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01T10:19:24.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5期供稿作者:范志广朱俊英马虹宇[导读] 肝纤维化时,肝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
测定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指标。
范志广朱俊英马虹宇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
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查并诊断。
结论MAO广泛分布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
中,在细胞内定位于线粒体膜外,血清MAO活性升高常见于器官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和肢端肥大症,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
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活性增加。
肝纤维化时,肝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
测定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指标。
【关键词】肝纤维化指标化验检查一、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测定【参考值】速率法:≤3U/L。
【临床意义】MAO广泛分布于肝、肾、胃、小肠及脑组织中,在细胞内定位于线粒体膜外,血清MAO活性升高常见于器官纤维化,特别是肝硬化和肢端肥大症,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
1.肝脏病变80%以上重症肝硬化患者及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MA0增高,但对早期肝硬化反应不敏感。
急性肝炎和轻度慢性肝炎大多正常,但若伴有急性肝坏死时,MAO从坏死的肝细胞中逸出使血清中MAO增高,中、重度慢性肝炎有50%的患者MAO增高,表明有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形成。
2.肝外疾病肢端肥大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硬化症等,或因这些器官中含有MAO,或因心功能不全引起心源性肝硬化或肝窦长期高压,MAO也可增高。
二、血清脯氨酰羟化酶(PH)测定【参考值】 28~5lμg/L。
【临床意义】脯氨酰羟化酶(PH)是胶原纤维合成的关键酶,能将胶原α-肽链上的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
在脏器发生纤维化时,PH在该器官组织内活性增加。
肝纤维化时,肝胶原纤维合成亢进,血中PH酶活性明显增高。
测定PH活性可作为肝纤维化指标。
1.急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转移性肝癌脯氨酰羟化酶大多正常。
2.慢性中、重度肝炎有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形成脯氨酰羟化酶活性增高。
3.诊断肝纤维化。
肝硬化及血吸虫性肝纤维化,PH活性显著增高,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数伴有肝硬化,PH活性也增高。
4.肝病随访、动态观察及预后诊断。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PH进行性增高,提示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加重。
若治疗后PH逐渐下降,提示治疗有效,患者处在康复过程中。
三、血清透明质酸(HA)测定【参考值】化学发光法:<100μg/L(<(100ng/ml)。
【临床意义】 HA是人体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由组织内间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产生,经淋巴进入血流。
血液中的HA主要由肝脏摄取、分解,当肝脏损害时血清中HA异常增加,这是一项比较敏感的肝功能试验。
1.肝炎患者随着急性肝炎向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发展时,血清HA可逐步升高。
2.早期肝硬化时血清HA增高不明显。
其机制可能在早期肝硬化时常伴有活动性纤维化,但肝损害尚不严重。
3.晚期肝硬化时多属陈旧性肝纤维化,肝损害严重,血清HA可显著增高。
4.肝癌患者血清HA显著升高,有报道恶性肿瘤患者体液或组织中HA水平升高,故HA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
5.成纤维细胞和网状细胞肉瘤、间皮瘤、肾母细胞瘤等,血清HA也会升高。
6.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和慢性肾衰竭患者HA均显著升高。
四、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测定【参考值】化学发光法:<30μg/L(<30ng/ml)。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PⅢP增高,肝炎消退时转为正常。
若血清PⅢP持续增高,提示转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PⅢP检测还可鉴别慢性持续性肝炎与慢性活动性肝炎。
2.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血清PⅢP含量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性及肝组织学改变,是诊断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良好指标。
伴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亦明显增高。
但在肝硬化晚期,因PⅢP合成率降低,血清中PⅢP反而低于早期。
3.酒精性肝炎血清PⅢP明显增高,并与PH活性相关。
4.用药监护及预后判断,血清PⅢP可用于免疫抑制药(如甲氨蝶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监测,并可作为慢性肝炎的预后指标。
用于连续动态观察肝硬化情况,可避免肝穿活检。
五、血清Ⅳ型胶原测定
【参考值】化学发光法:<30μg/L(<30ng/ml)。
【临床意义】Ⅳ型胶原是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指标,其浓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由血清Ⅳ型胶原浓度推测肝硬化的程度。
1.急性肝炎时,虽然有大量肝细胞破坏,但因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故血清Ⅳ型胶原浓度无明显改变。
2.Ⅳ型胶原是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指标,肝纤维化早期血中PHIP和Ⅳ型胶原均增高,但Ⅳ型胶原在反映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发展趋势方面优于PⅢP。
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Ⅳ型胶原水平依次明显增高。
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明显增高。
3.在慢性丙型肝炎时,Ⅳ型胶原不仅可以评价纤维化程度,还可以预测干扰素抗丙肝疗效。
血清Ⅳ型胶原>250μg/L时,干扰素治疗无效。
4.肾纤维化、中晚期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等,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也可显著增高。
六、血清层粘连蛋白(LN)测定
【参考值】化学发光:<50μg/L。
【临床意义】
1.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LN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有门静脉高压者高于无门静脉高压者。
一般情况下,LN水平越高,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2.酒精性肝病、肝癌患者血清LN水平也明显升高。
3.此外,大部分肿瘤,尤其是肿瘤浸润、转移的患者,血清LN水平亦升高。
4.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血清LN也可升高。
参考文献
[1]李定国,李萍.诊断学,2001.
[2]杨肇立,李俊如,李健.检验项目选择及临床应用要点.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