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篇一:苏教版六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我种的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一至两种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学会用多种工具表现你最喜欢的植物。
3.学会观察,学会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或把观察到的事物提升到想象。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来表现主题。
教学难点: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刻的植物形象,构思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教师:植物盆栽、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录像、学生作品或作家作品。
学生:观察植物、带好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分组讨论:1.你亲手栽种过植物吗?2.你最喜欢那一种植物?3.你见过它们生长的全过程吗?最美的时候是……?形态和色彩有何变化?4.讲讲你见过的一种植物的特征。
(以组为单位,选一位学生介绍组内讨论情况)三、欣赏、讨论1.看一组盆栽的摄影作品、以及学生和画家的盆栽速写。
谈谈自己的看法。
2.如果你画植物,准备如何画?四、示范以一片叶子为例,用不同工具示范。
(水彩效果、水粉效果、油画棒效果、水彩笔效果、彩色笔效果、综合工具效果……)五、再度欣赏挂图(有关植物的绘画)1.让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些作品的看法。
2.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些什么?六、学生作业1.用一幅或多幅的形式画有关盆栽及盆栽联想的作品。
(建议:可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盆栽,也可以表现想象世界中的盆栽。
可以表现植物最美的一刻[独幅画],也可以表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连续的画面]。
)2.作业以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绘画能力得以相互提高。
七、巡回指导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主题引导。
3.提供书籍让学生拓宽思路,提高创作能力。
八、小结自由评说非成品作业,一部分学生讲明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熟悉常见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习运用喜欢的绘画方式表现蔬菜,掌握蔬菜的表现方法。
3.通过造型表现, 发现蔬菜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知道要爱惜蔬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绘画大师作品,学生作品,各种蔬菜,有关蔬菜的广告或摄影作品。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蔬菜形状、色彩、质感,学习用线条、色彩描绘蔬菜。
教学难点:准确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教学过程:1.观察与演示通过课件欣赏蔬菜的精美摄影作品。
(1)画中有哪些蔬菜是你平时最爱吃的?(2)在我们家乡还能吃到哪些蔬菜?(3)谁能说说吃蔬菜的好处?2.引导探究(1)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各种蔬菜,观察外形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分类交流。
a.种子果实类。
如:四季豆、毛豆、豌豆、南瓜、茄子、辣椒、番茄等。
b.茎叶类。
如:莴苣、茭白、青菜、菠菜、芹菜、韭菜、洋葱等。
c.根类。
如:萝卜、胡萝卜、藕、土豆、山药等。
(3)观察蔬菜,把它们按颜色分类:哪些是绿色?哪些是白的?还有些什么颜色?(4)体验各种蔬菜的质感。
先让学生闭上眼摸一摸不同蔬菜,在说一说体验到的不同质感。
3.欣赏作品(1)组织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生作品。
(2)引导学生交流绘画作品中蔬菜的形状、颜色、质感,大师和小画家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主探讨。
4.示范讲解教师示范,描绘蔬菜,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作画步骤。
5.自主创作(1)可以直接描绘不同蔬菜。
(2)可以激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对象,如在自己脑海留下深刻印象的蔬菜。
菜地里带露珠的蔬菜,菜场上鲜亮的蔬菜,妈妈菜篮里的蔬菜……(3)自由选择绘画表现形式:如线描、水彩、油画棒等。
(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展示学生绘画作品,相互观摩,进行评价。
7.小节拓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表现蔬菜,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启发学生去观察、比较,感受各种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
2.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表现蔬菜的形态、色彩与质感,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感知美存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纸盒各种蔬菜综合手工制作材料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蔬菜。
教学难点:表现出不同蔬菜的形状、色彩和质感。
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同学们,你们发现今天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吗?(墙上到处都挂上了蔬菜饰品)感觉怎么样?(清新、自然、和谐)喜欢这些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做蔬菜。
2.合作探究(1)讨论交流,探讨方法。
看看、摸摸,感受这些蔬菜的不同外形、颜色、质感。
想想、议议,这些蔬菜选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作出来效果更佳?(2)直观演示,学习做法。
教师以丝瓜为例,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直观主动地学习。
(3)简要归纳,总结方法。
3.导练自创(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到材料,根据它们的外形、质感,想象准备把它做成什么蔬菜?(2)大胆创作,再现蔬菜。
结合材料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作。
4.展示评价(1)讲解作品的构思、制作方法。
(2)交流、评价他人作品,外形是否生动,颜色是否逼真,质感是否强烈?5.教师总结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发现便有了美。
第4课《买菜》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菜场买菜和卖菜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2.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废旧材料,创作出生动、精彩、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菜场的热闹气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画速写收集素材,通过仔细观察后能默画一些买菜卖菜的“特写镜头”。
教学难点:画面线条疏密的处理,各种废旧材料合理的运用,原滋原味地表现生活。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色纸各种废旧材料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让学生观看早晨菜农进城,他们熟练地在摊位上摆菜整理,买卖的各种喧嚷……画面上又出现了拎着菜篮的大爷和大妈们,他们精神抖擞地走到菜摊前,熟练地挑选这新鲜的蔬菜,大声地和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教师此时问学生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买菜。
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体验买菜的乐趣。
二、启发谈话1.你刚才看到了哪些蔬菜?说说这些蔬菜名称及味道,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你还看到了哪些荤菜?你喜欢你爸妈买什么菜?2.你观察到菜场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摊位是怎样分布的?去买卖的主要是一些什么年龄段的人?买菜和卖菜的人表情、神态怎样?有哪些动作?他们都说了些什么?3.平时有没有跟家长去过菜场?去过的同学请讲讲有什么体验和感受?三、欣赏分析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蔬菜,并学会了用各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形状、颜色和不同质感的蔬菜,有的同学还专门到菜场去买菜,和商贩们讨价还价,感受了菜场的热闹和喧哗。
经过细心观察,精心筛选,他们选择了最富有代表性的场面,合理的运用各种废旧材料。
1.这一幅作品画面的主人公是一位老奶奶,她卖的蔬菜品种可真多呀!茄子、黄瓜、白萝卜,应有尽有,又新鲜又水灵。
她好像正在算账呢!看她笑眯眯的脸,可以想象她今天的收入一定不错。
这幅画构图合理,色彩鲜艳,画面饱满,材料主要采用了色纸、麻袋布、彩色铅笔、水粉色,还运用了剪、撕、贴、画等技法。
四、创设情境1.同学八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所带的菜,逐一展示实物:辣椒、黄瓜、卷心菜、茄子等等,模拟菜场里菜摊摆菜的模样,把菜按品种进行分类摆设。
2.各小组选派两名同学卖菜,一部分同学可到各自喜欢的菜摊前“买菜”,体验买菜的感觉。
另一部分同学可带这速写本四处观察,感受“小小菜市场”的气氛,看看那个菜摊的菜品种最多。
五、导练自创1.小组讨论,拓展思维。
构思时考虑到各种废旧材料的选择,突出主题。
2.巧手组合。
创作佳作。
选择生动、有趣的买菜镜头进行勾画,在表现菜场整体气氛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的刻画。
六、展示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七、拓展延伸有时间有机会可以带上速写本到菜场去画画写生,画完速写还可以买回一些菜,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篇二: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教学过程:一、观察、分析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和面貌。
你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你比较熟悉的职业,他们有哪些特征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你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你喜欢的职业呢?5、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
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的欣赏(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二、讲授新课1、说一说你知道的雕刻(1)小组讨论(2)交流发言2、欣赏范作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和道具,动作和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和不同风格。
(1)小组讨论(2)交流发言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和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和人物的关系。
如果是组合人像,要注意他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用黏土做出你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他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可以小组进行合作6、作业评价第3课纸柱造型教学目标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教学重点: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教学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课前准备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 教学新授:(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