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歌》PPT课件
青石头根里的一眼泉, 清亮亮的水, 叮咚叮咚的淌里;
民 歌 的 历 史 发 展
产生 发展
民 歌 的 几 种 分 类 方 法
以歌词内容分类 以语言为分类依据 以产生年代
以民族、地区
以民歌音乐的体裁分类
以民歌音乐的地方风格
第 一 章 号 子
定义 四大分类及作品 表现价值 劳动号子的艺术特征
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之中,为大众体
音乐鉴赏
中国传统民歌欣赏
主讲人:刘巍巍
绪 论
民间音乐的分类 民歌的定义 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民歌的几种分类方法
民 间 音 乐 的 分 类
民间歌曲 歌舞音乐 说唱音乐(曲艺) 戏曲音乐 民间器乐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
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的经过集体的加工,
实用性价值 艺术价值
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艺 术 特 征
直接简朴的表现方法和坚定的 音乐性格 节奏的律动性 音乐材料的重复性 领、和相结合的演唱方式 结构的简朴性
第 二 章 山 歌
简介 陕北民歌---“信天游” “花儿” 山曲、爬山调、走西口类民歌 陕南山歌 江浙山歌 客家、西南山歌 山歌的艺术特征
简 介
定义 形成途径 称谓
定 义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和生活中。 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情感的特点。
形 成 途 径
由于抒发、表达感情或某些特定功 用而产生的抒咏性、实用性曲调。 从小调转化而来
称 谓
陕北:信天游、顺天游 陕南:姐儿歌、通山歌、茅山歌 山西:山曲 四川:晨歌 甘肃、宁夏、青海:花儿 江浙:秧田歌 安徽:挣颈红 湖北:赶五句 ……
陕 北 民 歌 信 天 游
流传区域 旋律特征 歌词特征 欣赏
流 传 区 域
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 东部,晋西和内蒙西南部地区。
旋 律 特 征
一般为上下两句,结构平衡清晰。 上句往往比较开放,音区高,跨度 大,情绪激昂,常用“比”和“兴” 的手法;下句较收拢,旋律曲折下 行,常以叙述性和感叹性音调做较 具体的抒情。
搬运号子:
伴随人力直接负 荷重物的运输过程 而产生的号子,如
搬 运 号 子
装卸、挑抬、推
车……
欣 赏
《哈腰挂》(东北抬木号子) 《走绛州》(山西) 《拔跟芦柴花》(江苏秧田号子) 《大河涨水》(平水号子)
工 程 号 子
工程号子:
伴随建筑、开采、打夯……活 动所演唱的劳动号子。
欣 赏
《打硪歌》(湖南常德) 《石工号子》(庐山)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 歌 的 定 义
“歌谣是不会做诗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 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 并无意要将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 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人人 传唱,另千年不费。”(梁启超《中国之
美文及其历史˙序论》)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马克思)
歌 词 特 征
花儿的歌词往往含蓄而富有诗 意,它的唱词结构也很有特色, 有两种格式,皆造成词组节奏 相交错的效果。它们分别是: 头尾齐式 折断腰式
头尾齐式(齐头齐尾):
头 尾 齐 式
由两对上下句构成,每句字数大体 一致,但上下川里 有一朵 牡丹
力劳动调节情绪、统一用力和呼吸所用的
民歌,其节奏鲜明、音调豪迈、律动感强
定 义
与劳动有着紧密的联系。集体性的号子一
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的形式构成。
号子,在北方又叫吆号子,在南方称喊号 子、打号子、叫号子,有的地区(四川) 称“哨子”。
分 类 及 作 品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事号子 船渔号子 作坊号子
“令”
花 儿 的 曲 调
以衬字命名:白牡丹令 以民族命名:保安令 以地名命名:河州令 以身份命名:脚夫令
长令(长调子):音域高,拖腔长, 曲调高亢嘹亮。 短令(短调子):音域窄,拖腔短, 曲调流畅活泼。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 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 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
农 事 号 子
农事号子
伴随打麦、舂米等农事活动所 演唱的号子。这类号子往往强度不 大,旋律较美。
《舂米歌》(安徽)
欣 赏
船 渔 号 子
船渔号子
伴随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 所演唱的号子。
欣 赏
《川江船夫号子》(四川) 《黄河船夫曲》(陕北)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
双重价值
表 现 价 值
看上 容易 摘不到 手里
摘去 难 是 枉然
头 尾 齐 式
前川 后川 川套川 下川里 驮来了 果子
唱的 尕妹妹
舌焦 润了个
口又干 嗓子
折断腰(两担水):
即在头尾齐式的上下句之间,加上 一个三至五字的半截句,念起来富 于节奏变化,朗朗上口。 哥是 阳沟 妹是水 不要断呀 你叫它 慢慢的 淌着
折 端 腰
歌 词 特 征
迭词 夸张 ……
欣 赏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赶牲灵》♫ 《脚夫调》 《兰花花》 《信天游》 ……
花 儿
流传区域 花儿的曲调 名称由来 歌词特征 欣赏 旋律特征 花儿的思想性和创造性
流 传 区 域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除 汉族之外,在当地的回、土、撒拉 族、保安族、东乡族、藏族、裕固 族等民族也十分流行。 产生于山间野地之中
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
名 称 由 来
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 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 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花
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
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 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 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 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 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 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 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