审查制度。

一、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概述(一)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概念、历史沿革1.规范性文件审查概念新《行政诉讼法》规定法院对行政诉讼过程中涉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有权对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

因此行政诉讼案件中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系违法操作,并侵犯其权利,且认为行政机关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本身不合法,可以在提起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对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司法审查。

2.历史沿革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探索。

1989年《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负有对相应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文件。

这里的规定,并没有直接提及由法院对相应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但从举证责任和证据出示的角度来说,如果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合法证据进行出示,或者出示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证据,但其内容因系不合法而无法对被告行为提供证明力,那么被告即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因此该规定实际上可以看作是隐性的赋予法院对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权力,也就是规范性文件的隐性审查[1]。

2000年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可以在裁判文书中对合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引用。

裁判文书应为法院对案件事实以及证据材料的证明力的最终结论,用裁判文书将规范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判定,也是以侧面的司法判定过程对文件合法性进行审查。

2004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提出法院对于涉诉的行政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效力判断。

这时候法院较为明确的对文件的效力进行审查,也就涉及对案件的合法性本身进行审查。

2014年《行政诉讼法》修改,新法确立法院对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司法审查制度。

2015年,2018年最高法两次出台司法解释,对附带司法审查做出更细致的规定。

(二)行政诉讼中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必要性1.分权制衡理论基础行政诉讼附带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是以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权制衡理论为基础。

分权思想首先由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提出。

他认为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执行、对外三种权力。

之后孟德斯鸠正式提出三权分立学说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