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4
病因
▪ 主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较多见。 亦有厌氧菌感染。这类细菌对鼓室及乳突的破坏 力较强。
5
病理
▪ 粘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活跃。 ▪ 骨质破坏。听小骨、鼓窦、乳突、面神经骨管。
▪ 中耳肉芽或息肉形成, 可至引流不畅。较易引起 并发症,有一定危险性
▪ 硬化灶和纤维化粘连形成。听力下降明显。 ▪ 鼓膜边缘性或持续性中央性穿孔,上皮化生或脱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分为两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胆脂瘤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是发生于中耳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深度涉及中耳粘膜、骨膜及骨质,范围可
达鼓室、鼓窦、 乳突、咽鼓管。 临床特点为间断或持续性长期耳流脓,鼓
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方法。
❖抗生素溶液:
0.25-0.5%Chloromycetin So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Aureomycin So1 0.3%氧氟沙星滴耳剂 ❖ 消炎收敛剂:
抗菌消炎
4%B.G. 4%B.A.
消炎、收敛,有助干耳。
复方尿素滴耳剂
一般不用粉剂。因穿孔稍小,散剂堆积,则可 能导致引流不畅。
鼓膜穿孔及 紧张部 鼓室病变 中央性穿孔
鼓室无肉芽 听骨无明显破坏
骨疡型
中耳胆脂瘤
持续性
持续性,但有时量 少,不出外耳道。
脓性 量少、臭
脓性、恶臭,含豆 腐渣样或鳞屑状物
紧张部大穿孔 松弛部或紧张部后 或边缘穿孔, 上边缘穿孔。鼓室 鼓室内可有 腔
肉芽或息肉; 可见灰白色胆脂瘤 听小骨有轻重 上皮。听小骨坏死 不同的破坏。
继发胆脂瘤。
6
临床表现
➢ 耳流脓。 长期。粘液脓性。
病程 :数年或十年以上。 间歇性: 两次流脓之间可干耳、但穿孔不愈。 持续性: 无干耳间歇期。
脓液性质:粘液性、粘液脓性。 气味: 无味、异味。
7
临床表现
➢听力下降。传导性→混合性。 ➢耳鸣。 多为低音调。
8
临床表现
检查: ▪ 鼓膜穿孔。中央或边缘。肉芽。脓性分泌物。 ▪ 听力下降。纯音测听为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下降。 ▪ 颞骨高分辨率CT薄层扫描。乳突多为板障型。气
膜穿孔, 听力下降。
2
病因
主要病因: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迁延成慢性。(多 见)
▪ 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见于营养不良,糖尿病, 慢性贫血,小儿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之后。
▪ 鼻腔鼻窦、咽部慢性疾病,咽鼓管功能不良。
3
• 男,34岁; • 左耳耳闷、耳鸣 耳痛、
流液、左侧头痛、眩 晕伴听力下降8月余; • 有肾病综合征8年,现 已临床治愈;有2型糖 尿病5年。血糖控制不 佳。
26
治疗
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
1 彻底清除胆脂瘤病变。 2 重建传音机构。 3 获得干耳。 4 预防颅内外并发症。
27
手术适应症:
中耳胆脂瘤,一旦确诊, 原则上尽早施行手术。
28
手术种类:
经典的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 四腔合一 缺点:听力损害严重。不提倡。 仅适用破坏范围较广的胆脂瘤型中耳炎。 破坏范围较广的骨疡型中耳炎。 具有混合型聋、不可复性咽鼓管功能 障碍的中耳炎。
鼓窦、乳突区。
可侵及面神经骨管,迷路,耳蜗及颅中窝及颅后窝底。 引起各种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危及生命。
22
临床表现
耳流脓:持续性流脓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病程:
持续性流脓数年或十年以上。
持续性流脓:无干耳间歇期。
脓液性质: 纯脓性。
气味:
恶臭。
23
听力减退。 程度轻重不一。 听力减退的性质 一般为传音性。如病变累及内耳
改良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 保留鼓膜紧张部及残余听骨。
优点:保留一定程度的听力。 适用病变局限上鼓室的胆脂瘤型中耳炎。
29
鼓室成形术:显微手术,清除病变 鼓膜成形(筋膜,软骨)。听小骨移植
方式:开放式 开放上鼓室、鼓窦、乳突,清除病变 不保持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
完壁式 清除病变 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完整性。

13
鉴别诊断
外伤性鼓膜穿孔
❖有外伤史 ❖穿孔不规则,边缘锐利无增厚。 ❖无长期耳流脓。
14
治疗
原则:控制感染,去除病因。清除病灶, 通畅引流。提高听力。
1 药物治疗:控制感染 清除脓液:局部脓液不清洗,任何局部抗炎 药物都无效。 3%H2O2 So1 清洗 负压吸引,彻底清洗分泌物。
15
局部用药:
鼓膜修补或鼓室成形术。
18
中耳胆脂瘤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是发生于中耳内的上皮性的类囊性结构。 胆脂瘤具有较强的溶骨作用,因此具有侵袭性。 易破坏中耳周围骨质,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 中耳胆脂瘤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后天性又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
19
发病机制
袋状内陷学说(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腔负压→ 鼓膜松驰部或后上部袋状内陷→ 鼓膜上皮脱落及角化物不断堆积→ 囊袋扩大→胆脂瘤 →破坏周围骨质→ 骨炎、骨质吸收,肉芽组织生长。
(如迷路瘘管)可出现混合性听力下降。 眩晕:
提示病变已侵及内耳。最易受侵的是外半规管。 耳痛耳鸣:
耳痛:病变妨碍分泌物引流所致。 耳鸣:低音调。细菌毒素影响耳蜗则为高音调。 头痛:如发生头痛常为严重并发症的征兆。
24
诊断
掌握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
流脓时间
单纯型
多间歇性
脓液性质 粘液性或粘液脓 性,量多,不臭
25
单纯型 骨疡型
听力
轻度传导性 较重的传导


颞骨CT扫描 无骨质破坏 鼓窦区有边 缘模糊透光 区
并发症: 治疗原则:
一般不引起 可引起颅内 严重并发症 外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或手术治疗
中耳胆脂瘤
严重的传性聋 或混合性聋 鼓窦、乳突区 有边缘光滑、 锐利的骨质破 坏区。 常引起并发症
尽早手术治疗
原因:鼓前峡和鼓后峡全部或部分闭锁, 上鼓室、鼓窦乳突与中、下鼓室及咽鼓管之间 完全不通 或不完全相通
20
发病机制 上皮移行学说(后天继发性胆脂瘤)
鼓膜穿孔边缘上皮角化物脱落于鼓室鼓窦→ 聚集成团,中心腐败、体积增大→胆脂瘤。
21
病理
复层鳞状上皮﹢脱落的角化物→胆脂瘤。 胆脂瘤体积因上皮不断脱落堆积→增大。(滚雪球效应) 胆脂瘤上皮产生的蛋白酶,胶原酶→不断溶骨。 进行性骨质破坏并有感染。病变多在上鼓室、
房内软组织影。骨质破坏,
9
诊断
长期间断或持续性耳流脓。 鼓膜长期穿孔。 听力下降。 颞骨CT扫描。
10
鉴别诊断
中耳癌
❖ 好发中年以上患者 ❖ 有长期中耳炎流脓病史,近期耳内出血,耳痛。 ❖ 耳内多量肉芽或息肉样组织,触之易出血。切取后又
迅速生长。 ❖ 局部病检可确诊。
❖ 颞骨CT扫描骨质不规则破坏。
11
鉴别诊断
肉芽型鼓膜炎 纯脓性分泌物。 鼓膜表面颗粒样肉芽, 无穿孔。
12
鉴别诊断
结核性中耳炎 ❖多伴有其它部位结核,如肺TB、颈淋巴TB。 ❖脓液稀薄,听力损害明显。 ❖早期可见特有的多发性鼓膜穿孔。 ❖颞骨CT扫描有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 ❖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抗酸杆菌阳性。 ❖肉芽组织活检。
16
2 鼓室肉芽及息肉的治疗
耳内镜下清除肉芽及息肉,通畅引流。 ❖ 肉芽较大,用中耳刮匙刮除或用中耳钳摘
除。(常规送病 检)。 手术后创面用4%B、G纱条贴敷,阻止肉芽 再生。 刮取时勿用暴力,防止损伤面N。
17
3 手术疗法:
手术目的有三: ①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 ②争取干耳。 ③尽量保持听力或增进听力。 手术适应症: ▪ 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新论:中耳炎症已吸收,干耳3个月,建议
优点:保留或提高听力 缺点:完壁式不易早期发现复发胆脂瘤 适应症:
传导性听力下降 咽鼓管功能良好
30
总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共同的临床特点是: ① 长期持续或间歇性耳流脓。 ② 鼓膜穿孔。 ③ 听力下降 。
分泌性中耳炎的特征是: ① 鼓室积液。 ② 传导性听力下降。 ③ 鼓膜无穿孔。
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