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生理病害及防治

番茄生理病害及防治

番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1、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是缺钙引起的,该病只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期发病最重。

引起缺钙的因素有:土壤钙不足;土壤中氮素、钾素等含量高,抑制对钙的吸收;土壤干旱影响对钙的吸收,同时植株体内大量产生草酸;土壤碱性过重引起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正常吸收。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施足底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高温干燥期间,避免使用浓度过高或含氮量过多的化学肥料。

喷洒1%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

2、番茄空洞果
越冬茬和冬春茬容易发生,常见3种类型:胎座发育不良、果皮、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皮、隔壁生长过快及心室少的品种,节位高的花序易见到;果皮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

引起因素:激素喷施过早,致使胎座发育不良;花粉形成时遇高温,光照不足,受精不良使果实内部发育不完全;日高温超过35℃,且持续时间较长,果肉组织与果实生长不协调;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时,碳水化合物积累少;结果期浇水不当;保花保果剂浓度过大。

防治方法:选择不易产生空洞果的品种;防止小苗龄定植,小苗定植根旺吸收强,氮素营养过剩常易生产空洞果;避免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前期水宜少,后期应稍多;正确使用涂抹喷花用药;作好光温调控,防止苗期夜温过高、光照不足和白天温度过高。

3、裂果
类型:放射状裂果、同心圆裂果(纹裂)、顶裂(果脐开裂)。

引起因素:裂果与品种、栽培有关;高温、强光照射、干旱突然浇水易引起放射状裂果;果面有水滴引起同心圆裂果和果实侧面纹裂,果面产生的木栓层又突然吸水产生裂果;顶裂主要是畸形花的花柱开裂所致,直接原因是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干旱时植株体内游离的草酸使心、叶芽受害而产生顶裂果。

防治方法:选择长形果,果蒂小,棱沟浅的小果型抗裂、枝叶繁茂的品种;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促根系深扎,以缓冲土壤水分剧烈变化;育苗期不能长期夜温过低,定植后加强保温;及时适度整枝打杈;通风口避免雨水滴入。

4、日灼果
在果实向阳面发生,呈有光泽,似透明革质状,后变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明显有别于周围健部组织,病部变干后呈草纸状变薄。

引起因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前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上面无枝叶遮挡,受强烈日光照射;果面有水珠时更易发生;土壤缺水、连阴骤晴、遭受蚜虫或病毒病危害、栽培过稀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适度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肥料管理和防治病虫害,防止落叶;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

5、生理性卷叶病
潮湿多雨季节、番茄采收前或采收期,主要表现在叶片纵向上卷。

卷叶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从整株看,有的植株仅下部,或中下部叶片卷叶;有的整株所有叶片都卷叶。

引起因素:土壤干旱,或根系发育差,吸水能力较弱,而遇高温使植株缺水;过量偏施氮肥;土壤中缺铁、锰等微量元素,伴有叶片变黄变紫等症状;植株整枝,打杈,打顶过早,过重。

防治措施:培育壮苗,定植后进行抗旱锻炼;整地做畦要细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严格控制温度,放风要逐渐加大,避免放风过急;适时适度整枝、打杈、打顶;适时均匀浇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6、畸形果
引发因素:直接原因是花芽分化发育时,养分水分供应过于充足,超过了正常需要量。

若此时又遇到连续5-6℃的低夜温,极易出现畸形和不正形果;越冬茬低温寡照期分化发育的花芽易发生畸形果;地下水位浅的温室,如果不能控制土壤水分,则有可能长期不断地发生畸形果;指突果即瘤状果:子房发育初期,其基部有独立心皮生长出来造成的;顶部乳突果:涂抹喷花方法不当引起。

防治措施:选用不易产生畸形果的品种;作好光温调控,培育抗逆力强的壮苗;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徒长,避免施肥过多,尤其是氮肥过多;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7、芽枯病
引发原因:主要发生在蕾期,中午放风不及时,高温烫伤了幼芽生长点,使茎受伤而引起。

定植后控水严重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及时放风,棚温控制在35℃以下;适当蹲苗,发现植株萎蔫及时浇水;使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危害。

8、落花落果
在早春或高温季节栽培番加,落花、落果常普遍而严重。

引发因素:早春温度偏低,尤其花期夜温低于15℃;白天温度偏高,如白天高于34℃;光照不足;花粉遇干旱缺水或供肥不足。

防治措施:培育适龄壮苗;适期定植,避免过早受冻、僵苗不发育;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防止偏施氮肥;浇水小水勤浇;使用遮阳网覆盖,防止高温危害。

9、僵果
引发因素:开花前到坐果初期,温度过高或过低,授粉受精不良;光照不足,光合作用能力差,养分供应不足;水肥失当,植株徒长,向果实运送养分受阻;保花保果激素使用时间不当。

防治措施:防止低温、弱光;保持一定的昼夜温差;采用辅助授粉措施;开花时使用保花保果激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