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硚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7年整体绩效目标自查报告
2017年我委紧密围绕绩效管理推动发展目标,大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全力打造健康产业支持环境,认真完成10项目标任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17年我委承担的绩效管理推动发展目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环同济健康城建设、启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监管、计划生育、疾病预防应急处置等10大项均已按要求全部完成。
二、特色亮点
(一)国卫复审工作圆满完成
经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武汉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我委在国卫复审第三方考评中荣获全市排名第四,病媒生物监测水平位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一。
在市卫计委“五小”专项整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上代表唯一城区发言,硚口区工商局等25家单位荣获“武汉市健康促进示范单位”和“武汉市无烟单位”称号。
(二)健康产业发展硕果累累
打造中部健康产业园标杆,签约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
建德美诺生命科学研究院,引入奥运冠军团队,积极打造中奥健康体育中心;
(三)医疗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成就斐然,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莹医生带领的家庭医生团队,被国家卫计委授予“2016-2017年度优秀家庭医生团队”,黄莹医生被中国家庭报社评为“百家健康守门人”,相关主题新闻报道《给生命以尊严和快乐》荣获“武汉市卫生计生好新闻奖”;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做交流。
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湖北省示范国医堂,为居民就诊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四)计划生育服务有力保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优质计划生育服务,国家卫计委选定硚口区为“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试点单位”;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扎实开展,成亚平同志获得全省出生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张峻等四名同志获得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程度稳步提升,硚口区古田街汉口春天社区获得2017年国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
三、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我委承担本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牵头责任,持续推进创建卫生先进单位、街道(社区)工作,常态化开展周末卫生
日活动,全区病媒防治水平达到C级以上,完成城中村、农贸市场等19个必查部位专项整治,清理清查卫生死角,实施社区外环境除害承包工程及集中消杀工作,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全市以820分通过全国爱卫办复审暗访。
(二)“环同济健康城”建设
健康产业坚持项目推进和招商突破,成效显著。
完成“环同济建康城”更新改造规划,动静区得到合理分布调整,已重新规划企业布局范围。
积极推进同济医学院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建设,大楼已于2018年1月2日封顶。
成功引进健康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27家。
成立“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基金”、“环同济健康城”人才奖励资金等,积极开展“双百万”活动集聚人才资源。
组织现场招聘,提供实习与就业岗位,积极引导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健康服务业人才留在硚口。
(三)启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
已完成创建全省健康保险创新示范区。
已与中电数据、同济现代签订“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
积极引导健康之路参与“互联网+健康医疗”建设与应用;积极引导分级诊疗企业与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
联合平安保险医疗健康管理湖北分公司建立医疗数据共享平台。
(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为462070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人
次数为96505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量为855人次;2017年我区医联体内下转患者110例,2016年同期下转患者86例,增长率达到28%,超过绩效目标值;医疗联合体综合医院下派专家数为418人次。
建立汉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三人民医院、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一医院、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普爱医院等3个紧密型医联体。
区公办医疗机构已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公立医院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的新机制。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2017年采购812次,均在湖北省基本药物采购网上平台进行采购,网上采购率100%,总计药物销售费用为556.1949万元,其中基药销售费用为471.333万元,销售基本药物比例为84.74%。
大力推进市、区属公立医院就诊“一卡通”、病历“一本通”、同级医院检查化验结果“一单通”的“三通”工作,在全市“三通”工作中排名第一。
(五)基层医疗机构建设
长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提档升级,汉正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扩建装修。
出台《硚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点》,每季度开展专项督导,半年全面督导考核一次,全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结合季度、半年、全年考核结果进行考核结算。
将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的试点单位,目前与民政全面合作开展“133”工程。
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开展签约工作,现已累计签约26.1978万人。
医护人员全年完成4门网络继续教育学习及考试1500余人次,各类继教培训达到2023人次。
(六)中医药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全年处方59732张,中医处方24998张,中医处方率41.85%,达到35%目标值;65岁以上老年人77881人,中医药健康管理39044人,覆盖率50.13%,达到目标值45%;0-36个月儿童30042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4894人,覆盖率49.58%,达到目标值45%。
(七)医疗机构监管
硚口区现有有证医疗机构共计327户,2017年度全年对有证医疗机构监督检查536户次,监督覆盖率超过100%;全年通过社会举报或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无证行医共计48户次,取缔48户次,查处率100%。
制定区医疗质控中心工作计划,调整了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包括部、省属、市属、区属50名医疗专家,组织12批次相关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3次过度医疗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医疗质量检查3次,对264家单位现场指导整改。
(八)计划生育
与全区各部门、街道签署党政线和部门线计生管理目标,完成年度目标督办调度,组织计生工作全面督办和重点工作督办,完成了全年计生目标。
出生人口性别比109.33;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105.13。
全员人口数据库主要指标完整准确率99.99%,完成市目标值。
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及各项措施,落实好生育两个以内小孩生育服务登记工作,规范再生育审批,开展基本生育服务免费试点。
(九)疾病预防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生1起,处置1起,处置率100%;法定传染病诊断17891例,报告17891例,报告率100%,及时审核17891例,及时审核率100%。
(十)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新增服务业小进规3户;招才引智、人大议案办理完成区下达目标任务
完成招商引资5.15亿元;新增服务业小进规3户(武汉朗迪远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德韩口腔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武汉蓝天医院);订单式培养10名全科医学生;区下达议题案46件,已全部回复,满意率100%。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深化医养融合方面需多部门联动,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方面还需花大力气。
同时失独家庭对养老要求较为迫切,少数失能、半失能老人要求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等
诉求亟需多方合力解决。
(二)加强计划生育基层队伍建设和组织管理,保持计生领导和人员相对稳定。
(三)我区基层医疗技术及优质资源不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医生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能很好胜任社区“健康守门人”的职能。
同时,在分级诊疗模式中,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各有分工。
硚口医疗资源丰富,特别是三级医院较多,各级医院都存在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很难将恢复期病人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四)健康产业发展缺乏更有力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五、对2018年推动发展专项目标设置的建议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卫生计生事业的各项指示,促进卫计事业健康发展,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迫切需求,拟设置以下绩效管理目标:
(一)加大健康产业投入力度,保证健康产业向好向快发展,拟设置:打造“同济校友会健康产业园”、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示范中心、推进德诺美生命健康科学研究院项目、推进“同济精准医疗核心区”项目、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讨会、第二届健康服务业发展研讨会以及健康服务企业引进等相关指标。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
设。
拟设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和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等相关指标。
(三)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拟设置深化医联体建设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等相关指标。
(四)协调各项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拟设置优化生育服务管理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