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赴枣庄旅游发展考察组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把旅游业作为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枣庄实践”模式也成为各地竞相借鉴的新热点。
2011年8月4日至5日,市政府朱福林副市长、李国辉市长助理带队,由市规划局、国土局、旅游局、文物局以及各县(市、区)旅游局负责人组成市政府考察团对枣庄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通过实地考察、听取介绍、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枣庄旅游发展的理念认识、工作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枣庄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现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一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
枣庄市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开发的各类景区景点2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8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处。
其中,以台儿庄运河古城(国内规模最大的运河古城)、微山湖红河湿地(国内最大的湖泊类湿地)、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内最长的地震大裂谷)、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冠世榴园(世界最大的石榴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从2006年起,枣庄市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点战役,作为就业富民的根本途径,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先行产业、城市转型的战略产业、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由“卖资源”向“卖文化”的转变,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新路,在全国创造了“枣庄实践”模式。
2008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09万人次,同比增长36%,旅游综合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41%。
其具体做法主要包括:(一)创新机制、高调定位,支撑旅游业强势发展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确立了“发展煤化工、文化旅游、城市建设”三大战役,高度重视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来定位,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产业的先行建设发展上来。
为此,枣庄市在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率先在全国成立了“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委员会”,进入政府行政序列,“旅服委”成为市政府三大综合部门,职责也由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扩展到负责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统筹推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理顺旅游和服务业发展体制的同时,枣庄市还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
通过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景区接管国有景区的管理。
抱犊崮、熊耳山两大景区实施整合,整体移交给华邦集团公司;冠世榴园移交给福兴集团,仙坛山温泉小镇移交给中祥集团。
组建成立了台儿庄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微山湖湿地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基本完成了“涉旅、涉服”产业要素的市场化改革。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枣庄市旅游服务业的强势发展夯实了制度支撑。
(二)培育龙头,建设精品,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枣庄市副市长陈爱莉介绍说,“发展旅游,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以打造区域性龙头景区为支撑。
而精品是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标志和龙头。
只有精品,才具有对区域内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力、带动力,才能对游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吸引力。
”为此,枣庄把旅游业发展的起跳板选在了重建台儿庄古城项目上,通过高水平创意、高标准实施精品战略,致力于打造“天下第一庄”,将台儿庄古城作为龙头加以打造,引领枣庄旅游腾飞。
2006年,枣庄市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在台儿庄投资5、6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本着“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和理念,用了3年多时间,走访了古城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查阅了数百部史籍,从国内外搜集到380多张台儿庄的老照片。
在此基础上,邀请一流的规划、古建、文化、旅游专家,博采众长,依据史料,绘制出古城复原图,详细和清晰地勾画出古城古貌。
遵循古法,从全国筛选出30多家最好的古建队伍用真材实料建设古城,让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的基因上复活起来,使之能够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
经过三年多的潜心挖掘、一流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建设施工,2010年5月1日,毁于炮火的台儿庄古城重现世人面前。
古城融“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为一城,集八种建筑风格、七十二庙宇于一体,科学保留和修复了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众多历史遗迹,再现了当年“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被誉为运河文化活化石和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台儿庄古城作为精品龙头景区的成功打造,树立了品牌,成功整合了周边的微山湖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自然和文化资源,为枣庄市推出并打响“枣庄二日游”旅游产品品牌,拉动旅游服务产业链各要素环节的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
(三)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开创旅游营销新局面旅游业发展只有在政府的主导下,才能启动旅游市场,显现效益,带动市场主体的积极主动参与。
为此,枣庄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旅游业,做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举全市之力抓旅游”的决策。
市里专门成立了“枣庄二日游活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凝聚合力,组织全市58个责任单位,选派专人,面向全国80个重点客源城市开展宣传促销,拓展旅游客源渠道。
如交通局为了开拓青岛市场,正副局长先后十余次亲自率团上门推介,先后招徕了4300多名游客;发改委专门抽出一名副主任专职抓“二日游”,还在对口城市无锡设立了枣庄旅游专卖店;总工会不仅把在莱芜召开的会议团成功引到了枣庄,还特别在当地媒体打出广告,欢迎在莱芜的枣庄同乡“春节、中秋回家看看”;市政府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更是进学校、下企业,想方设法建立渠道……。
在全市一盘棋“大旅游”运作格局下,各单位开展了高密度、地毯式、多层次宣传,在对口客源城市采取举办推介会、联谊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和发布广告等形式,推介枣庄旅游资源,开展“面对面”实地宣传。
据统计,枣庄市各部门共赴各客源城市宣传促销1000余次,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2000余场次。
在政府主导下,枣庄市围绕“建立渠道、完善功能、规范市场”三大重点,统筹全市核心旅游景区资源,把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公园、冠世榴园等主要景区打包销售,以统一价格的旅游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充分利用市场利益“杠杆”,配套出台旅游专列、旅游包机、旅游大巴车队、旅游自驾车队奖励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组团社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各责任单位以市场运作为中心,积极对接大型组团社,以点带面、辐射发展,开辟客源市场。
据统计,目前已有600家外地组团社开展了“枣庄二日游”业务,定期向枣庄输入客源的组团社有220家,初步建立了强有力的营销渠道,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三线齐动,专列、包机、直通车、自驾车“四位一体”的游客输入格局。
在这样的强力措施推动下,枣庄旅游发展迅猛,成效显著。
枣庄市通过政府主导培育市场,成功拉动了消费,2010年全市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大幅攀升,同比增长近30%,旅游综合收入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9亿元,增长18.7%。
消费的增长带动了投资的增长,2010年,枣庄市三产投资完成304.3亿元,增长32.7%,高于二产投资增幅17.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比重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42%。
投资的增长助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2010年,枣庄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20%,占GDP比重达到31.3%,服务业地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42.6%。
同时,老百姓极大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民生得以改善,据了解,目前枣庄全市300余家涉旅企业直接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通过二日游新增就业1万余人。
“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助推转型”的旅游发展“枣庄实践”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枣庄市旅游业发展对我市的启示从枣庄旅游发展的实践过程看,我们得到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一)领导高度重视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枣庄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领导重视。
首先,领导重视体现在思想认识上。
陈伟市长指出,“我们常说要让外地人尊重枣庄,让枣庄人热爱枣庄,靠什么?靠的就应该是文化。
所以我们在打造文化旅游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一种灵魂来凝聚市民的,希望通过这个来形成枣庄的城市精神,城市灵魂,让大家对这个城市有一种归属感,”,“文化是城市最引以自豪的软实力和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文化为引领,提升这座城市的品牌,用文化的金字招牌为老百姓带来长久的福祉”,“就产业结构调整而言,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将改变枣庄长期以来对二产的过分倚重,枣庄将由此步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领导重视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陈伟市长亲自叫停了台儿庄的房地产项目,数十次深入台儿庄古城建设工地,与古城80岁以上的老人交谈、了解古城原有的文化、历史和风貌,亲自参与古城建设的规划、建设,带头组织开展“枣庄二日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等等,无一不从行动上显示了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第三,领导重视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保障上。
枣庄市“旅服委”的体制创新,56个部门联动促销责任考核的机制创新,充分体现了主要领导在保障旅游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精品龙头项目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基础旅游经济是吸引力经济、关注度经济,打造龙头精品项目是提升一地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基础条件。
陈伟市长介绍,“台儿庄古城不仅是枣庄打造的一个精品,更是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件作品。
”在理念上,枣庄市秉承“为后人留下一笔世界文化遗产”精品理念来规划古城,历时三年多时间,充分挖掘、研究,高水平规划,使古城的文化基因与民族的文化精神相衔接;在建设上,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在重建中融入文明进步的精华,使古城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在细节上,邀请最好的工匠用最精湛的工艺,精心打磨、建设每座庭院、每条河岸水道;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古城的整体风貌和特色业态,成功再现了台儿庄古城“一河渔火,十里歌声,商贾云集,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建成了一个吸引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旅游精品景区。
通过台儿庄古城这一龙头精品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整合了微山湖湿地等一批旅游资源,打开了“枣庄二日游”的客源市场,树立了枣庄旅游的品牌。
(三)合力兴旅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手段陈伟市长介绍,发展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景区建设、渠道建设、环境建设“三位一体”来强力推动。
从价值理论分析,打造台儿庄古城这个龙头,是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这个价值与众不同、无与伦比;开展二日游建立渠道,是传递价值;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让游客来享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