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天灸新疗法与应用毛进军
天灸的概念
• 天灸,是中医灸疗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 ”,“冷灸”,也称 “中药贴敷”,“药物发泡”, “敷贴发泡”。又称发泡疗法。
• “天灸疗法”是依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顺应 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的传统外治法,是中医 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 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 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
• 冬病夏治是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运用四时阴阳变 化规律顺势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体现了中医“治未 病”的理念。
• “冬病夏治”是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平衡观 点,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气学说观点 及天人相应的观点为基础,对冬季易发疾病或冬季症 状加重的疾病以及虚性体质,在夏季时借助自然旺盛 之阳气,通过温阳补益祛寒的治疗手段,扶正祛寒, 调整人体阴阳,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缓解或控制疾 病发作。
体质调查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调查人群中以亚健康状态人群所占的比例相对 较高(60.63%)。
体质调查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
调查人群中以平和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41.8%)。偏颇 体质以阳虚质(16.63%)、气虚质(10.26%)所占的比例 相对较高。
体质调查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
家张景岳·《景岳全书》)
• “今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
以至秋冬多息疟泄,以阴胜之为病也。”(张景岳·
《 《类经》)
三伏天天灸理论依据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 中医学受阴阳五行为构架、“天人合一” 思想的深刻影响,而提 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应”的原理,在《黄帝内经》中处处体现-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体质调查研究——阳虚质不适症状特点
体质调查研究——阳虚质亚健康类型特点
失眠亚健康、疲劳亚健康、疼痛亚健康阳虚质的 发生率较高。
体质调查研究
• 经研究显示人群中阳虚质在偏颇体 质类型中发生率较高,其伴随的不 适症状亦令人困扰不已,因此,如 何通过调养,改善体质,提高生活 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调
中药汤剂、膏滋药
食疗
冬病夏治
外调
针、灸
春 夏
天灸贴敷
养
精神调摄
阳
其他 起居调摄
运动疗法
天灸疗法历史沿革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十 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用芥 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的方法
◎《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 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 揭出。”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露水,八月朔日收取, 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劳瘵,谓之天 灸”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介绍了天灸疗法可以截疟。
天灸疗法历史沿革
◎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是一位专擅膏药疗法且卓有成就 的医生。其著作《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了精辟的 论述:
➢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所异者法耳。”
天灸疗法历史沿革
◎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宗懔(约500——约563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点儿头 额,名为天灸,以厌疾。”古代旧俗以朱水点额或身 以去病灾,谓天灸。
◎元末明初的学者陶宗仪编纂《说郛》卷三二引《潜居 录》:“八月朔,以碗盛取树叶露,研辰砂,以牙筯 染点身上,百病俱消,谓之天灸。”
• 中医学强调辨体论治、辨证论治,冬病 夏治适合虚寒证、阳虚质之人。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
从生活方式看养阳的重要性
古人认为生活调摄不慎导致阳气耗损: • “凡寒病之由于外者,或由风寒以伤形,或由生冷以
伤脏;其由于内者,或由劳欲以败阳,或由禀赋之气 弱;盖阳虚之候,多得之愁忧思虑以伤神,或劳役不 节以伤力,或色欲过度而气随精去,或素禀元阳不足 而寒凉致伤等,病皆阳气受损之所由也。” (明代医
• 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体之生气与自然界之生机同步,这 是古人在养生之道中获知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理。
• 阴阳变化是自然界四季气候更替、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源。天人 合一,人体之阴阳亦如此循环无端,此消彼长,互相根本。冬病 夏治乃顺阴阳之变化。
• 三伏天,伏者,言金之降气,地面之阳气降伏入于土内,此时人 之阳亦盛于表,肌腠疏松,吸取自然下降之阳气,即可补阳而祛 寒,从而达到顺气养生、顺势而治的目的。
➢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拨病外出 之品为引。”
➢ “须知外治者,气血流通即是补,不药补亦可”。
天灸疗法历史沿革
• ◎天灸治疗哮喘最早见于清代医家张璐著《张 氏医通》。
• 《张氏医通》:“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 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 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 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 匀,姜汁调匀涂肺俞、膏盲、百劳等穴。涂后 麻木疼痛,切勿便去,侯三柱香,方可去之, 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
经方天灸疗法与应用
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毛进军
2013-07-06
古代天灸图
体质调查研究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亚健康状态中 医辨识与分类研究》课题,采用《个体身心健 康调查量表》对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 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共 8627 人)进行了亚 健康状态辨识、体质辨识及其它相关因素的调 查,已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验收。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
• 生活方式与阳虚质的发生率较高存在一定的关 联。在现代社会,提倡冬病夏治,不仅要借助 药物去养阳祛寒,亦需从生活方式调摄去养护 阳气,方能全面突显冬病夏治的意义。
冬病夏治—春夏养阳
• 清代医家章虚谷在《医门棒喝·人身阴阳 体用论》中指出:“夫医为性命所系, 治病之要 ,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 而后方能调之使安。察之之道,审其形 、色、气、脉而已”。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平和质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1.70%), 其次为阳虚质(19.61%)。
体质调查研究——阳虚质年龄特点
年龄越大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质调查研究——阳虚质性别特点
调查人群中,男性4467人,其中阳虚质440人,占9.85 %;女性4160人,其中阳虚质963人,占23.15%。女 性人群阳虚质的发生率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