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晶学与矿物岩石学复习重点

结晶学与矿物岩石学复习重点

结晶学与矿物岩石学复习重点考试时间:5月14日早上三四节课 考试地点:教一A201题型:填空(20分);岩石命名(20分);问答(30分);论述(30分 )其中:矿物学40%;岩石学60%第一篇 结晶学第一章:结晶学基础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形成的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准晶体:质点的排列符合短程有序但不体现周期平移重复,即不存在格子构造。

3、非晶体:与晶体结构相反,内部质点不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的固体,即称为非晶质体。

4、格子构造的要素包括: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5、格子构造决定了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因而晶体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质:自限性、均一性、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稳定性。

6、晶体的形成过程就是由一种相态转变成晶质固相的过程,其形成方式主要有:由气相转变成晶体、由液相转变成晶体、由固相转变成晶体。

7、晶面发育的一般规律:(1)层生长理论模型(科塞尔理论模型):晶体在理想情况下生长时,先长一条行列,然后长相邻的行列;在长满一层面网后,再开始长第二层面网;晶面(最外面的面网)是平行向外推移而生长的。

(2)布拉维法则:实际晶体的面网常常是由晶体格子构造中面网密度大的面网发育成的。

(3)面角守恒定律: 同种物质的晶体,其对应晶面间的角度守恒。

第二章: 晶体的宏观对称1、对称操作:使对称图形中相同部分重复的操作;对称要素:在进行对称操作时所凭借的辅助几何要素(点、线、面) 。

2、晶体的对称要素有:1L 、2L 、L 、4L 、4Li 、6L 、6Li 、P 、C 。

3、在结晶学中,把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和,称为对称型。

4、3个晶族,7个晶系,32个晶类的划分:5、对称要素的组合定律: (1)如果有一个2L 垂直于n 个n L ,则必有n 个2L 垂直于n L ,且任意两个相邻2L 的夹角为n L 的基转角的一半;(2)如果有一个对称面p 垂直于偶次对称轴n L ,则在其交点存在对称心C ;(3)如果有一个对称面p 包含对称轴n L ,则必有n 个P 包含n L ,且相邻两个P 的夹角为n L 的基转角的一半;(4)如果有一个二次对称轴2L 垂直于n Li ,或者有一个对称面P 包含n Li ,当n为奇数时,则必有n 个2L 垂直或n 个P 包含n Li ,当n 为偶数时,则必有n/2个2L 垂直或n/2个P 包含nLi 。

第四章 单形和聚形1、单形(simple form) :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组合。

2、单形符号(形号):以简单的数字符号的形式来表征一个单形的所有组成晶面及其在晶体上取向的一种结晶学符号;按“先前、次右、后上” 的法则选择代表晶面;3、聚形(combinations):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形的聚合。

在任何情况下,单形的相聚必定遵循对称性一致的原 则,即只有属于同一对称型的单形才能相聚!!!第三章 晶体的定向和晶面符号1、各晶系晶体定向表:第五章晶体的规则连生1、规则连生分为平行连生、双晶。

2、双晶类型:接触双晶、贯穿双晶;双晶的成因及成因类型:生长双晶、转变双晶、机械双晶。

双晶要素:双晶面、双晶轴、双晶中心3、双晶的识别:凹入角;假对称;双晶缝合线;聚片双晶纹;蚀像第六章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1、配位数和配位多面体:在晶体结构中,原子或离子是按照一定方式与周围的原子或离子相接触的,每个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的数目称为该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

以一个原子或离子为中心,将其周围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或离子的中心联接起来,所获得的多面体称为配位多面体。

2、晶格类型:离子晶格-离子键、原子晶格-共价键、金属晶格-金属键、分子晶格-分子键。

3、根据各种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结构不同,可将其分为:惰性气体型离子、铜型离子、过渡型离子。

4、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不同结构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这样一些物质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晶体,则称为同质多像变体。

5、类质同象:晶体结构中某种质点被它种类似的质点所代替,仅使晶格常数发生不大的变化,而结构型式不变,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第二篇岩石学1、矿物是指在地壳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2、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的单体、连生体及集合体的形态。

第七章矿物1、结晶习性: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矿物晶体常常趋向于形成某种特定形态,称为该矿物的结晶习性(简称“晶习”)。

三层含义:1.习见的单形或聚形;2.结晶的完好程度(自形、半自形、它形); 3.晶体在三维空间的相对发育情况:一向、二向、三向等长。

2、单晶体的结晶习性:(1)按晶面发育的完好程度,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

(2) 据晶体在三维空间的发育程度,分为:一向延长型;二向延展型;三向等长型。

(3) 按晶面发育的完好程度,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

3、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

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4、矿物的力学性质:(1)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固有性质,叫做解理。

裂成的光滑平面,叫做解理面;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2)断口:具极不完全解理的矿物,尤其是没有解理的晶质和非晶质矿物,她们受外力打击后,都会发生无一定方向的破裂,其破裂面就是断口(3)裂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有时可沿着一定的结晶学方向裂成平面的非固有性质,称为裂理或裂开。

5、硬度:是指矿物抵抗某种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划、压入或研磨)侵入能力。

摩氏硬度计十种矿物的维氏硬度如下(单位kg/mm2):①滑石②石膏 35 ③方解石 172 ④萤石 248 ⑤磷灰石 610 ⑥正长石 930 ⑦石英 1120 ⑧黄玉 1250 ⑨硬玉 2100 ⑩金刚石≈100006、矿物形态:7、矿物的磁性:指矿物能被永久磁铁或电磁铁吸引或排斥的性质。

8、水在矿物中的作用: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层间水、沸石水。

9、矿物的表示方法:1)实验式:仅表示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

2)结构式:即晶体化学式。

既能表明矿物中各组分的种类及其数量比,又能反映出它们在晶格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存在形式。

第八章岩浆岩1、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也可称之火成岩。

或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2、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其挥发份和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2、SiO2 是最重要的成分。

是岩石酸性程度(基性程度)的标志。

超基性岩SiO2<45%;基性岩 SiO2=45~53%;中性岩 SiO2=53~66%;酸性岩 SiO2>66%;通常根据岩石中SiO2 及 K2O+Na2O 含量以及里特曼指数,可将岩石划分为:钙碱性系列: (σ<3.3);碱性系列:(σ=3.3~9〕;过碱性系列: (σ>9)3、岩浆岩化学成分变化规律4、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 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

5、岩浆岩的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6、显晶质结构: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分为:(1)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2)中粒结构:矿物直径2~5mm(3)细粒结构:矿物直径2~0.2mm(4)微粒结构:矿物直径<0.2mm7、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

8、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结构、半自形晶结构。

9、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是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上升及活动方式等等。

岩浆岩的相:是指岩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特征。

10、按照形态特点,整合侵入体得产状分为:岩床、岩盆、岩盖、岩鞍;不整合侵入体的产状分为:岩脉、岩墙、岩株、岩基。

11:目前一般将侵入岩分为三种相:.浅成相、中深成相、深成相。

12、依据岩浆岩的矿物成分:钙碱性岩、碱性岩、过碱性岩。

13、火山喷发方式:熔透式喷发、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14、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

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15、六种典型的岩浆岩矿物共生组合(1)橄榄石-辉石组合: 相当于超基性岩, 钙、铁、镁多而硅少,且贫碱,出现大量镁铁矿物(橄榄石-辉石等),不出现石英和长石。

(2)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相当于基性岩,铝和钙较多,铁、镁和硅均较充分,主要形成基性斜长石和辉石,二者近于1:1,不出现石英。

(3)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钠、钾略有增加,铝、硅、钙、铁、镁均较充分,主要形成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可能出现少量石英和钾长石,浅色矿物:暗色矿物≈2:1。

(4)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钠、钾、硅含量高,铁、镁、钙低,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等浅色矿物为主。

(5)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其SiO2 相当于中性岩,钠、钾高而铁、镁低,大量出现钾长石。

(6)霞石-钾长石组合:其SiO2 接近于基性岩(平均53.36%〕,钠、钾含量很高,出现霞石,因钠过多,故常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第九章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