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理市概况

大理市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大理市综述大理市是人理白旅白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_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苍山国家地质公同”六顶桂冠于身。

(一)自然地理大理市位于云南省滇西中部,总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7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0.5%;坝区面积28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 8%;洱海水域面积2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 .7%。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每拔最高点4097米(苍山玉局峰),最低点1340米(太邑乡坦底摩村)。

大理市属北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l4. 9℃,年日照时数2227. 5小时,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年均元霜期228天,同时还以风高著称,故有“风城”之称。

境内的苍山洱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是大理市的绿色生态屏障,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由19座南北走向的山峰组成,平均海拔3782米,全长48公里。

洱海是我国著名的七大淡水湖泊之一,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南北长405公里,东西宽3至9公里,最大水深20 .7米,平均水深10.2米,蓄水量30亿立方米。

(二)历史沿革大理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大理地区就有白、彝等民族的先民繁衍生息。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

元、明、清时期.先后在大理设置府、路及太和县、赵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大理县、风仪县、下关市。

1958年9月,并三县(市)及漾濞县为大理市。

1960年底撤销大理市,恢复大理县、下关市、漾濞县,将风仪县划归大理县。

1983年9月,撤销大理县、下关市,合并组建为大理市。

2004年1月,原洱源县江尾镇、双廊镇划入大理市,江尾镇更名为上关镇。

(三)民族人口全市辖8镇l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111个村委会、32个社区居委会。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市内共有25种民族居住,白、汉、彝、回等为世居民族。

2008年未,全市总人口62 .35万人,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67%。

(四)资源条件位处枢纽大理市地处云南省滇西要冲,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在云南省处于承东启西、连北接南的优越位置,长期就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业国际大通道的滇西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气候宜人大理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空气洁净,加之拥有得天独厚的高原湖泊洱海和生态屏障苍山,形成了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风光秀美大理有山、有水、有古、有新,苍山洱海与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融为一体,雄山秀水与白族风情完美结合,使大理市集中了诸多风景名胜。

姿源富集风能资源独特,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矿产资源丰富,有驰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矿床等。

水资源丰富,有淡水湖泊洱海,还有丰富的苍山泉水、地下水和温泉。

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宝库”之称,生物资源开发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旅游资源独特丰富,具有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三位一体”的优势。

文化独特大理在云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宋时期先后建立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相继延续500多年,历史上曾经是云南乃至更厂泛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又是白族文化资源富集和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之地,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观,全市现有53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喜洲白族古建筑群、元世祖平云南碑、佛图寺塔属用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工作总体要求、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城市建设定性目标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两保护、两开发”(保护洱海、保护海四,开发海东、开发风仪)的战略思路,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括水平,全面加快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强化基础、调优结构、建强支柱、统筹城乡、改善生态、振兴科教、惠民富民、平安和谐。

奋斗目标:到2012年,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为前提,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60亿元,占全州目标数的40%以上;财政总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占全州目标数的30%以上;辖区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50亿元,占全州目标数的50%以上。

力争到2010年创建为全国卫生城市,到201 1年创建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至2012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14年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做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

城市建设定性日标:把大理市建成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新型最适宜居住的中国名城;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产业发展多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抓规划、打基础、建园区,大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业实现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居住产业发展势头喜人,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高。

(一)新型工业1、基本情况积极实施“大投入、大产业、大企业”战略,按照“发展经济以产业培植为主,产业培植以项目突破为主,项目突破以企业发展为主”的思路,培育产业、大干工业。

全市辖区工业主要有:烟草、电力、汽车、机械、食品、轻纺、制药、包装印刷、轻化工等10多个行业,企业40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收入500万以上)58户,重点骨干企业25户,全行业从业人员3 .6万人。

2008年7月大理市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工业十强县”,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被命名为“云南省十个优秀工业园区”之。

2、市工业十强企业“云南红塔集团大理卷烟厂、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大理供电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药业有限公司、大理啤酒有限公司、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理东业乳业有限公司。

(二)文化旅游业1、基本情况以旅游“二次创业为契机,坚持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推进“以旅活市”战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相继建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湖航运的立体交通网络和便捷的通汛系统;打造旅游新品牌,推出大理风光、大理史化、大理民俗、大理苍洱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旅游新产品,以大理石工艺品、周城扎染、刺绣、木雕、草编、雕梅、乳制品、下关沱茶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日益增多;丰富旅游新内容,白族三道茶歌舞、洞经音乐、大型歌舞《蝴蝶之梦》、天龙八部影视城《抛绣球》等节目深受游客喜爱;做大做强旅游企业,完成大理旅游集团资产重组和3亿元增资扩股,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逐步实现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提升转变,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逐步向“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圣地的目标迈进。

“绕三灵”、白族民居彩绘、周城白族扎染、大理“三月街”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主要景区景点及四星级以上酒店苍山洱海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医,崇圣寺三塔、南诏风情岛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蝴蝶泉公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洱海公园、天镜阁风景区、上关花天龙洞景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

风花雪月酒店、漫湾酒店是五星级酒店,苍山饭店、美登酒店、祥和酒店是四星级酒店。

(三)现代农业1、基本情况以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为日标,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优质米、核桃和乳畜业等农业高教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引进了东亚乳业、娃哈哈食品,技改了大理来思尔乳业、大啤集团、瑞鹤药业、远益花卉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生产基地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2、农特产品大蒜、大荚豌、小葱、鲜食玉米等公害蔬菜,杜鹃花、茶花、兰花、大青树等特色花卉苗木,乳牛、野猪、鸵鸟、黑熊、“苍山神驴”等特色乳畜品,冬桃、猕猴桃、红豆杉、泡核桃等优质林果。

(四)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业1、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大理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聚集效应,积极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仓储、重点发展建材、汽车、轻纺、农资、小材、药材、水果、蔬菜、化卉、粮油副食等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批发市场。

凤仪现代物流仓储区初具规模,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增强;配送中心、连锁经营、仓储商场、乡村便民超市等新型物流企业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中介咨询、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不断壮大。

2、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厦商贸街登龙蔬菜批发市场、紫云小商品批发市场、大理建材城、大理水果批发市场、人理鸿元钢材市场、金山铝合金金属材料市场、天马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大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等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沃尔玛超市、好世界购物广场、民升超市、天城大卖场、万德福购物广场和四方街超市等大型超市,大理古城复兴商贸街、下关鸳浦街、紫云商贸街、兴盛商业城等步行商贸街。

(五)居住产业1、基本情况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思路,通过深化城市职工住房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多渠道筹资建设资金,开发建设了满足不同住房层次消费需求的住宅区和度假小区,增强了居住产业的外向度和吸引力;不断加快“城中村“、旧城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了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形象;多年来共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2361套,为城镇弱势群体和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大理市城市人均诸法那个面积由2003年的29平方米增加到34平方米。

2009年,将建设廉租房800套,共计40000平方米。

2、1000户规模以上住宅小区龙泉组团、颐苑小区、花韵蓝湾、纳斯花园、感通别墅、大理国际城、洱海庄园、山水清城、山水丽都、太兴苑教师公寓、太阳苑、太和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