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常见诊断方法
12
4.组织内虫体检查法 有些原虫可以在动物身体的不同组织内寄 生。一般在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 以其切面在载玻片上做成抹片、触片,或 将小块组织固定后制成组织切片,染色检 查。抹片或触片可用瑞氏染色法或姬氏染 液染色。
13
镜检法为取隔肌肉样0.5~1g剪成3×10mm的小 块,用厚玻片压紧,放显微镜下检查或投放到屏 幕上观察。 消化法为取100g肉样,搅碎或剪碎,放入3L的烧 瓶内。加入10g胃蛋白酶,溶于2L自来水。加入 16ml盐酸(25%),放入一磁力搅拌棒。置于可 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设温于44~46℃。30min 后,将消化液用180μm的滤筛滤入一2L的分离漏 斗,静置30min,放出40ml液体于一50ml的量筒 内,静置10min,吸去30ml上清夜。加入30ml水, 摇匀。10min后,再吸去30ml上清液。剩下的液 体到入一带有格线的平皿内,用20-50X显微镜观 察。
直接涂片法是取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 1~2滴滴于载玻片上,镊取黄豆大小的被检 粪块与之混匀,剔除粗粪渣,抹薄涂匀, 盖上盖玻片镜检。本法最为简便,但检出 率不高。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每个样本应 检多片。
4
2.漂浮集卵法flotation method
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漂浮液,使蠕虫卵、球虫卵囊等浮于 液体表面,易于集中检查。漂浮集卵法对某些线虫卵、绦 虫卵和原虫卵囊有很好的检出效果。缺点是高比重的漂浮 液易使虫卵和卵囊变形,检查时必须迅速,也可在制片时 补加一滴清水。 常用方法为饱和盐水漂浮法。取5~10g粪便置于200ml烧 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盐水(1L水中加食盐400g),搅 拌混合后再加入约20倍的漂浮液,用金属筛或纱布滤去粪 渣,滤液静置30~60min,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 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检查比重较大的虫卵,如棘头虫虫卵、猪肺丝虫虫卵及吸 虫卵时,需用硫酸镁、硫代硫酸钠以及硫酸锌等饱和溶液。
6
4.麦氏计数法MacMaster method
是常用的虫卵计数方法之一。通过虫卵计数,可 以估计动物感染强度。 取粪样2g放入三角烧瓶内,加饱和盐水58ml和玻 璃珠若干,充分震荡使成混悬液,吸取混悬液注 入麦氏计数室,置显微镜下计数计数室(1cm2) 内虫卵数。由于每室混悬液等于0.15ml,结果乘以 200,即为每克粪便虫卵数。通常一次计数4室,然 后按平均值计。本法只适用于可被饱和盐水漂起 的各种虫卵。
25
DNA探针(DNA probe)技术
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DNA片段。 DNA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碱基配对。在变性而 成为单链的被检DNA中加入变性的探针,随着温 度的降低,探针便可与被检DNA中的互补序列形 成双链,这一过程称杂交。通过捕捉探针标记物 释放出的信号,便可知被检DNA中有无与探针序 列相同的DNA。每一种病原体都具有独特的DNA 片段,通过分离和标记这些片段,就可制备出探 针,用于疾病的诊断等研究。
20
免疫酶技术
基本原理 免疫酶技术是继免疫荧光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免疫 标记技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以酶作标记物, 酶对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原理而建立的。酶与抗体或 抗原结合后,既不改变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 也不影响酶本身的酶学活性。酶标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 原或抗体结合后,形成酶标抗体-抗原复合物。复合物中 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底物分解,使供氢体氧化 而生成有色物质。有色物质的出现,客观地反映了酶的存 在。根据有色产物的有无及其浓度,即可间接推测被检抗 原或抗体是否存在以及其数量,从而达到定性或定量的目 的。
16
二、免疫学诊断方法
已报道的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方法很多,包 括变态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 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 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印迹技术等。 此处仅介绍主要几种。
17
间接血凝试验
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 IHA)是凝集试验的一种。抗原与相应抗 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集形 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是否产生凝集现象 来判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称为凝集试验。颗粒性抗原与抗 体直接结合后出现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将可溶 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载 体颗粒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条件 下由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会带动载体颗粒的凝集, 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 颗粒有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羊红细胞),聚苯乙 烯胶乳颗粒,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火棉胶等。以红细 胞为载体时,就称作间接血凝试验。
21
免疫酶技术在方法上分为两类,一类用于 组织细胞中的抗原或抗体成分检测和定位, 称为免疫酶组织化学或免疫酶染色法,另 一类用于检测液体中可溶性抗原或抗体成 分,称为免疫酶测定法。
22
常规免疫酶染色法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 真接法是用酶标记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寄生虫 或其抗原。在含有寄生虫或其抗原的标本固定后, 消除其中的内源性酶,用酶标记的抗体直接处理, 使标本中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然后加底物显 色,进行镜检。 间接法是将含有寄生虫或其抗原的组织或细胞标 本,用特异性抗体处理,使抗原抗体结合,洗涤 清除未结合的部分,再用酶标记的抗抗体进行处 理,使其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抗体复合物, 最后滴加底物显色,进行镜检。
7
5.毛蚴孵化法hatching test
是诊断日本血吸虫及东毕吸虫的方法之一。其依据是血吸 虫卵内的毛蚴在适宜的的条件下能很快孵出,并基本上按 直线运动于水面下,利用这一特性检查毛蚴即可确诊。 取被检粪便30~100g(牛100g)经沉淀集卵法处理,将 沉淀倒入500ml三角烧瓶内,加温清水(自来水需脱氯处 理)至瓶口,置22~260C孵化,第1、3、5h,用肉眼或 放大镜观察并记录一次。如见水面下有白色点状物做直线 来往运动,即是毛蚴,但需与水中一些原虫如草履虫、轮 虫等相区别。必要时吸出在显微镜下观察。气温高时,毛 蚴孵出迅速,因此,在沉淀处理时应严格掌握换水时间, 以免换水时倾去毛蚴造成假阴性结果。也可用1.0%~1.2% 食盐水冲洗粪便,以防止毛蚴过早孵出,但孵化时应用清 水。
2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固相免疫酶测定法中应用最广、 发展最快的一种。其基本过程是将抗原 (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 行免疫酶反应,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 光度计判定结果。
24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已在寄生虫上得到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很多,如核型分析、DNA限制性内切酶酶 切图谱分析、限制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 分析,DNA探针技术,DNA指纹分析, 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随机扩增 多态性DNA(RAPD),核酸序列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寄生虫诊 断及寄生虫分 IHA已广泛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如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阳 性检出率可达91.9~100%,假阳性为0.7~3.2%。 致敏红细胞冷冻干燥后,在4℃可保存1~2年,所用器材 简单,国内均已生产。且方法简便快速,便于基层单位使 用。 缺点是不同实验室制备的红细胞和不同批号制品,其敏感 性和特异性可能不一致,因此试剂制品需标准化和商品化。 另外还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与致敏红细胞的质量 优劣有关。必要时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来排除非特异性反应。
10
血液和组织内虫体检查法
1.鲜血压滴标本检查 自动物耳静脉或颈静脉采血,将采出的血液滴在 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 覆以盖玻片,立即放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检查,发 现有运动的可疑虫体时,可再换高倍镜检查。由 于虫体未染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的光线弱些。 2.涂片染色标本检查 采血,滴于载玻片之一端,按常规推制成血片, 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后用油镜检查。
寄生虫病诊断的常用方法
1
一、病原学诊断方法
许多寄生虫,特别是寄生于消化道的虫体, 其虫卵、卵囊或幼虫均可通过粪便排出体 外,通过检查粪便,可以确定是否感染寄 生虫或确定寄生虫的感染强度。
2
粪便虫卵检查法
1.直接涂片法 2.漂浮集卵法 3.沉淀集卵法 4.麦氏计数法 5.毛蚴孵化法
3
1.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od
5
3.沉淀集卵法sedimentation method
用水处理粪便,经离心或自然沉淀,使虫卵沉淀 集中,更易于检查。 自然沉淀集卵法是取粪便5~10g加水混合成悬浮 液,经40~60孔/2.54cm2铜筛滤去大块物质,静 置15min后倾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层 液体透明为止,最后弃去上层液体,置沉淀物于载 玻片上,镜检虫卵。 离心沉淀法是取1~2g被检粪便于试管中,加5倍 量的水制成悬浮液,经40孔/cm2铜筛过滤到一离 心管中,以800rpm离心3~5min,弃上清,将沉渣 置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本法也适用于检查尿液内的虫卵。
14
动物接种法
有些原生动物,在病畜体内用上述显微镜 检查法不易查到,为了确诊常采用动物接 种试验。接种用的病料、被接种的动物种 类和接种的途径均依病的种类不同而异
15
动物剖检法
在动物死亡(或捕杀)后,首先制作血片,染色 检查,观察血液中有无寄生虫,而后仔细检查体 表,观察有无体表寄生虫。 而后剥皮,观察皮下组织中有无虫体寄生。 将各内部脏器依次取出,先收集胸水,腹水,沉 淀后观察其中有无寄生虫。而后取出全部消化器 官及其所附的肝、胰等腺体。取出呼吸系统、泌 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心脏和大的动脉和静脉血管, 分别进行检查。
11
3.虫体浓集法 上法虽然可以查到血液中的原虫,但血液中的虫 体较少时,则不易查出虫体。为此,常先进行集 虫,再制片检查。其操作过程是,采病畜抗凝血 6~7毫升,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离心5分钟, 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红细 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移入另一离心管中, 补加一些生理盐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离 心10分钟。取沉淀物制成抹片,按上述染色法染 色检查。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病。其 原理是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较正常红细 胞的比重为轻,所以在第一次沉淀时,正常红细 胞下降,而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尚悬浮 在血浆中。第二次离心沉淀时,则将其浓集于管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