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天然气行业分析行业现状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是石油的2/3,现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新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消费快速增长,储产量保持增长高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市场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多元化供气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中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

加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运输压力,减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未来10~20年,中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天然气需求仍将进一步增大,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天然气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最快的能源行业1、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近几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与产量双双快速增长,天然气工业进入快车道。

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1月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的评价结果增加了77%。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都保持了增长高峰,2000-2012年探明地质储量由7600亿增加到1.33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9%。

产量呈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从2000年的270亿立方米到2012年的10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

2013年天然气依然保持高产,约1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

2014年1-4月,全国天然气产量4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14亿立方米,增长8.1%。

2、产量增长已跟不上需求的急速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从2006年我国天然气开始进口,进口量逐年上升,天然气进口通道不断完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13年,随着中缅管道建成投运,广东珠海、河北唐山和天津浮式LNG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西北、西南、海上三条天然气进口通道初步建成。

天然气进口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年进口量5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对外依存度突破了30%升至31.6%,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百分点。

政府政策一、大幅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我国政府曾公开承诺: 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达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5%;单位GDP的C02排放量,2020年要比2005年降低40%~45%。

要完成上述指标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次能源总需求量仍在高速增长,预计一直到2030年左右,这段时间内我国化石能源总产量不仅不可能下降,反而仍将继续上升。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当前占总能源消费的7%左右,要达到2020年的目标,需要提高7.87%。

目前来看核电最为现实,而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不容易控制和难以储存等问题在技术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成本也较高。

而大力发展天然气,则可以在不占用非化石能源指标的基础上,减少单位GDP的C02排放量。

二、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价格管制机制“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天然气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23条规定,天然气价格属于自然垄断经营的商昂价格,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高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

对燃气行业价格管制的原则:一是要考虑生产经营企业的收益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率;二是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注意消费者的利益;三是要考虑社会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处理好优化价格与提高价格水平的关系。

鼓励燃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天然气空调等项目,扩大天然气应用市场。

三、实施政企分开,提高政府管制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效率。

四、加强对城市燃气的管理。

继续推行燃气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形成高效、有序的竞争局面。

在燃气产业的生产和分销这些环节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招投标等方式提高燃气企业的效率。

五、继续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燃气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一般企业无力独立投资,所以可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

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来看,我国天然气利用行业主要包括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工业用气和天然气发电。

现就交通运输和工业用气对其发展优势及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一、交通运输: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家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汽车。

天然气、液化天然气以其价廉、安全、资源丰富等原因成为目前我国首选的清洁汽车燃料。

推广压缩天然气汽车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汽车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是解决城市污染的重要方法,是世界走向电动汽车化过渡过程的最佳选择。

中国天然气汽车产量发展优势:1、天然气汽车是清洁燃料汽车,低排放、抑制温室效应、摆脱对石油的依赖2、与电动汽车相比,天然气汽车的续驶里程长。

与汽油车相比,更加安全。

3、天然气汽车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其一,可降低汽车的运营成本,比燃油汽车节约燃料费约50%;其二,可节省维修费用,发动机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运行平稳、噪音低,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可以节约50%以上的维修费用。

4、我国发展车用CNG技术条件成熟,市场潜力大,效益好,且该行业处于新兴行业。

5、政府政策的支持潜在问题:1、燃气汽车需要通过唯一的终端设施——加气站来实现加气。

加气站分布范围有限,且数量不足带来加气的诸多不方便。

2、天然气汽车功率下降。

因为汽油是液体燃料,而天然气是气体燃料,使用汽油时,液态汽油的体积与进气体积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用天然气作燃料时,燃料本身的体积在整个进气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导致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减少,充气系数下降,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

腐蚀与早期磨损汽车以天然气作燃料时,发现燃烧室部件明显腐蚀,甚至曲轴气门、活塞环和气缸磨损严重,与使用汽油相比,汽车大修期通常要缩短1/3-1/2。

3、技术有制约,相关规范缺失。

加气站远比建加油站复杂,加气站网络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远赶不上燃气汽车增长速度,其技术一直是个制约瓶颈。

4、顾客愿意接受该汽车的程度有待调查。

5、相关政策的不完善。

总结:随着材料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天然气燃料的优势将会大力被开发和利用。

从长远来看,天然气将会成为最有前途的车用“低污染燃料”。

二、工业用气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仍在继续,但是保障经济的能源动力却极度紧缺。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

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0%。

届时天然气需求量估计将分别达到938亿立方米和2037亿立方米。

工业用气的比重也逐年递增,其能应用的领域范围也逐渐扩大,主要可以应用在: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化工工业,天然气制合成油,燃气空调等等,在陶瓷、玻壳、工艺玻璃、金属切割等领域也有多种应用。

发展优势:1、天然气发电,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燃煤发电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且从经济效益看,天然气发电的单位装机容量所需投资少,建设工期短。

天然气发电具有清洁环保低污染、可热电连产、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2、天然气化工工业:天然气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点。

天然气占氮肥生产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0%左右。

3、天然气制合成油(GTL):石油基产品因其高效、安全、方便,仍将是今后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主要运输燃料。

4、燃气空调:以燃气为能源的空调设备简称燃气空调。

采用燃气空调替换电空调,既可填补夏季天然气利用低谷,又可有效避免夏季用电高峰,从而起到环保、节能、优化能源结构的三重效果。

我国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城市都已开始积极推广燃气空调。

5、LNG纯度高、热值高,在陶瓷、玻壳、工艺玻璃、金属切割等领域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或工作效率。

6、其他应用:织业、纤维、织物烧毛,以及金属工件表面毛刺用强力天然气的去除。

潜在问题:1、天然气价格制约着发展2、投资巨大,但是管理经验相对不足,管理较为薄弱,企业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3、由于体制、政策的问题,导致企业从业人员过多,经营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经营性亏损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4、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的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人才流失严重。

竞争行业一、中海油——中海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中海油以“两洲一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为核心,优化LNG终端加注网络,同时还将向内陆辐射;目前,中海油建成投产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已达70多座。

未来五年,中海油计划建设1000座LNG(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除去土地成本仅建站成本就在100亿左右。

二、、中石化——现有加油站网络扩建或改造。

中石化拥有全国一大半加油站,发展车用LNG加气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石化新型加油站的特色是“四位一体”,包括加注成品油、销售非油品、加注天然气、电动车充换电池这四方面功能都在一座加油站中实现。

中石化也已在近两年开始涉足LNG加气站领域。

2010年8月,中国石化的第一座LNG 加气站(贵州贵阳二戈寨加气站)建成投产;2011年12月第二座LNG加气站(广东佛山均荷LNG油气合建站)投运,两个加气站分别由中石化贵州石油贵阳分公司及广东石油分公司负责建设及运营。

民营企业——新疆广汇、新奥能源、天伦燃气。

除三大油外,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在LNG加气站建设领域跑马圈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为新疆广汇、新奥能源和天伦燃气。

三、新疆广汇建成投产的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已有80余座,主要分布在新疆区内,2011-2015年公司还规划在新疆建设300座LNG加气站,另外,还将逐步向甘肃、宁夏及山东等地辐射。

四、新奥能源目前拥有CNG加气站203座,并快速布局LNG加气站,而且提出了以金融租赁、试用、使用、服务为一体的新型车用燃气发展模式。

五、天伦燃气已在河南、吉林、甘肃、四川、广西等省建设和投产了3个上游气源基地,获得20个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拥有50余座已经投入运营的加气站,同时还有多座加气站正在建设中。

六、格瑞克:中国煤层气行业的领跑者格瑞克中国有限公司是绿龙公司的子公司,作为母公司的绿龙公司是一家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际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