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系统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工作过程
2014-7-12 14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升压
保压
降压
ABS工作循环
2014-7-12
2014-7-12 25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补偿力矩
转 向 不 足
正常方向
RR 轮制动
2014-7-12
26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图3-2 汽车安全带效果
1-无安全带乘员负伤率; 2-有安全带乘员负伤率 3-无安全带乘员死亡率; 4-有安全带乘员死亡率
图3-3 驾驶员与车辆速度的关系 v1 –碰撞后汽车速度; v2 -碰撞后乘员速度 Dv-乘员与车厢内二次碰撞速度
1. 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分类
两点式安全带(图a) 斜挂式安全带(图b) 三点式安全带(图c) 全背带式安全带(图d)
座椅的结构
座椅系统的组成 骨架
—整体式、可翻折式
弹性元件 褥垫(填料) 蒙面 调节机构
二、汽车座椅安全带
定义:
安全带是主要的乘员约束系统,可限制车辆前方碰撞以及翻 滚过程中人体相对于车体的运动,并可吸收部分冲击能量, 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安全带使用效果
——驾驶员负伤率可降低43%~52% ——副驾驶员负伤率可降低37%~45%
从方向盘角度传感器1和轮 速传感器2得到a答案。
从横摆率传感器3和侧向 加速度传感器4得到b答案。
ESP控制单元进行比较
a≠b 车辆出现危急行驶状况, 需要ESP进行控制调整。
a=b 车辆行驶情况正常
Ⅰ、当车辆出现不足转向,通过对内弧线后部车轮施加相应的制动,并 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管理系统施加控制,ESP可以阻止车辆向外驶出弯道。 Ⅱ、当车辆出现过度转向,通过对外弧线前部车轮施加相应的制动,并 对发动机和变速箱管理系统施加控制,ESP可以阻止车辆向内滑移。
被动安全
2014-7-12
6
一、汽车安全概述
2014-7-12
7
一、汽车安全概述
2014-7-12
8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图3-4 汽车 安全带分类
2. 安全带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组成: ——织带、带扣、卷收器、调节件
织带:化学纤维编织,宽50mm;厚 1.1~1.2mm 。 带扣:既能把乘员约束在安全带内,又能 快速解脱的连接装置。 卷收器: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允许止带自由 伸缩,当汽车速度急剧变化时,锁止机构会 保持安全带束紧力约束乘员。
升压过程
2014-7-12 19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3. EDL(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电子差速锁
保压过程
2014-7-12 20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3. EDL(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电子差速锁
1.前轮速度传感器 2.制动压力调节装置 3.ABS电控单元 4.ABS警告灯 5.后轮速度传感器 6.停车灯开关 7.制动主 缸 8.比例分配阀 9.制动轮缸 10.蓄电池 11.点火开关 2014-7-12 9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卷收器的类型
织带敏感式 车体敏感式 复合敏感式
无锁止式卷收器 自动锁止式卷收器 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图3-5 汽车安全带的组成
1-外侧上部固定点; 2-导向板; 3-肩带; 4-头枕;5-腰带;6-卷收 器;7-外侧地板固定点;8-内侧 地板固定点;9-锁扣;10-插板
应用:紧急锁止式卷收器
2014-7-12
10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工作过程
2014-7-12 11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被动 安全
培训内容
1 3 2 3 4
汽车安全概述
主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车辆
2014-7-12
2
一、汽车安全概述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 120 万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 伤害,受伤者多达5000 万人。 汽车交通事故伤害的经 济损失在低收入国家约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1%,在中等收 入国家为1.5%,在高收入国 家为2%。每年全球汽车交通 事故伤害的损失估计为5180 亿美元。
前轮速传感器
TCS 单元
后轮速传感器
2014-7-12
23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ESP的主要组成 1. 电控液压单元和ECU 2. 轮速传感器 3. 方向盘转角 传感器 4. 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5. 发动机管理系统
4. 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牵引力控制系统
主缸
ETCS:发动机扭矩控制
► 直接控制型:节气门控 制
前轮速传感器
后轮速传感器
EMS
► 间接控制型:点火正时
控制,燃油喷射控制。
ENGINE
CAN
BTCS:制动压力控制
每一驱动轮单独控制。 适用于低速40km/h以下。 同EDL。
结构 制约
性能 状况
4
一、汽车安全概述
2010年,92%的事故死亡人数因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导致:超速行驶、未按规 定让行、无证驾驶、逆向行驶、疲劳驾驶等。
2014-7-12
5
一、汽车安全概述
主要与汽车的制动性、 行驶稳定性、操纵性、动力性、信息性以及驾驶 员工作条件等相关。
调节件:用于调节织带使用长度的部件。
3. 安全带的使用注意事项
常检查 一人用 护儿童 使用好
用后收 配座椅 中性洗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SRS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 辅助乘员保护系统 • 一、安全气囊设计的基本思想
在汽车碰撞发生后, 乘员与车内构件碰撞前, 迅速在两者之间自动
减压过程
2014-7-12 21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4. 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牵引力控制系统 ( ASR、TRC、TRAC、ATC、DTC )
2014-7-12
22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2014-7-12 24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ESP在对危急驾驶情况作出反应前,必须获得两个问题的应答:
a、驾驶者想操纵车驶向哪里? b、车辆实际驶向哪里?
工 作 原 理
2010年,全国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3906164起,同比上升35.9%。造成65225人 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
2014-7-12 3
一、汽车安全概述
经验
素质 状态
精 神
路面 设施 法规
2014-7-12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FL 轮制动
转 向 过 度
正常方向
控制时
没有控制时
产生力矩
2014-7-12
27Βιβλιοθήκη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ABS工作过程
2014-7-12 12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1.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工作过程
2014-7-12 13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2014-7-12
28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装备ESP的车型,将同时具有TCS 、EDS、ABS功能 装备TCS的车型,将同时具有EDL、ABS功能
2014-7-12 29
图3-5 汽车安全带的组成
1-外侧上部固定点; 2-导向板;3-肩带; 4头枕;5-腰带;6-卷收器;7-外侧地板固定 点;8-内侧地板固定点;9-锁扣;10-插板
卷收器的作用
在安全带长度不同时,收卷、储存织带 使用安全带时,乘员不必调节织带长度 乘员使用安全带时上半身的动作比较自如 为了提高撞车时安全带的约束性能,预先将织带收 紧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5.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
2014-7-12
30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被动安全技术: 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汽车结构安全性
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用途:保护车内乘员免遭伤害或减
15
二、主动安全技术—动力学控制
2. EBD(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电子制动力分配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