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认识和使用宣纸

如何认识和使用宣纸

如何认识和使用宣纸宣纸因安徽宣城生产书画纸而得名,宣纸已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

现在生产宣纸的地方除了安徽外,还有四川的夹江宣、浙江的富阳宣和温州的皮宣等。

宣纸的种类市场上有很多名称,有时会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初学者更是无所适从。

其实归纳起来并不复杂,可以一目了然的。

按加工方法分类,一般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

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

写意画多用它。

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尤其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

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

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及行笔速度,方可得心应手。

熟宣加工时用胶和明矾等涂过,(我们经常将其合起来说“胶矾”)有了明矾就会使水墨留在纸面上,失去了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

胶的作用是将明矾固定在宣纸上。

由于胶矾的作用,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特性,宜于绘工笔画或书写蝇头小楷,而非水墨写意画。

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现在市面上的熟宣主要有以下几种:蝉翼——纸质很薄上面撒有细细的云母;云母——用净皮加工的熟宣,撒有云母;冰雪——较云母厚些的撒有云母的熟宣;清水——没有云母的熟宣。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煮椎宣、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另外还有用生宣制作的洒金、洒银宣也是半生熟的。

由于要将金银颗粒粘固在宣纸上需要在纸上刷胶,这层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生宣的吸水性,使其具有半生熟的特性。

宣纸按用料配比不同,又可分为棉料、皮料、将净三类。

其中又有单宣、夹宣、二层、三层等之分,规格上有4尺、6尺、8尺、丈二、丈四、丈八等。

一般来说,棉料是指原材料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净皮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而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达到80%以上。

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

如果您是写书法一般用棉料就可以了,不是书法不可以用净皮和特净,只是书法相对不要求有丰富的水墨效果和很强的拉力,棉料足以。

明白了宣纸的类别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了。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

以牋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牋,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

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牋。

「轻脆」,即其特性。

蜀牋: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牋,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牋、谢公牋等。

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

「谢公牋」以师厚创牋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牋。

「薛涛牋」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牋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牋,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牋、蜡牋,今天已很少见,冷光牋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

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牋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

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牋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

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桿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

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

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

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

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

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

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

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在使用宣纸前,先要了解一下所用宣纸的性能。

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好而且比较绵厚,墨汁中要兑以清水调匀后使用;如果纸质较薄,墨汁中可少兑甚至不兑水使用。

也可先用毛笔蘸些墨汁在所用宣纸纸角上点一下,看其墨汁洇出速度及大小范围,如果洇的快、且范围大,说明纸质薄,墨要浓一些,书写速度要快一些;如果墨点洇出速度慢且范围小,说明纸密质厚,墨可适当稀一些,书写速度放慢些。

有的宣纸纸质较差,墨迹会灰,要用浓墨书写,不然,字会缺乏精神。

转徐老师博文宣纸品种非常多,但使用时主要是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使用。

宣纸按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

生宣由于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

如平宣、净皮宣、夹宣等。

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

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写意山水多用它,一般写大字与行草书也使用它。

生宣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非熟练者不易掌握,也正是这种神奇的多变性,吸引了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巨匠在追求墨韵、变化的方面付诸了不懈的探索。

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作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不同的生宣纸显现的湿染性程度也有差异。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

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吸水和化水程度比生宣差比熟宣强,如二层玉版、三层玉版等。

半熟宣的这种特性易于写小楷。

到商店里购买宣纸,判断生宣与熟宣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水来检验,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作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不同的生宣纸显现的湿染性程度也有差异,这种湿染性运用在国画表现中可以增强韵味和层次感,运用到书法创作上,书写者具备较强的书写功力后,能够很好地驾驶水墨的湿染性后,可以利用水墨落入纸内产生的四下流溢特性将水墨转入向内渗透,这样,留在纸张表面的墨迹渗透到纸张的内部,当书写者练就入木三分的书写功夫后,生宣具备的湿染性使得书写的字体饱满而刚柔并济,作品装裱后,水墨线条会透露出圆润立体的视觉冲击力。

由于生宣具有独特的湿染性,使得书写变得难上加难,因此,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

对于湿染性现象,其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宣纸的大小当然是根据作品需求、书写内容与字体大小来决定。

宣纸的花色要根据书写内容、客户的要求、环境的搭配来决定。

1、按加工方法分类,宣纸可分为为宣纸原纸和加工纸。

A、宣纸原纸: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好坏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了,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即为宣纸原纸。

B、加工纸: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变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的纸统称加工纸,加工不包括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

用骨胶、明矾、石蜡、云母、锡箔、染料、颜料等材料,通过打磨、上色、印刷等加工方式,将生宣加工成色宣、洒金宣、洒银宣、描金宣、描银宣、泥金宣、泥银宣、矾宣、粉蜡笺、砑光玉版宣、虎皮宣、水纹宣、花草宣、册页、瓦当、扇面、信笺、印谱等宣纸工艺品。

2、按纸面洇墨程度分类,宣纸分可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三种。

A、生宣:生宣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保留了渗化、吸水等特性,润墨性很强的普通宣纸。

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

生宣适用于书法、绘画、裱托、拓碑等。

生宣写字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B、熟宣:熟宣是在生宣上加刷一层胶矾,使其失去渗化和吸水特性。

因此,熟宣也称作“矾宣”。

因加工时加入胶、矾等物质,故纸质较生宣为硬,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吸水能力弱,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可反复渲染上色,作细致的描绘,适用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画等。

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

因加工工艺的改进,熟宣现在也有直接在造纸原料中加入胶矾水,一次性捞制而成的。

C、半生半熟宣:亦称煮锤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熟宣作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

半生半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

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用指尖蘸取少量清水接触纸面,水份立即散开水透纸背的即为生宣;水份凝聚基本无变化纸张背面无水痕的,即为熟宣;水份能散开,但散开速度较慢的为半生半熟宣。

3、按原料配比分类,宣纸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A、棉料:青檀皮约占30%至40%;稻草约占6%0至70%。

在书法上,行书、草书一般适用棉料;在绘画上,棉料适用于写意花鸟、人物等;另外,棉料类宣纸还适用于木板水印、装裱、金石、拓片等其它用途。

B、净皮:青檀皮约占60%至80%;稻草约占20%至40%。

在书法上,净皮类宣纸适用于隶书、篆书、行书、楷书等;在绘画上,适用于水墨山水、写意人物、焦墨山水等。

C、特净:又称“特皮”、“特净皮”或“特种净皮”,青檀皮约占85%至95%;稻草约占5%至15%。

在书法上,特净类宣纸适用于楷书、隶书、篆书等;在绘画上,适用于水墨山水、积墨山水、泼墨山水、焦墨山水、大写意人物、花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