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比较线段长短的四大基本方法
江苏杨琢
小明和聪聪两位同学正在比谁的个子更高一些。

王福说:“还是靠近些比较得更清楚。

你们两个人站到一起,看看谁个儿高。


朱伟认为:“用尺子分别量一下他俩的身高,通过测量出的数据进行比较是最准确的。


李明觉得:“就算没有尺子也行。

先让小明站到一面墙下,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作出记号;再让小岗站到小明刚才站的地方,在他的头顶位置的墙面上也作出记号。

谁的记号更靠上,就说明谁的个儿高。


……
李老师在旁边听着,高兴得点了点头:“同学们的办法都很有意义。

如果把小明和聪聪的身高看作两条线段的话,那么,同学们刚才实际上总结出了比较线段大小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目测法
对于两条线段的大小相差很明显的,一般采取这种方法。

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判断两条线段长短。

2.度量法
分别测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比较测量结果的大小,以此确定线段的长短。

这是最为严格科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比较出大小,而且能够求出到底相差多少。

使用这种方法一般采用相同的测量标准,单位统一,精确程度一致,保证比较的结果真实可信。

3.叠合法
把两条线段放到同一条直线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它们的公共端点的同侧。

如下图所示的两条线段AB、CD,把它们都放到直线l上,使A、C两点重合,B、D两点在点A(C)的同侧,线段CD的端点D落在线段AB上,这表明AB>CD(或说CD<AB);如果端点B、D重合,则表明AB=CD;如果线段CD的端点D落在线段AB外,则表明AB<CD(或说CD>AB)。

A B
C
D A(C)B
D
l
4.截取法
张开圆规的两脚,使之与第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重合,保持圆规的张开程度不变,移到第二条线段上,使圆规的一脚落在一个端点处(即以该端点为圆心),保持原来的张开程度(即以第一条线段长为半径)画圆(或弧),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或弧)的内部,则第一条线段大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落在圆的外部,则第一条线段小于第二条线段;如果第二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正好落在圆上,则第一条线段等于
第二条线段。

由于这种方法相当于在一条线段(或者它的延长线)上截取另一条线段的长,所以称做“截取法”。

在以上问题中,我们把人的高度抽象为一条线段的长度,就是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要抓问题的关键。

比如在测量人的高度时,只注意到人体的高度,把人体视为一条线段,至于他的其他特征,像体重、肩宽、年龄等等都不予考虑。

小议“线段长短的比较”
河北 刘兴宝
一、叠合法:
把线段AB 、CD 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 的端点A 与线段CD 的端点C 重合;
②将线段AB 沿着线段CD 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 与端点D 重合,则得到线段AB 等于线段CD ,可记做:AB=CD (几何语言) 若端点B 落在D 内,则得到线段AB 小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若端点B 落在D 外,则得到线段AB 大于线段CD ,可记做:AB >CD 。

如图1
AB=CD AB <CD AB >CD
二、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从“数”的角度去比较C
B D
线段的长短)
三、“想一想”
问题一:已知线段a (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

图2:
画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C ;
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 的长度;
③在射线上截取AB=a ,线段AB 就是所求的线段。

点评: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 、b ,画一条线段c ,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注意: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写一写:
如图3,
点P 是线段的中点,点C 、D 把线段AB 三等分。

已知线段CP 的长为1.5cm ,求线段AB 的长。

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CP 与线段AB 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 的长。

解:∵点P 把线段二等分,
∴AP=PB=2
1AB ∵点C 、D 把线段AB 三等分,
∴ AC=CD=DB=
3
1AB ∴AP -AC=21AB -31AB=6
1AB, 即CP=61AB ∴AB=6CP=6×1.5=9cm
即AB 的长为9cm 。

a P C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