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话朗读指导

普通话朗读指导

--怎么回事啊?--不许再闹了啊!--大家一起来吧!
2.降抑调。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
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
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 字低而短。
--多好的人啊!
--你今天的表现很不错!
--你们走吧!
--我一个人没问题!
--祝你们白头偕老!
--我已经决定了!
第四个人说,你有什么资格教训别人?你是活 得有滋有味,轻松活泼。坐着公家的小车,住着公 家的小楼,吃着公家的宴会,三天两头上电视,仨 月俩月出趟国。你当然可以大谈社会责任感。可你 自己呢?你有多少社会责任感?
第三个人说,怎么能这样对待生活?怎么能说 活得太累,怎么能说活得太腻?在这大变革的年代, 难道你们就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人生在世,难道 就为自己活着?我们的国家能有今天,这容易吗? 同志们,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开放改革,重担就 落在你、我、他身上。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对国 家负责,对后代负责,否则就是犯罪。振作起来啊, 前进!
感情停延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 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 需要而作的停延处理,它受感情支配, 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 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声断情连。(二) 重音
•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 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 调的技巧。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 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 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 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练习):活着的滋味
第一个人说:活得太累了。没完没了的解释,无 休无止的小心,成年累月为别人活着。为人子、为人 夫、为人父、为人同事、为人哥儿们、为人“喽 啰 ”、为人“头头”。看别人的脸色,讨别人的喜 欢,避别人的忌讳,给别人以好感。摇旗呐喊,插科 打诨,不想笑要笑,哭不出来要哭……累了,太累了。
2.语法停延
语法停延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 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 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 我们这里,有的是大学生。 ★ 5加4乘以6减3。 ★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有小雨。 ★ 他说不下去了。 ★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不再结婚。 ★ 他想起来了。
3.感情停延
3.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 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 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今天夜里到明天,晴间多云,西北风二到三级,最 高温度25度,最低温度11度。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 --那是八年前的一个下午,他来到我们家。
4.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 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 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 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她也会写小说? --他说一句话,比您说一百句都管用!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 达的重点决定的,受说话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 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 的内在涵意。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 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 果也不一样。
练习:
★他又买了两斤苹果。
★妈妈把饺子都包好了。
★我就去了一趟北京。
★他为什么不来?
★ 他是我男朋友。
(三) 语速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 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 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语速 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 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 分文不取。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1.标点符号停延。
标点符号的停延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 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 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 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 的句号时间长些。
• 1 主谓词组中的谓语。例如:风 停 了,雨 住 了,太阳 出来 了。
• 2 述宾词组中的宾语。例如:跨过 长江去 ,解 放 全中国 。
• 3 定语、状语、补语。例如: • ① 我们肩负着 光荣 的使命。 • ② 天气 渐渐 地暖和了。 • ③ 同志们干得 热火朝天 。 • ⒋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例如: • ① 他 什么 都知道! • ② 谁 在喊? • ③ 那 是什么? • ④ 为啥 他 能去?
第五讲 朗读 一、什么是朗读 二、朗读前的准备 三、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四、朗读的形式和要求 五、练习
•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 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 出来,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 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把文字作品 转化为有声语言,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 为听觉形象的创作活动。 具有再创性和 艺术性的特点。
但是,最重要的是根据内容、情感的 特点掌握语速。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 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 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1.高升调。疑问句、反问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 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那是她妈妈?--你怎么会不知道?--还不走?!
第二个人说,活腻味了。爱过了,恨过了,哭过 了,笑过了,乐过了,苦过了。金银财宝,身外之物。 功名利禄,过眼云烟。香酥鸡、肯德鸡、道口烧鸡, 大同小异。长城饭店、昆仑饭店、建国饭店,千篇一 律。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无非是球。人生不过 如此,该收场了。游戏人生,我够了。你们爱玩儿玩 去吧,别拉扯上我。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 (一)停延 • (二)重音 • (三)语速 • (四)语调
(一)停延
语流的中断和间歇,包括声音的延长和紧连。 ★他妈的,病还没好!
他妈的病/还没好。 ★你是老师吗?—不,是学生。
你是老师吗? —不是学生。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惟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