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

番茄病害马立荣2012年8月16日黄化曲叶病毒症状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或停滞,植株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植株上部叶片症状比较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

病原:病毒为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病毒,因该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 病毒。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一般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此外,遇施用氮肥过量、菜株柔嫩、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距郁闭,利于烟粉虱发生,易诱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

一般高温、干旱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

此外,遇施用氮肥过量、菜株柔嫩、排水不良等,发病较重。

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距郁闭,利于烟粉虱发生,易诱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肥力不足、重茬连作、耕作不细、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

烟粉虱是其主要传播媒介,因此有效除治烟粉虱是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标准化解决方案:1,选择抗病毒品种2、合理施肥,补充微量元素使土壤养分平衡。

3、控制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危害。

4、连续喷施微生物菌类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发病初期病毒A300倍液+光合菌制剂、连喷3-4次西红柿灰霉病症状表现: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

果实受害一般先从残留的花瓣、花托等处开始,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图1)。

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不定形的湿润状、灰褐色病斑,可造成叶片湿腐凋萎。

茎部染病发生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

病原: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于半知菌的一种真菌。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保护设施内环境潮湿,不通风,约20~24℃的温度,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

我省近年发展的棚架或小拱棚复盖栽培,凡通风换气控制不好、春季霉雨期、都容易诱发灰霉病的流行。

标准化解决方案:1,采用二次通风法、膜下暗灌降低湿度。

2、连续喷施植物复壮剂增强抗病能力。

3、及时摘除残花避免病菌侵染。

4、夜间做好保温,避免叶面结露。

5、发病初期叶面喷施腐霉利.或使用5%百菌清粉尘剂。

6、腐霉利烟剂熏烟,每亩地300-500克。

西红柿煤污病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在叶片表面初时产生黑色小霉点,扩展后呈大小不等的圆形黑点霉斑,严重进黑色霉覆满叶面。

果实上霉斑稍小,炭黑色,霉斑层薄,用手一抹可抹去。

病原:Cladosporium herbarnm Link et Fr.称多主枝孢(草本枝孢)和Cladosporium macrocarpum Preuss称大孢枝孢,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对温度要求不严格,但要求高湿度。

露地多在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或在梅雨季里发生;保护地多在植株郁闭、灌水过多、放风不好、棚室内湿度过大时发生。

光照不足有利于病害发展。

标准化解决方案:1,底肥施有机肥。

2、生长前期喷施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病害。

3、连续喷施光合菌剂增强抗病能力。

4、发病初期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

白粉虱症状表现: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病原: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同翅目,粉虱科。

别名俗称小白蛾子。

异名 Aleurodes vaporariorum。

分布该虫1975年始于北京,现几乎遍布全国。

危害特点:锉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

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4.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标准化解决方案:1、根据白粉虱具有趋黄的习性,采用黄板诱杀成虫。

在大棚内,张挂两面涂有黄色油漆的肽素活蛋白包装袋,每隔5-7天涂一层粘油(用10号机油加一点黄油调匀),臵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

2、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6000-8000倍液+40%噻嗪酮悬浮剂稀释10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以背面为主连喷3次。

3、蚜虱蓟螨一熏落熏烟每亩地300-500克。

拒绝使用特异性杀虫剂如:康宽、普尊及日本垄歌等西红柿斑枯病症状表现:番茄斑枯病典型症状是病斑小,呈鱼眼状,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不同于斑点病和细菌性斑疹病症状。

番茄斑点病典型症状是坏死斑呈灰黄色或黄褐色,有轮纹或边缘有黄色晕,潮湿时着生暗灰色霉层。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典型症状是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有晕圈,叶缘和未成熟果实染病明显,潮湿冷凉、低温多雨、喷灌后有利于发病。

病原:本病由番茄壳针孢菌( Septotialycopersici Speg.)侵染所致。

本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也可以在多年生的茄科杂草上越冬。

标准化解决方案:1,加大通风排湿,缩短叶面结露时间。

2、发病初期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喷雾,病重时配加扑疫佳1500倍喷雾。

3、叶面连续喷施微生物菌叶面肥增强抗病性。

西红柿根腐病症状表现:根腐病是一种由土传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大面积死秧病害。

连年重茬种植容易大面积根腐死秧现象,发病率达40%,个别地块达90%,甚至绝产绝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初期病株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可复原,反复多日后叶片逐渐变黄干枯,后整株黄枯而死。

根部表皮为褐色腐烂状,容易剥开。

病原:由半知菌亚门的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真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或者长达10年,成为土中的一种习居菌,是一种顽固的土传病害。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病菌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10~35℃均可发病,最适温度为24℃,病菌发病湿度为85%以上。

一般多在春天地温恢复后开始发病,一旦寄主的抵抗力降低,病菌即可进行危害。

病菌在田间传播主要靠雨水、灌溉水、带菌的粪肥,人、畜的活动及农具。

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增大时,越冬的菌丝体便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者直接从根部侵入,开始为害皮层细胞,而后进入导管中,继而导致毛细根腐烂,养分供应不足,轻微时上部幼嫩叶片呈褪绿色逐渐变黄萎蔫,严重时下部叶片迅速向上变黄脱落,同时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者灌溉水传播,使得病害蔓延直至流行。

标准化解决方案:1, 利用夏季高温闷棚。

2、整地时使用土壤杀菌杀虫剂对土壤进行处理。

3、定植前55%甲硫恶霉灵+烯酰吗啉蘸苗盘。

4、定植时使用肽素活蛋白抓窝发达根系,增强抗病力。

5、定植后“霜脲氰”稀释300倍灌根,每株用药100毫升。

7天一次,连喷3次。

西红柿根结线虫症状表现:病害主要发生在根部。

须根或侧根上产生肥肿畸形瘤状结节,常成糖葫芦状。

根结初为白色,表面光滑,后期变褐,粗糙,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线虫。

病轻时,地上部植株无明显症状,较重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植株矮小、萎蔫或枯死。

重病株结果少,果小。

病原:主要是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ita Chitwood。

成虫雌雄异形,幼虫细长蠕虫状。

雄成虫线状,尾端钝圆,无色透明;雌成虫梨形,乳白色,每头雌产卵300-800粒。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全年种植番茄的莱区,线虫可全年为害。

用稻田土育苗,苗期可不发病,砂性土病重,黏土病轻,地温25-28℃适宜发病,春茬番茄发病晚,病情发展慢,为害轻,秋季番茄发病早,病情发展快,为害重。

土壤间干间湿利于线虫病发生。

植株长势好,抗线虫能力强。

标准化解决方案:1,夏季高温闷棚2、生粪使用腐熟剂进行发酵处理。

3、底肥使用有机肥。

4、定植后每亩地冲施2%阿维菌素1-2公斤。

5、座瓜后连续冲施含卫生无菌的配方肥料。

6、2%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5%甲维盐可湿性粒剂2000-3000倍+高氯乳油 2000倍液灌根。

西红柿枯萎病症状表现: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根茎部。

一般开花结果期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前后萎蔫下垂,早晚又恢复正常,叶色稍淡,似缺水症状,最后枯死,但叶片不脱落。

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为褐色,用手挤压无菌液渗出,这是与青枯病的主要区别。

病原: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称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1、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土壤中积存的枯萎病菌多的田块。

2、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病菌从害虫危害的伤口侵入根部危害。

3、育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粪蛆危害根部,病菌从伤口侵入而危害。

4、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的田块。

5、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

标准化解决方案:1、实行轮作种植。

2、夏季高温闷棚。

3、定植后普力克稀释300倍灌根预防。

4、发病初期56%甲硫恶霉灵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烯酰吗啉喷800倍液灌根,5天后普力克稀释300倍灌第二次5、浇水量不可过大,避免冲施高氮激素类肥料加重病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