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化,也给美学和艺术理论带来更大的冲击,引发了许 家(Artist); 欣 赏 者 或 读 者 (Reader)。“ 艺 术 多新话题。以至于有理论家宣称我们迎来了一个“后 四要素图式”:[1](P6)
世界
︱
作品
/\
艺术家 欣赏者
把这个四要素原理运用于电影,电影也有“四要素”或四种关系:
世界(现实或真实、客观的或虚拟的影像世界) ↑↓
艺科论坛
Art S&T Forum
关于艺术与科技关系的美学思考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电影美学理论的挑战
陈旭光 刘志 山东艺术学院
1 电影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性
对二者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价值评判,
众所周知,电影诞生 100 多年来,电影发展历经 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无法摆脱,重
但随着摄影机的出现,使电影等可复制性艺术在 创作理念上已经无法用传统的理论来解释,摄影机介 入电影的创作就已经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多新的东西, 如巴赞所言:“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决 定论自动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一 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惟独在摄影中,我 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2](P6) 虽然以现在的电
的问题是,个人价值的降低、风格的消失,艺术性人 无二性质的体味和把握。“韵味”具有一种珍贵、特殊、
文性屈从于技术性、工业性、娱乐性、消费性。这些 超距离和永恒的特质,甚至常常与仪式、崇拜等观念
无疑是传统以小作坊艺术创作为基础的艺术理论所无 联系在一起,是古典美学意义上的范畴。而电影所带
法应对的,同时这也是当代艺术理论为何会向广阔的 来的审美感受特征则是“震惊”,这也是现代主义作
纪 70 年代末,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大师乔治 • 卢卡 传统艺术作品为对象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来套大量依赖
斯的影片《星球大战》开启了电影制作数字时代的新 现代科技的新艺术、新艺术语言和形态,简单地指责
纪元。此后,不论是在制作领域还是在放映阶段抑或 技术对艺术造成的损害,既不利于理性地厘清当代艺
是美学观念上,数字化进程的突飞猛进都为传统的电 术实践中存在的价值和问题,也不利于理论对自身的
2 电影艺术家与其作品的时代性 虽然传统艺术和美学理论也间或有论及接受者或
艺术诞生的时代背景的内容,但它还是以艺术家和艺 术作品为关注重心,所以不妨首先来分析在艺术家和 作品层面。也就是传统艺术理论中艺术创作论和文本
于这类艺术其技术因素并没有从艺术性中凸显出来, 也没有对艺术本身的形式、内容产生支配性影响,所 以并没有为传统艺术理论所重视。
型体现出群体创作的智慧:比如建筑、园林等,但由 作,而是摄影机的作品;摄影机是机器,摄影机是对
34
艺科论坛
Art S&T Forum
人的眼睛和视角的一种模拟甚至代替。这里发生的是 难发现,对于电影而言,媒介、载体的技术决定性的
一个被杰姆逊称为“非人化”的过程,个人天才的作 一面上升了。进一步就电影本身来分析,数字电影与
人员更富于创造力--无论在特技效果还是在后期制 散:尽管对于光晕有不同的阐释,但本雅明的原意是
作方面--并且使电影制片工作来得更轻松。”[3]
指存在于传统的不可复制性艺术上的一种审美感性意
在艺术生产者这一环节,数字技术具有双刃性。 味。数字技术的介入使得这种意味消散了。在本雅明
其利是制作手段的极大的丰富和快捷化,但随之而来 那儿,“韵味”或“气息”即是对艺术品原作的独一
的观点,有对技术主义的激烈批判和人文主义的坚守 和梵 • 高在画《向日葵》系列时,都对于化学知识在
(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也有对技术的膜拜,褒扬。 调配色彩上的运用极为重视,更不用说杜尚的《处女
然而,笔者认为面对这种新技术对艺术的挑战,不应 通向新娘之路》对多种创作物质手段的尝试。当然现
33
艺术科技 2011 年第 3 期
易举,以假乱真,完美地实现了从“现实”到“空想” 术和美学理论提供参照。为此首先需要对传统艺术或
这一电影造梦的强大功能。
美学理论所处理的基本问题予以澄清,在这一前提下
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我们对艺术与科技这一 再来梳理以电影为代表的高科技艺术的出现对这些基
艺术理论经典命题的再反思。技术,是人类进行物质 本问题的挑战。众所周知,关于艺术的本质历史上最
分析的内容。由于电影的出现对于传统理论的冲击。 传统艺术的创作主体就是艺术家本人,创作中制作或 技术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手工艺术如建筑、雕塑、工艺 美术等中。在这里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性格、趣味等 特征会明显地烙印在作品之中。虽然也有一些艺术类
影分析理论来看这一理解有些绝对,因为摄影机所拍 摄对镜头的选择背后仍然排除人的意识的介入(即使 是纪实性很强的记录片亦是如此),但这种观点在某 种程度上的确揭示了传统艺术创作的主体概念受到的 冲击。从这一角度来理解,电影不再完全属于人的创
默片、黑白、有声、彩色,到现在的高科技数字电影, 要的是分析问题,客观地审视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带来
每一次大的变革无不有赖科技的推动。如今数字技术 的那些推动和变化,也直面那种颠覆性的僭越和挑战;
的出现使电影影像产生了质的变化,为电影带来了颠 以及面对这些变化,传统意义上那些经典的艺术和美
覆性的改变,开启了电影艺术与文化的新纪元。上世 学理论如何做出自己的调整和适应。如果还是按照以
小)。团队协作的特点,技术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基础上的影像的真实感更为强烈,这就是所谓电影比
加剧了人的主体地位的降低。导演、演员、编剧等在 现实还真实的原因。在数字化的时代,采用数字虚拟
其中的创造主体角色被弱化了。同时艺术想象的方式 技术制作的电影会让人觉得比现实还要真实,而用纪
与内涵发生了变化。高科技基础上的想象是技术型的, 实手段拍摄的反而觉得与现实有距离。
影工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同时也在以潜移默化的 批评性反思和摆正对于艺术创作实践的介入姿态。
方式逐步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电影观念。在制作领域,
基于此,借助于对电影这一科技和艺术融合最为
数字高科技以其高度逼真的技术手段以及虚拟现实的 紧密的艺术类型在当前出现的新变化的分析,可以为
表现手法,使得人工置景以及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艺
用相应降低,中心化的创造性主体逐渐失去重要性。 传统胶片生成的影像相比,它对欣赏者感官更具冲击
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影,全方位体现出制 力,对现实的再现性效果和虚拟性都更强、手段也更
作因素的强化,艺术家创作灵感、个性因素被最大限 丰富,后期制作更加方便。数字技术为影像对物质现
度压抑的特点(作者电影在这一点上或许受影响较 实的复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捷和优势,在视听冲击
资料生产所凭借的方法、手段、能力或设备。艺术也 古老的两种观念是模仿说和表现说,但传统上无论是
需要相应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技艺或技能,就传统 侧重模仿性的艺术还是侧重表现性的艺术,它们的一
艺术而言,主要是偏重于手工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对 个共同特征在于,创作这些艺术的手段和创作所体现
艺术的大量介入则是晚近的事,尤其是电影,被称为 出来的形式,也即“技”于“艺”是融为一体的。所
“机器的产物”。数字技术大量介入影视甚至完全取 以传统艺术史的讲述很少涉及的技的层面。以绘画为
代胶片,作为摄影机拍摄对象的现实越来越不存在, 例,美术史的讲述很少涉及绘画的技术手段。这一方
越来越不重要。影像世界与现实的关系越来越远,甚 面由于这时的艺术其技术的物质要素比较简单,而且
至毫无关系了。对人的审美心理、接受心理发生了重 其手段的变革对于艺术本身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
术理论意义上的形式价值,它的价值体现在数字技术 性艺术的出现是艺术接受研究才广受重视。本雅明更
运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形象、画面、音响等。由此不 是赋予复制性艺术对于大众的影像以颠覆资产阶级统
35
艺术科技 2011 年第 3 期
治的革命性意义。如今来看,这种想法显然过于乐观, 的审美效应不同于传统的经典性艺术的静观、沉思的
艺术家(策划、制片、编剧、导演、演员、剧组人员、摄影机)
电影
↑↓
艺术品(语言、形式、结构、影像、叙事、形态、类型)
↑↓
接受者(观众、批评家、媒介舆论、影院、营销)
以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为纲,以这四个要素为切入 点,思考数字技术大量介入电影艺术对艺术理论、美 学理论带来的新问题,既具有理论上的现实价值,也 不无艺术实践意义的参照价值。
影制作过程,从而使我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实现我的 其不表现出任何劳动的痕迹不像任何人工的产品,类
想法。我一直致力于改进我在电影制作方面的能力, 像也与现实真实无关。
因为主要的电影制作过程仍然停留在 19 世纪。数字
从本雅明的思想视角来看,这种影像文本较之传
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它可以使电影制作 统艺术文本在审美特性上的最大差别是“光晕”的消
社会文化领域拓展的原因,只有从广阔的社会文化领 品共有的的审美特性。
域才能理解作为集体创作的电影本身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制作投资、产品发行、大众审美接受等。
3 数字技术为影像艺术提供全新审美性
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分析,影像作为艺术作品的
艺术接受层面的问题是传统艺术理论一直比较忽
载体,其制作所依赖的数字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传统艺 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以电影为代表的可复制
偏重于视觉奇观化,架空了人文性内涵和心理情感的
另外,艺术文本存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数
含量。停留在刺激观赏者感官的技术型想象,往往缺 字技术为基础的电影,存在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甚
少传统艺术家体验的真实性、深刻性和理想维度。这 至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这个平台,形成一个更为广泛
可以当代大量娱乐工业批量生产出来的电影作品其艺 的虚拟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里,艺术的存在拓展的
代主义艺术对于手段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颠覆传 电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